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优势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间,显得又忙碌、又快乐。区域活动作为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关注……
区域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所需要的材料也是丰富多彩,今天就以美术区域材料的投放谈谈自己的感受。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在大班怎样适宜、有效的进行材料的投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呢?
首先,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漿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亮片、各种纸、布等;废旧材料也请孩子们共同收集,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不会因为幼儿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件反穿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幼儿与材料的作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而且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其次,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的材料
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必须从本班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活动角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比如:在穿珠子的活动中,不同的材料能够产生不同的作品,其结果也是不同的。
A硬绳: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穿珠活动,少数幼儿在穿珠时还有一定的难度,手眼协调不是很好。
B绳子有硬有软:能力强的幼儿已能够用软绳进行穿珠,幼儿基本能把木珠穿成一串,少数幼儿也能找同种颜色的珠子穿在一起。
C软绳:幼儿都能用软绳穿珠子,三分之二的幼儿能够按粗细、颜色的规律进行有目的地穿珠。
D细绳:幼儿都能较好地进行穿珠活动,并且规律性较强,特别是对细小的珠子表现出极其强的挑战性。
三、教师要合理利用废旧材料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我们搜集一些废旧的材料,有的可以直接投放到区角活动中,有的在经过加工组合以后更能发挥材料的最大功用。如:碎布一般放在“手工角”,如果我们把碎布进行加工,剪成各种形状,就可放在“动动小脑筋”中进行分类或排序活动;在形状中间缝上纽扣眼,又可放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进行扣纽扣的练习。这样,把现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就丰富了材料的多变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以美术区的投放为例来谈一谈。首先,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样他们才会感兴趣,也更容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意愿,使他们主动的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来建构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材料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就会使幼儿产生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反之,过于简单、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只会让幼儿敬而远之,所以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征很重要。美术区材料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材料的投放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进行。
四、教师要提供“主题”形式的材料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要避免幼儿表现形式多、杂而无主线的情况。因此,以“主题”形式开展,较为适宜。
主题活动的时间,我们通常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不定期更换。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美术表现题材,还根据幼儿最热门的“话题”来确立主题。如:元旦节到了,教师就会给幼儿提供一些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纸张,让幼儿通过绘画、剪纸、粘贴等不同的形式来布置教室,充分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主题活动的形式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最后,教师适当的介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区域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他们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同时还可以投放各种不同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如:名画、工艺盘、瓦片、国画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幼儿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适当介入,以开放性的言语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研究画法;启发幼儿对比思考、展开联想;诱发幼儿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扩展思维的广度;感受不同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得到参与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也提高了欣赏技能、提升了审美概念。
总之,适时、适宜的美术材料投放对美工区域活动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美工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提高游戏质量,丰富、适时、适宜的材料投放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工区域材料投放的问题,促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区域游戏中、玩耍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