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洋,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学科教学(美)研究生。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日益发展,艺术的种类衣越来越多,手工艺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并对美术基础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力。手工艺术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是一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关键词:手工艺术;美术教育;审美;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42-01
手工,就是工艺、劳作、美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为工艺美术。当手工艺术融入到中小学课堂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手工艺术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
手工艺术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门特色学科,也是创造美和发现美的结合体,现在的学生普遍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引导并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并主动参与进美术教育活动中来。在教学当中,也要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有句俗话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说人人都有一颗爱美之心,在爱美之心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体验美的乐趣,审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如教师可以找一些具有不同风格的手工作品,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教学生如何制作,并启发引导学生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装饰周围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激发兴趣。
手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感觉器官,通过手可以获得更多外部的信息,这些可以促进大脑积极活动。学生的大脑在运动的同时,手工制作出不同的作品,考虑作品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制作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皆动,体验审美的乐趣。在手工制作一个作品,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是不同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可以自由创作想象中的作品,每个作品都是有艺术价值的,可以形象的表达学生内心想法的作品。
当今社会属于信息发达的社会,手工艺术已成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表达形式,手工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现审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将学生的创新理念转化成现实作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激发自身想象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原有的作品继续创新,突破自我,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制作过程体验美,美化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生内心得到成就感,促进自信心的高涨。在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在演示作品的同时,制作过程步骤明确,力求每个学生能掌握到每一项步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重视每个学生对美的不同理解,个性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加交流协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对手工课的兴趣,让学生坚信只有动手做了,就是在创造美,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起促进作用。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观念,提倡手工艺术融入中学生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手工艺术教育质量的策略
根据现在中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手工课为基点,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运用的不是甚好,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待提高,完善学校对手工教育的管理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特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力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了提高手工艺术教育的质量,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一个很有充满活力的手工艺术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在初中手工制作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美术教师对该领域的教学了解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对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观念,并运用到教学中去。首先,手工教学要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为根本动力。审美经验是人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的印象、感受及认识的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手工制作课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材料、对技术、对形式和谐美的处理和对艺术体验的认识,由此丰富审美经验;其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导。实践表明,手工活动能让青少年的感知系统、情感系统、动作系统在一种愉悦的体验中得到协调发展,有助于自身各种机能的发展和完善。最后,要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为目标。
创造型的学生通常具备的个性特征十分突出,他们拥有者活跃的思维方式、喜欢独出心裁并且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鼓励和保护他们的这些积极因素,除了可以发展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还能够促进美术教学的成效创作出别出心裁的作品。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技能还要备学生,了解和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建立具有特色化的手工教育形式,需要教育的主管部在该课程设置的内容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自主权和活动空间,合理的制定和规范手工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开拓教学的新范围、新形式、新环境,将手工制作课程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接轨,使得手工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手工实践创造离不开对事物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感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想象与创造,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他们变废为宝、因材施艺的意识。这样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美并积极创造美,将生活化的事物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手工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生活中运用美术的能力。
三、结语
在对手工制作课的教学应对策略探索的实践研究中,也得到了一些收获。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学会美化生活、美化环境,以此来提高审美素养。同时增加在室外进行创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孙小燕.中师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李妮娜.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0.
[4]乔静.论中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育功能[J].艺术教育,2009(4).
[5]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