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悟数学知识

2016-11-19 08:41张月兰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对折动手图形

张月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26-01

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凸显数学美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动手操作活动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动手操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数学知识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有情节的起伏,也不像音乐艺术等那样具有浓厚的情感氛围。因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花费了不少心思。我发现,通过实践操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时,先让同桌两位学生拿出6颗糖,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通过分一分,得出每人发到3颗糖。接着再让学生拿出1颗糖,两人共有7颗糖,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多少颗糖?这下同学傻眼了,这剩下的一颗糖给谁呢?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有的说应该给女同学“女士优先“么,有的说该给老师……此时,我适时揭示了余数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牢牢地映在学生的脑海里,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中适当通过操作实践,能有效化解难点。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件出示一个蛋糕:丁丁和冬冬要分蛋糕,怎么分才是合理分配?

生:一人一半,

师:请你用小圆片代替蛋糕,找出一半。

(学生都动手实践)

师:请学生上来介绍分蛋糕的方法。

生:我先把圆对折(学生把手中的圆对折)。

师:为什么要对折?

生:对折后就一样多了,每人一半。

师:每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一半”是口头语,在数学中用1/2来表示。

师:在这个数中,2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1/2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含义)

对于什么是分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把一个单位分成若干等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样的解释很标准,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能理解吗?以上设计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学生们就紧紧地抓住了分数含义的精髓,从表面上看是淡化了概念教学,实际上是把学生引导到概念教学的核心处,点拨在建构知识的关键处,反而强化了概念的教学。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数学能力

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于实践,可以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能检测所学知识,丰富直接经验,使知识深化。

如在一年级“生活中的数”时,教师选择给自己编运动号码这一富有现实性的题材,让学生在“编运动号码”的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创造者,儿童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在教学“图形拼贴”一课中,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部分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师:同学们在图形王国里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看,老师用这些图形拼了一些美丽的图案(教师展示拼贴好的图案),想一想你会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吗?同桌可以互相合作。话音刚落,学生立即拿出准备好的彩纸。一边思考,一边开始拼贴。稍后,有学生汇报:

生1:我拼出了一座小房子。

师:想一想,你拼的这个房子都用了哪些图形?

生1:用了三个不同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三个圆形。

老师对她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向全体学生展示他的图案。

生2:老师,我用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拼了一个冰激凌。

师:嗯,你想的真好!还有没有拼的跟他们不一样的同学?

生3:老师,我跟他们拼的不一样,我用了五个不同颜色的圆,拼了一个奥运五环。

生4:(急不可耐)老师,我不仅认识我们学过的这三种图形,我还认识梯形。我用了一个梯形、两个不同的长方形、三个圆形拼了一个红绿灯,我想告诉同学们,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

师:(微笑着说)你不仅拼的好,而且讲得也非常好!同学们想看看她拼的图案吗?(向全体学生展示他的“作品”)。同学们露出羡慕的眼光,这位同学也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继续开始他的拼贴。

……

在本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拼贴,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充当着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再创造,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拼贴出的“作品”超出了教师的教学要求和设想,这是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成果,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凸现数学美感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科学美。面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我更多的是耐心的聆听,真诚的欣赏,热情的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这次操作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陶冶,纯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在充分的想象、操作中,挖掘数学的美、创造数学美,感受着数学的魅力所在!“以美妙启迪灵性,用数学创造生活”应该是数学教育的永恒目标。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让学生的手、眼、口、脑都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学,让动起来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们求知、做人的乐园,成为师生施展个人魅力与才华的天地。

(作者单位:西夏区第十二小学)

猜你喜欢
对折动手图形
我也来动手
对折十次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分图形
找图形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