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贵伟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美术课堂教学,兴趣为先,以人为本,培优带差,创新求进,多方激励,解决问题。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不断显现出对学生的素质方面的教育功能。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学法上“兴趣”为先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是搞好美术教学的第一要务。一堂课,一次活动,有兴趣,则有收获;无兴趣收效甚微。只有爱学,心里没有压力,就会乐此不倦,才会有学好的可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讲《雕塑自己的形象》一课时,自带照片、镜子、了解自己的特征画出自己的脸谱。这样,学生兴趣极高,老师再讲解拓展,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一个“趣”字。
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死搬教科书走过场,应注重实效,从低处起步,适当要求,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解除学生心理负担,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如在教《古代美术作品欣赏》时,设计简单的问题,营造课堂氛围,效果很好。
情趣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也可以使人无精打采。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周期,学生的情绪不会处于同一水平状态。一般说来,当课时进行到三十分钟之后,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出现低谷。每学期到第十周、第十五左右时学习低谷期,在学习低谷期搞些活动,如参加展览,出外写生,智力游戏,故事接龙等,会调节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变换教学方式,转换话题,穿插活动。如讲一个美术家的故事,唱歌讲笑话,做保健操,目的在于及时消除疲劳,振奋学生精神,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教法上“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发展美术,以人为本的目标,我从三方面做了尝试:
因材施教——同一班或同一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施教,使所有学生各有所进。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活动、考试都分层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身出发,循序渐进,分类达标,整体推进。
转弱促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全部录取的初中生,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是“强势群体”,他们是教师的“头疼生”,这些学生厌学,极易成为违纪生和流失生,转变这些学生无疑是美术教师的工作重点。
作为施教者给这些学生多吃“偏食”,多谈话、多鼓励、多关心、多辅导、定目标、不厌差、不厌烦,热情对待。后进生的进步同样也能对好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寓教于乐——这是美术审美教育的特点,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教育应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面对未来。施教者应通过好的作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心灵得到净化,学生象住在美丽的原始森林中,周围的一切对健康有益,不知不觉培养起对美的热爱、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三、辅导上“培优带动”
按国家的课程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不能满足特长生的需求,开辟第二课堂是培优良方,即组建课外强化小组,让这些人“以一带十”,互助互进,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在课内,要面向全体,注重特长生。讲理论时,多设问,培养思维能力;讲技法时多演示,培养仿真能力;讲鉴赏时多欣赏,培养审美能力;将操作时多动手,培养感知能力。在课外,对有基础的学生个别指导,增加作业量,进行专业训练。每学期教师提供展示学生美术才能的平台,举办艺术展,互相学习,整体推进。
四、评价上“多维激励”
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美术的效果,评价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我摸索出五种方法,简单易行,真实可靠,关注个体的创造性。
自评——對自己的学习行为(兴趣、计划、方法过程、效果等)用问卷形式评价。
互评——同学相互交流评价,重点评学习态度、行为、作品质量等,用评语或“等级”显示。
他评——老师和家长评价,从上课配合程度,以及参与活动,完成作业、行为习惯等方面评价。分数、等级、评语均可用。
考评——教师、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全流程的检测,既重视个体,更重视整体。在价值去取向上,突出发展性;在评价内容上,强调整体性;在评价实施中,体现互动性。
展评——通过美术习作的展出,让参观者评价学习效果,一般用评语。
“五评”要重视发现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的亮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总之,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摆在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