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蓉
“艺术是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再造的艺术,更是感情色彩丰富的艺术。丰富的音乐活动可使幼儿的情感深刻起来、丰富起来,并且还可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
一、音乐的情感功能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活动过程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所谓情感,即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能满足自己需要时,而产生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是融合的,难以割舍的,两者的关系是内在的、渗透的、互补的。情感对认知的定向,激励和补偿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一)动机性功能。情感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兴趣的培养则离不开情感的作用。首先内驱力必须有情绪情感对其信号进行放大、提高和加强,才能发挥动机的作用。其次,情绪情感也可以直接与有机体的能源系统相联系,单独动员有机体的能量,激发人去行动,起到动机的作用。情绪情感是认知发展的契机,它激发人去探索、去认知、去行动。
(二)信号功能。情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表达和交流情感,在交流情感中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各种表情模式都具有不同的信号意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恰当的表情,可以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传递对幼儿的信任、期望、赞许、制止、批评等信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或制止不当行为。
(三)易感性功能。人的情感具有感染性,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正是由于这种易感性功能,才能达到以情动情的。在教育活动中,师生的情感相互感染,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奋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对内容及要求的可接受性,幼儿感到教师的亲切,可以促进师幼情感和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可见,情感是联系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纽带。
(四)调节功能。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识过程和活动具有支配作用,指引和维持行为的方向。当某种情感状态持续过久,强调过大,情感的调节机制将发挥作用,可使紧张的情感状态发生转化。
诸多研究表明:幼儿期已具备了各种情绪情感体验能力,高级情感也开始萌芽和逐渐丰富起来。情感作为幼儿活动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动机和兴趣。情感对幼儿心理、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幼儿年龄越小,情感在其心理和行为发展中的影响也就越大。
二、音乐活动中的情感调动
情感调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如果忽视了情感这条线,就会使音乐活动变得乏味、枯燥、机械,就会伤失音乐赋予的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充分利用情感的特殊功能,利用情感驱动来活化幼儿的学习动机,活化幼儿的心智,陶冶幼儿的性情,充分调动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一)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营建宽松的音乐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爱”的情感是建立师幼关系的桥梁,是情感教育的前提。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孩子制作、尊重每一个孩子,使孩子对教师产生信任,对学习环境有一种轻松、温暖的安全感,进而使幼儿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
(二)注重积累多种情感体验。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学会正确识别、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采取游戏活动、家园互动、社区活动,建立师幼、同伴、亲子融洽的关系等方式,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才能更好地与教师沟通,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点燃丰富的情感火花。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幼儿最感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方面入手,点燃孩子们的情歌火花。
首先,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脉络的理解要准确、深刻,教师找出情感线索的同时,应借助情感的信号功能,把表现情感的表情、动作或事件找出来,而后,通过它们把情感传递给幼儿。教师要以舒畅的心情,饱满的情绪、丰富的表情,使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发,从而使他们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感反应。
其次,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其感染力也是巨大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选用准确、精练、形象地语言,再配以必要的面部表情,如:眼神,体态表情,如:手势等,使幼儿对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情感有更深刻地理解,进而把幼儿带入忘我的境界,使其情感与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情感相吻合。
再者,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图画、场景、角色扮演、现代视听技术、语言描摹、渲染等手段,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直接或间接地再现音乐作品中反映的内容情感,调动和激发幼儿的情感,并进一步引导幼儿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层面深入到内在的精神层面。
三、情感调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基调。情感教育研究證明:教师个人的情感素养是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音乐作品为我们创设了音乐教育情境,提供了内容和依据,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深刻挖掘和准确理解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思想内涵。并要通过多种方式准确地表现和传授,使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使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逐步变得细腻、深刻、准确、丰富,使师幼的情感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二)细致把握幼儿的情感变化。幼儿情感正处在不断发展中,从发展的眼光看,幼儿的情感已开始复杂化、社会化和个别化。其实,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情感变化,通过情感的信号功能,善于捕捉幼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据此,为教师进行情感调节提供依据和信息,使幼儿的情感体验处于积极状态。
(三)准确把握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育活动应以情感体验为重点。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矛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多年来,我们的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偏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幼儿学会唱几首歌、跳几个舞等。儿童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固然重要,但我们的音乐教育任务和,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当音乐没有情感的体验为基础,只剩下技巧的时候,音乐那震撼人心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了,最终将导致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丧失。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以情感体验为主,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唤醒幼儿平日里所积累的各种情感,鼓舞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感。
音乐是最能深刻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情感,让幼儿充分表现音乐为我们所展现的情感世界,让幼儿借助音乐作品中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去享受音乐为他们带来的欢愉,从而,升华他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