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萍 李小花
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需要集体氛围的烘托和学校文化的引导,近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研究规律、服务需求中切实关怀、感染每一位教师,努力促进教师提高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动机内驱、同理心及社会技能等心理素养。让每一位教师在发现、感悟美好中拥有好心态,在情感共融、触摸美好中拥有与自己、他人和谐共进的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与学生、学校的共同成长。
融情暖心,缓行众悦——基于服务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
1.制度引领,让教师在科学管理下愉悦工作
学校制度是学校的导向,学校导向影响着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中,制定了学校心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心理教师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规范》《心理工作奖励制度》《心灵导师评选办法》《心理长效机制建设方案》等规章制度,以制度的方式保障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创设利于身心健康的科学评价机制,引领教师关注自我及他人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教师主动提升心理素养,愉悦生活和工作。
2.尊重差异,让教师在适度压力中主动修炼
教师在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和社会责任方面的适度压力与对其的驾驭能力是影响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心理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在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教师状况,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养计划和配套的多元评价方案。入职初期,我们对每个教师进行了《教师行为风格》《心理健康量表S—90》测评等,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师的基础上创建优势互补、团结合作的学校团队组织。合理调配学校的人才资源,不仅因才而用、人尽其才,而且使人员的组合实现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优势互补,形成学校整体的合力,最终形成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成长,压力共担、荣誉共享的良好学校氛围,从而营造一种适合教师生存、发展和创造的人际关系氛围,让教师在适度的压力中自由地呼吸,最终使教师的精神和心理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3.关注需求,让教师在尊重中自觉提升
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不能停留在心理的表层。因为一种行为的发生除了取决于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个体对认知在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这种认同需要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的需求主要包括人格的尊重和教育教学提高两个方面。我们充分尊重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如干部走动办公、教代会、党员征求意见等,听取大家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如精简会议、整合活动等。同时,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采取了研修、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法来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满足教师在发展中的切实需要。其中,校本研修主要是同头备课、听评课、市区基本功比赛等,着重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校外系统培训主要是参加区教研、区域同课异构等,着重提高教师的学科理论素养。此外,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聘请有关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教师培训,满足各类教师在工作中的需求。在整个管理中,学校主要秉承专家协作指导、教师志愿参与的原则,以预设主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研修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内在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的专业成长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主动发展的力量,推动着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
专业引领,综合提高——基于提升教师心理技能的培训
“培训教师介绍了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步骤后,6个教师围成一圈,根据其中一个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与学生沟通的问题进行提问,这个提问一定要根据所提供的对策而不断追问。”这是学校对教师开展心理培训的一个侧影,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重视对各类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了提升不同群体教师心理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让各类教师在专业的引领下,自如地应对自身及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全体教师驾驭自我心理及心理教育的能力。
1.以专业提升为主的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
学校选派专业心理教师参加海淀区及北京市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参加心理社团组织的高端学习年会,扩展心理专业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以学带训。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积极开展心理课题的研究,如参与区“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健全人格的培养”的研究。通过科研,系统地思考学校心理工作,不断探寻心理工作的增长点,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动,以研带训。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实施。针对师生实际和需求,编写了《融》《暖》《缓》《悦》系列心理读本和教材,以编带训。同时,学校选聘各年级专兼职心理教师,为每个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一对一的市区级心理专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开展心理工作,如心理课程、团体活动、课题研究等的指导,以导带训。
2.以体验感悟为主的全体教师培训
学校聘请专家多次进行专题心理讲座。如: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理事吴月平的“积极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海淀寄读学校心理中心刘燕主任的“做幸福教师——面对问题学生的策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宋少卫的“教师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以讲带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心灵导师评选和心理论文征集活动,以评带训。同时,学校还借助各种节日开展教师心理游戏体验活动,如“三八妇女节”的“国王与王后”。
3.以解决困惑为主的青年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培训
“记得大学刚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时,由于自己对教材的处理不够科学,又未能对教材进行综合分析,致使学生阶段学业状态不理想。为此,我曾有一段时间很消沉,担心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担心被领导和同事看不起,对本学科的教学产生了畏惧心理”,这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心理沙龙活动中所谈的感受。为加深青年教师彼此之间的了解,让他们体验职业的幸福感,学校每年都会定期组织青年教师、班主任心理沙龙。通过游戏、体验、互动、感悟、分享的活动方式,认识自我,调整身心,相互鼓励。教师们在讨论、思考、分析、交流、分享中得到感悟和自助,建立起相互信任、坦诚交流、团结互助的同事关系。
点线结合,阶段实施——基于挖掘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活动建设
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更多源自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积累,我们以“主题活动”为形式,以不同教师个人发展潜能为“点”,以教师整体共性提升为“线”,二者结合,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活动,努力挖掘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
1.以“我们爱生活”为主题的提升人文素养的系列活动
学校开展插花、厨艺、茶道、书画、绘画、琴艺、篆刻、朗诵、模特等各种培训,努力让教师在活动中触动心灵,感悟美好。以下是一位数学教师在参加完插花活动的感悟《一帆风顺,话语花道》:迎风高挂的帆,两扇叶片,鼓风的立体美感!/高挑弧线的弦,几只颜色的刺玫,勾勒出顺畅流线的船舷!/几只玫瑰,荡漾出水的波纹,香草成了点缀,细小绿叶,掩去花泥的障眼!/一帆风顺,不再花的多少,在意的是,心里对美好柔软的期盼!!!/花的艺术—意境在你身边!
2.以“做情绪的主人”为主题的提升教师自我认识和同理心的系列活动
我们通过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剧场排练、学习减压操等方式,指导教师正确处理情绪。一位教师在心理沙龙中分享了这样的一件事:周一凌晨,孩子突然发烧,还没处理完我就赶回学校,因为那天是班级主持升旗活动,但坐上车不久,车坏了;正在着急,学生家长打电话说家中有事,孩子不能到校上课(那可是升旗活动中要发言的学生),怎么办?火上浇油!打车到了学校,有几个学生作业没有交。刚要发火,想到心理沙龙中一个教师与大家分享的类似案例,立即提醒自己试着用心境迁移的办法,回到办公室听了几分钟音乐后决定暂时不管没交作业的学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升旗人员的补救工作,解决了问题,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3.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为主题的提升教师认识他人的系列活动
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表和课下接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评和学习方法调查等,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印发各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心理团队活动读本等,引导教师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表演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展示自己。此外,还积极支持教师自学心理学或参加心理咨询师教师考试等,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使教师拥有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审视学生内在特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