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11-19 06:52杨淑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单车直线教材

杨淑英

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使其提出的问题有价值,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营造“问”的氛围,使学生敢问

一是鼓励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要向学生作出承诺,即使问的问题再简单,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教师都会做到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让会解答的学生帮助解答,或下课给予回答。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感。二是保护学生“问”的积极性。抓住时机,适时引导,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电脑上设计的程序,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骑圆轮单车的快而且稳,骑方轮单车的慢而且颠簸得厉害,学生们都被骑方轮单车的滑稽样逗乐了,因而由趣生疑。教师趁热打铁问:“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圆形单车为什么又快又稳、圆有什么特征、圆有哪些部分组成、怎样画圆等。

3.体验“问”的快乐,使学生好问

教师对学生发问的精彩之处,要给予及时的言语表扬,或者用微笑、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使学生体验“问”的快乐。例如,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像课本一样沿圆柱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时,一位平时不爱言语的同学又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教师马上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把学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4.提供“问”的机会,使学生会问

提供阅读教材机会,使学生在“重点”处“问”。在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理解三种不同线的概念。在汇报自学情况时,有一名学生提出:“老师,直线在生活中找不到,我认为它是不存在的。”这时,大家先是一愣,接着,有的学生就开始嘲笑他。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看到的直线实例。有的学生说“电线”,有的说“笔直的公路”……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想象:“电线、公路的两端没有端点吗?”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直线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理解射线时,大多数学生例举的都是太阳光、手电光、灯光……有一名学生提出:“眼光也是射线。”对于这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提供阅读教材的机会,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敢于质疑教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能力。

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难点”处“问”。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学习上的难点,如不注意突破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来突破难点、发展其思维。

5.设计知识运用情境,使学生善问

设计开放题,使学生在“异”中“问”。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给学生提供信息,让学生寻找合适的量写出比,学生自然会问这些量之间的比有什么意义等。

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用”中“问”。比如,一年级学习完“百以内加减法”之后,可以安排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和家长购物时帮助家长算一算需要付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或者与家长游玩时用学过的知识计算门票等;学习了“整理分类”之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让学生把自己的书包、衣柜、房间等进行整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从小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单车直线教材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飞吧,单车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