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梅
一、研究背景
校园中的学生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社会发生着各种联系,同时,难免面对各种意外事故。我校大部分学生安全自护意识比较淡薄,校园安全事件在学校时有发生。为此,学校近三年来努力开展研究,认真探究导致小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师生共同发现安全问题与隐患,帮助学校完善“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获得适合他们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的生存知识经验和技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安全教育”的兴趣;增强小学生抗灾避害的能力,切实减少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过程简述
(一)调研入手,构建框架
2011年12月—2012年3月,根据我校安全教育及管理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校意外伤害事故频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平均每学期因意外伤害需要到医院就医人数见下表:(具体数字请见附表)
针对本校现状,我们根据科学性、发展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则,制定“校园风险防范体系框架”,此框架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具体细分为:预防阶段、发生階段、结束阶段。
(二)依据“框架”逐步实施
2012年3月—2013年7月
1.让全校师生了解框架目的及内容。在全面培训教职工,加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基础上,由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特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注意在课堂随机生成的风险过程中及时提示和处理,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护意识。此过程已经由教师体现在备课环节中。
2.各班,召开安全教育班会,集中了解学生自护能力现状。
3.立足于学生实际,开展“安全一刻”校本课程教学,结合与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护意识,增强学生主动避免校园意外伤害的自护能力。
学校利用班队会时间,进行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的试验,每次15—20分钟,师生共同进行安全自护知识的学习,以利安全指导,使之内化与活用。
4.师生共同为“校园风险防范体系框架”出谋划策,结合学科特点、实际班级生活,补充完善事故预防、周边环境等相关构架的三级管理内容。引领学生以参与管理的“主人翁”角色,关注校园安全事故防范问题,主动强化自护意识,达到教育实效。
(三)出台“体系”强化自护意识
2013年9月—2014年1月,学校出台“校园风险防范管理体系”:营建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良性氛围,切实将学生的自护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地坛小学校园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简要内容如下:
预防阶段:
1.学校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校园安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安全防范措施,检查安全岗位责任落实情况。
(2)是负责校园安全的专、兼职管理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资格,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有爱心、有奉献精神,始终参与到校园安全建设中来,同时,学校有健全的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学校安全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
2.事故预防。
(1)根据校园安全事故一般分类法,分为挤踏伤害事故预防、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中毒安全事故预防、活动安全事故预防等。事故预防要求对每类校园安全事故都建立详细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习。
(2)对学生进行“内隐冒险态度”心理检测,尽量减少突发伤害事故。
3.整合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监控,最大限度减少校园安全伤害事故。
(1)校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安全一刻》,利用班队会时间进行自护教育。
(2)做好自护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安全自护排查,寻找安全隐患并远离隐患,主动参与安全行动。
(3)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实践和提高安全自护能力的最佳途径,学校的体育教师针对一些教材进行了合理有序的拓展、应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操作并以此来提高他们安全自护的技能。
针对学生运动能力中“软(肌肉无力)、硬(柔韧性差)、笨(身体不协调)、晕(前庭器官功能差)”等神经系统产生的“废用性退化”现象,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攀爬、滚翻、跑、跳等基本能力,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和能够模拟危险情境的教学内容,穿插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通过训练体验得到逐步有序的提高。
(4)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指导,强调家庭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让家长了解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及意义的同时,提倡家长将安全教育游戏带入到子女日常生活中。
(5)除体育教学外还与其它各学科联动整合进行安全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寻找课堂教学安全教育的契合点,随时随处不忘安全自护行为指导。
4.营建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首先,学校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学校的大部分用品都要从安全适用出发,减少不安全因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标记贴在显眼处以警告学生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另外精心开发了安全管理软件,在师生共同划定的学生不能独自进入的场所(如锅炉房、食堂工作间、专业课教室等)安装电子感应系统。一旦学生擅自闯入就会向学校的安控室报警,保安人员会第一时间前往干预。
其次,学校着力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由于小学生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要求低年级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摸头安抚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当孩子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时,禁止一味训斥、制止,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增强安全自护意识。
发生阶段。
1.信息保障
(1)建立健全并落实校园安全事故信息运行机制,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迅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2)有处理安全事故的物资保障,特殊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物资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安全。
(3)组建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
2.协调控制
(1)校园安全领导机构接到报案后,会立即派人到现场指挥协调,对现场局面进行控制,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2)建立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演练。
结束阶段
1.信息交流
首先保證信息畅通,信息能及时反馈到校园安全领导机构,信息发布全面、客观、准确、及时。
2.学校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与外部审查学校安全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各项计划、措施的落实情况。
3.评估调整
(1)学校安全管理机构根据检查组的检查结果,伤害数据统计工作小组上报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外界情况的变化,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对校园安全建设项目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2)对学校安全整体目标进行评审,确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及时制定新的计划与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三、研究收获
1.规范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完善了《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促进了安全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减低了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通过研究,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要求教师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观念。为了坚决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调:“安全不保何谈教育”!教师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处处讲安全。
3.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研究,学校把安全教育设为一项常规性教育。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随时编入安全教育教材中,对自护行动加以指导强化!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游戏、安全演习,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自护能力。
5.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我们不可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三年的研究,学生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
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平均每学年需要到医院确诊就医人数见下表:(具体数字请见附表)
实验前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三年间,每学期因为在校园发生外伤送往医院检查就医的学生平均为114.33人次,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截止到2014年1月,学生因校园意外送医院就医情况已经降至93.75人次,由此可见,“共建校园风险防范体系培养小学生自护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已初见成效!
6.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老师们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应用,在研究中根据实际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教育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注:此研究论文归属于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研究课题:共建校园风险防范体系培养小学生自护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DFB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