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利颖
摘要 针对濉溪县农作物种植基本情况,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农作物秸秆焚烧原因,阐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经验与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当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焚烧原因;措施;对策;安徽濉溪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54-02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in Suixi County
NIE Li-ying
(Suixi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Anhui Province,Suixi Anhui 235100)
Abstract Aming at basic situation of crops planting in Suixi County,the necessity and statu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were introduced,as well as the reasons of crop straw burning.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straw were expound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ocal crop straw.
Key words crop straw;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present situation;burning reason;measures;countermeasures;Suixi Anhui
濉溪县每年种植玉米、小麦和大豆逾25万hm2,其中可生产出小麦和玉米秸秆共计230万t以上,全县农作物鲜秸秆的总产量超过300万t。在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秸秆未得到充分利用,一般将其焚烧或随意堆放,不仅浪费资源,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村容村貌。为创建美好乡村,充分利用当地秸秆资源,濉溪县农业局积极遏制秸秆焚烧现象,通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提供服务等多种措施,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对濉溪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秸秆焚烧原因进行阐述,重点介绍秸秆综合利用的经验与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1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通过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濉溪县2015年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达到8万hm2,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4%,秋季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99%。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机械还田、秸秆打捆、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自然养殖法、干贮和其他方式。随着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及“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新模式的推广,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又增收,受到广大农民、机手的欢迎,秸秆机械还田是秸秆转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2 焚烧秸秆的原因
一是影响播种质量。由于农作物收获完毕,农民必须进行下一季的农作物播种,秸秆还田后,短期内秸秆仍未腐烂,影响了农作物的发芽,降低了出苗率,影响产量。二是秸秆出路难。如将秸秆收集起来,大量秸秆存放而且聚集起来,则秸秆出路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民积极性的不利因素。三是支出增大。部分农民的农田较多,如将秸秆聚集,耗时耗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四是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农民认为自家的秸秆,进行焚烧或者其他处理都取决于个人意愿,他人无权干涉。五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县政府召开各镇及有关部门会议,安排部署秸秆禁烧问题,具体禁烧措施由于种种原因有时难以执行。六是管理模式滞后。应该改变管理方式,让行政驱动变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手段,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成为老百姓的一种自觉行为。
3 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3.1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县农机部门切实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三夏”“三秋”期间,县农机监管人员深入镇村、田间地头,配合镇、村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建立秸秆禁烧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3.2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大力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重点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借助新闻媒體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渠道宣传。同时,重要农时季节,在乡村、田间地头出动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3.3 政策引导,培训示范
每年农忙时节,适时组织召开由分管农业县长、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园区农技站长、农机合作社长参加的秸秆综合利用及保护性耕作现场会,通过现场演示,群众对小麦、玉米联合机收、秸秆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有了直观的认识,老百姓普遍认为此项技术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结合“大推广、大培训、大宣传”工作的开展,及时组织农机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农机化作业的顺利开展。
3.4 拓宽渠道,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争取消耗一部分秸秆。二是积极扶持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加大秸秆青贮力度,提升秸秆饲用率。三是扩大秸秆粉碎还田面积,在公路沿线大力推广秸秆机械还田技术,提高作业质量。四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工业秸秆生产项目,消化秸秆。
3.5 强化举措,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不断增加和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并充分发挥大型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的作用,实施秸秆直接还田。
3.6 提升服务水平,夯实秸秆综合利用基础
农机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农机作业服务,通过合同订单作业、农机跨区作业、耕种收“一条龙”作业等提高效益。不断吸引农机手,壮大服务组织队伍,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在重要的农时季节,强化机手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其安全知识、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技术知识及规范。同时,组织农机企业及农机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搞好维修服务,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3.7 落实补贴政策,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
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中,优先满足农民对小麦打捆、秸秆还田、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全县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基层部门没有将秸秆还田技术和到位宣传相结合,很多治理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仅仅是一种让农民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概念,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4.2 秸秆利用不充分
解决焚烧秸秆的问题,需要通过工业初步改造传统农业,但目前还没有彻底改造的结果。暂时还无法彻底解决秸秆被替代后的出路问题,因此秸秆未实现有组织的大规模收购。
4.3 企业规模尚小
目前,企业加工利用秸秆资源主要是靠粉碎还田的方式,企业规模上不去,收购量较少,资源利用率不高。加上农民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资源意识淡薄,焚烧秸秆现象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污染环境等问题。
5 对策
5.1 加强组织领导与宣传力度
把推广秸秆还田作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项目,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通过宣传发动,逐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通过秸秆还田和地力培肥实现农民对绿色农业和效益型农业的认识和接受度。帮助农民改变落后习惯,认识到单纯施用化肥的严重影响,提升环保意识,从而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建立良性循环机制[1-2]。
5.2 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加快机械推广进度
积极推广少、免耕技术,使秸秆还田技术成为少、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良性发展的农业耕作制度,满足全县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并向重点镇、重点机具进行倾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作用,加快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打捆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的推广。
5.3 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秸秆饲料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化产业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的实施,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深入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能力。
将秸秆挤丝揉搓加微生物处理,使之变成优质饲草,不仅可以使秸秆焚烧难题迎刃而解,而且农民出售秸秆可增收1 050~1 200元/hm2;加工成饲草后,可升值70元/t以上;饲草贮存期长达2年,解决了畜牧业发展冬春季草荒问题;并且可以带动运输业的发展,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
5.4 增加投入,提高秸秆利用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增加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探讨秸秆利用新途径,并充分引导,带动农民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做好食用菌开发、沼氣利用、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饲用、秸秆制作堆肥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秸秆利用效率,使得秸秆经济迅速发展[3-5]。
6 参考文献
[1] 王凌云.扎赉特旗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2):124-125.
[2] 闫景凤,刘立强,宋炜.对北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8):219-220.
[3] 唐岭峰.周口市秸秆还田现状及综合利用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10(8):69-70.
[4] 高翔.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12):130-133.
[5] 李永杰.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技术模式[J].种业导刊,20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