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性思辨

2016-11-19 08:41肖家芸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利己互利

开栏语:理性思辨决定一个人思维的高品质,而思维的高品质决定他为人处事的高境界。为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我们的高考试题也一直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今后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显著。

本栏目旨在通过简约清晰的梳理和深入浅出的例析,以例话与操练的方式,通俗而有趣地启迪读者,什么是理性思辨,怎样用好理性思辨以进入语文学习和高考作文的卓越境界,同时提升为人处事的品位。

肖家芸,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上海教育年度人物、上海市育德之星等称号。出版有《理性思辨与高考作文修炼》《理性思辨例话》等著述。

【思辨导引】

互利性是万事万物彼此关联(生存与发展互为前提和条件)的重要属性之一。互利性思辨是指从互利的联系出发,对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发展规划,做整合性的思考、辨析,从而做出兴利除弊、合作共赢的科学决断。

事物之间的互利基于互依(无互依即无互补),得于互补(有互补才有互利),臻于互成(彼此成全,才能实现共赢多赢),互依——互补——互成,这是互利性思辨的逻辑循环。

【思辨例析】

一、洞悉互依性

事物的互依性有显性有隐性,显性的易见,隐性的难见,而真正有开发价值的恰恰在隐性的互依上。隐性的互依难见,主因在于人们主观意愿上的非理性“互抑”(偏执),掩盖了客观实际上的“互依”(兼有)。主观意愿上的互抑,往往源自小我的眼前需求(一己一时的意气、情绪、功利等)。走出小我与眼前的狭隘,就能穿透互抑的迷障,看清互依的联系,获得远见卓识。

1.物物互依。

某地一个公园,泥土地面,杂植各类花卉竹木,自然生长,常年蓊蓊郁郁,四时鸟语花香,市民争相来此。后来建设升格,花岗岩替代泥面,只圈养名贵花木,其他皆剔除,洁净光亮。然而,树不茂,鸟不闹,市民少。鸟类专家分析说:“像喜鹊筑巢,要找树枝,除了它力所能及可以折断的树枝外,就是捡枯枝了。公园里把枯枝落叶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它去哪儿找筑窝的‘建筑材料?再比如,喜鹊爱吃昆虫,现在有些公园市民反映一有虫就打药,虫没了,鸟吃什么。所以,公园不能太纯太净,只要不是景观大道,留些枯枝落叶也无妨;只要不成灾,有些虫子也别怕。”

公园的生态,表现为各类植物与小动物的有机混合,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种有机混合与统一,就是公园的天性——生态美好的互依基础与保障。失去了这种互依环境,任何单生态的豪华建设,都只能是劳民伤财,适得其反。由此推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一切真正的繁荣,都只能建立在互依互补的良性生态循环基础上。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高于一切的原因。

2.事事互依。

在决定谁统治英国的一场战斗中,理查三世骑着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冲在最前,召唤士兵迎战敌人。可没走到一半,一个马掌掉了,战马跌倒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他没有马骑了,他的军队分崩离析。不一会儿,理查被对手亨利俘获。

于是有了下面的段子: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个马掌;

少了一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马掌——马匹——战役——国家,就是这个故事的互依互存链,一旦失去初始环节,哪怕是细微的丢失,结果都是循环的互丧,直至无可挽回的共亡。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世间成与败、贤与拙,区分便在是否洞悉并看准事物的互依性,不失时机地做好每一细微环节,从互依中谋互利。

3.人人互依。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大力神叫安泰,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娅的儿子,他力大无比,百战百胜。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一旦离开大地,离开母亲的滋养,就失去了一切力量。他的对手刺探了这个秘密,设计让他离开大地,把他高高举起,在空中把他杀了。后来,人们把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称为“安泰效应”。

“安泰效应”启示我们,人不能失去力量的源泉,不能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这个源泉与环境,就是人与人相处的组织(或小团队,或大地区,或民族国家,甚或人类世界)。组织是肥沃的大地,而自己是生长在这大地上的一株小草,离开了大地,个人将枯萎。如果组织凝聚力不强,则不能给个人以安全的依靠。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我为人人”才有可能“人人为我”。失去了力量和源泉,你纵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能耐,也终有失败的时候。常言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

二、用好互利性

互利是一个培育生成的过程,其决策在于统筹,其方式在于分享(利他),其平台在于合作(共享),其促成在于互补(共荣)。

1.统筹才能更好兼利。

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松江出现了“养猪场+农田”家庭农场新型模式,以猪产出的有机肥(经过发酵处理)替代化肥,猪肥不再污染环境,却能肥育水稻丰收。

在钱江两岸广阔的天地,种稻、养鸡、放羊、养鳖、栽培菌类……以往这些互相独立的农活,如今在同一块田野上被紧密地组合在一起,利用生物链的微妙关系,让种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互相利用,为农民带来更加多样的收入来源,并破解了过去致富能手也是“环境杀手”的问题。

松江的“养猪场+农田”和浙江的“稻鸭共育”模式,就是巧用牲畜与农作物的相依性,合理而充分地发挥彼此的互补性,变畜粪之害为肥育农作物之利,最大化地实现了互育互成,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共赢,走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统筹兼顾的互利性思辨,是治理污染的最好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倘若只看到污染有害的一面,对养殖业、餐饮业等污染企业简单禁止,势必顾此失彼,失去本可以不失去而且做得更好的多赢成效。

2.利他才能更好利己。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的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自己,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了两个大坑。

这个故事,偶然中含有必然的道理:利他实为利己。

利他(帮助他人)才能利己,犹如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利人也是利己。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互依性,决定了彼此有竞争博弈,更有合作分享,而竞争往往是暂时的,合作则是久远的。好多时候,不给别人机会(发展),终将自断生路,失去己应有的长远发展;不给他人留路,自己也将无路可走。

