庞大国
【摘 要】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已不是一个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文就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展开论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方式改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原理和作用的记忆、接受,而应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笔者拟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阅读指导
罗伊·兰德说过:“阅读是永恒的乐趣”。乐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阅读乐趣培养起来,就会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思想品德(粤教版)》教科书的每个单元前,都有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体的概括,然后,每个单元里面分为几个主题,每个主题里都有探究园、心灵导航、阅读与感悟等方面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探究园里的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后的实践与评价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后面的阅读与感悟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只充当点拨、引导的作用。
如在学习八年级“竞争与合作”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读书,然后请同学来讲解、讨论和总结。学生通过认真读书,了解了竞争是前进的动力,面对竞争的压力的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我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思想品德》的思想方法、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两者关系的内涵。我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你面对竞争与合作,你会从哪几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使两者关系达到完美的结合。目的在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达到活学活用。
二、提出质疑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要善于启发、善于发问,而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同学,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对问题的疑问,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1)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向老师发问。如学习八年级“理解与宽容”时,“我思我行”的问题:打开心灵的窗户:如果心灵的窗户关闭着,你会抱怨春天迟迟不来。如果我们的心窗彼此打开,你会发现春风时时在身边回荡。针对这个“我思我行”问题的实践活动,我安排学生在操场上,大家围成一个圈,学生之间互相谈心,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同学都说了自己心理话,气氛非常的好。同时,他们也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也非常详细的回答他们的问题。
(2)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诱导学生通过思考、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质疑性、探究性和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该问题。如学习八年级“维护消费权”中,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时,问学生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后提出了许多问题: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哪几种途径。这几种途径,是否一定要一步一步去实行还是可以跳跃式去实行。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仲裁,仲裁与诉讼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此时,我特意说老师不知道这些问题,为此,学生的质疑兴趣被激发了,课后他们纷纷查阅资料,去查找问题的答案。
三、进行探究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进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
如学习八年级“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时,我出示了中学生王某去超市购物被保安强行搜身的事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该保安侵犯王某哪些权利?我国哪个机关有权力对公民的身体进行搜查?你认为王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呢?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发展,以此养成学生细心、严谨、耐心求真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四、积极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因此,教学应注意挖掘思想品德课本中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体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解决思想品德课本中的问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
宋代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了九年级“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内容要求学生会做一项关于就业和收入状况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联系的小调查。学生们在社会调查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充满活力有了更好的理解,真正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
五、认真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历史与社会课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在教学中,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既需要对传统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更新,又要不断实践,以获得新的适合新课程需要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又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课程要求。
参考文献:
[1]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池方浩 池哲萍教育课题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