利他(把好东西与别人分享)获得更多的利己,因为投桃报李是人类共同遵循的基本法则,帮助他人获得他们的所需,帮助得愈多(这种帮助是真诚合作,也是责任担当,是最大的竞争力、影响力),回报得愈多。正如乔治马秋所说:“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最高。”

利他是赢得济世利己的终极保障,因为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走出一己之私去力所能及利他,实为有助于美好社会的正能量。大的社会美好了,小的个人美好才有根本保障。能把利己与利他紧密连在一起,小爱放在大爱中,大爱成就小爱,这是智者的高境界。

国家也是如此。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就是说中国大部分的财富来源,依赖于向老外卖东西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最大部分,就是向欧美等国家出口的产业,相关的有产品制造、包装制造、国贸、海关、仓储、运输、原材料生产、种植、冶炼等行业,其所提供的就业人口,占城镇就业人口的很大比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借给欧美发达国家钱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借,那么美国人就会节衣缩食,到时候,倒霉的是中国搞出口外贸的各个企业,一旦利润减少,就会裁员。失业率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变得不安全!所以,国家就会去买欧美国债,帮他们也是帮自己。当下中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和“一带一路”战略,就是拿出中国的部分发展成果,与周边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分享,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平台,由“美己之美”到“美人之美”,进而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美梦。

3.有利才能更好地互利。

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

它觉得很困扰,就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

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常常听到有的个人与团队抱怨:我很想与人分享合作,有利于社会,但别人不接受我;甚至指责别人的缺点,谴责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受欢迎,问题来在于自己,当从改进提升自己做起!因为,分享与合作是需要实力的,本身“有利”——与人分享合作创造价值的潜力(思想、品行、智慧、能力、资源等),才有可能进入互利组织,实现互利(共赢多赢)愿望。如果你是一滴“污水”,一扇“破窗”,抑或上例中的“怪味鸽子”,自身无利,何以互利?

【思辨揭秘】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供你阅读与写作的材料,其实是联系体——通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事、理联系。如是横向联系,无论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还是集体与集体,在你的眼中都是利益共同体。基于互依,建构彼此互补关联,这是互利性思辨的立足点。

●互利性思辨,首要的是避开事物间的互抑性,发掘并用足彼此间的互补性,促进互成共荣。统筹——分享——合作——互补——互成,这是互利性思辨的着力点。找互依要在高瞻远瞩、作互补贵在统筹兼顾,求互成利他利己,这是互利思辨的展开链。

【思辨例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美国社交网站“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喜得千金,宣布捐出所持99%股份用于慈善,并在“脸书”个人主页上附上一封给女儿的信,信中说:“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希望你能够在一个比今天更好的世界里长大。我们将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也是因为对下一代所有儿童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扎克伯格的举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例文展示】

为人父母的担当

@华师大二附中 晏子琳

随着千金的降生,初为人父的扎克伯格与天底下所有“新上任”的父亲一样喜不自禁。但他并不急着把万贯家财交付于女儿柔弱的掌心,而是把“捐赠99%的股份用于慈善”作为给女儿的见面礼。一时热议如沸。

都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降生的那一刻起,父母便从此担起了一份再不舍得脱手的“甜蜜的负担”。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劳,纵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也在所不辞,实属不易,然而扎克伯格不仅有志于此,而且有志于担起“下一代所有儿童”的父母应尽的职责,其境界便更值得人们肃然起敬了。这令我们深思——为人父母的担当应不止于对自己孩子的关爱教育,而是作为社会人中的“长辈”,对于社会的未来同样拥有一份充盈着爱意的拳拳关怀。

这份“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于人可以普惠世人。无独有偶,股神巴菲特在儿女成人之际毅然决然地承诺捐献自己的财富。这些父母如此的选择,是为了给这个物质化、功利化的世界注入一丝超越物质局限的人情的温暖。而这种反哺,是每对父亲母亲于人,于社会的一种道义上的担当,是人情的放大与升格。

不仅如此,这份大爱的情怀因为走出了“自爱”的方式教育孩子,更显高明。也就是说,这种担当,于己,亦是获益匪浅。因为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高明的父母在历史上从不罕见。如王羲之从不留给王献之功名利禄,而是用自己精湛的书法熏陶献之,使其意识到文人对于社会的担当是以己之身点燃文明的火种。傅雷不曾给傅聪送去万贯家财,却用一封封深挚的家书,教导傅聪一个中华儿女对于祖国的担当是不离不弃、忠心热爱。这些父辈用自己的担当明示自己的子女,更明示后人。当他们选择用自己的高风亮节感化世俗时,用他们的担当福泽万民时,这种担当,同样反过来,成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馈赠,使他们同样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幸福的人。而这,相比财富,难道不是天下父母最本质的期望吗?

反观当今的父母,执长鞭来鞭策孩子看成绩、求名誉,苦心教导追求的仿佛也不过是几个数字、头衔,而忽视了为人父母对于更多人的担当。这种缺失值得我们深省。

身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散去家财济世民,却一样可以用自已关爱他人的情怀滋养孩子的人格,这是父母的担当。

【例文分析】

新闻事件热评须完整聚焦核心事件,着力发掘核心事件本身的社会价值。思辨例题的核心事件是:扎克伯格为女儿庆生作豪捐。豪捐是举动,致女儿信说明动因,二者互依互补,各种互利性思辨色彩鲜明。例文从扎克伯格利他利己的互利性思辨出发,阐明了父母的真正担当是什么,如何向小扎学习,写得朴实而充实。

猜你喜欢
利己互利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以合作的方式推动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与法国石油天然气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吃亏的“赚”和占便宜的“输”
国际经济法的核心基本原则分析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
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组织分析
什么是科学的革命人生观?/“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