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华
《数学教学活动分层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的分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然而学生自身存在各自的差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适合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中,我并不是简单地把班里的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进行教学,也不是一种固定的分层,而是体现一种“能者多劳”思想的分层。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地进行分层,分层对象随着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会有变动的。这种分层是不为学生察觉的,也就根本不存在心理压力。
一、知识结构设计的分層
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针对中等学生而制定的,它要面对绝大部分的学生。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补充进来,或者把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发散开来,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如我在上“有关队列的问题”这个内容时,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买票去公园玩,男生8人女生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算出来了?于是我把题目改了一下,“同学们排队买票去公园玩,小明的前面有7个人,后面有9个人,一共有多少人?”这时有不少学生列式“7+9=16”少部分学生列式“7+1+9=17”这时我让列式“7+1+9=17”的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个别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同时,其他做错的学生也会恍然大悟,原来中间的那一个也要加上。从而掌握了求一列人数的方法。我又乘机补充了相应的减法练习,使学生明白在进行有关队列的计算时无论是加还是减都要考虑中间的那一个人。这些内容的增加,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培养了数学尖子。
二、问题设计的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老师的提问是很有艺术性的,问得太难学生答不上,最后老师自问自答,课堂沉闷,问得太简单,学生得不到提高,也觉得没意思,课堂显得没有深度。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还要跟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的积极性。想象力非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概括性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等等。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5-9”这个内容时,我就设计了一道看图题(树上有15个桃子,猴妈妈摘下了9个,树上还有几个桃子?)并设计以下问题: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基础知识,一般学生都可以回答。)2.要解决还剩几个桃子应该怎么办?(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较完整的答出来)3.怎样列式?(学困生根据前面学生的回答会很易列出算式15-9)4.怎样计算“15-9”?(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回答。)这样设计问题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三、教学方法分层
对中、上的学生直接切人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而学习比较学生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授课时着眼于中等学生为主线,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优秀学生,实行少讲多练,引导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使之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力求学得进、跟得上、求发展。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优秀生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中等生则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多反馈”的方法。
四、指导的分层
对于中下学生,主要为他们设计陈述性和程序性问题,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重点学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对中上生的提问,主要设计有助于策略性学习的问题,在新授课探求新知前,教师要常设计这样的问题。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组内交流,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也可请教组内其他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对他们加强指导,可以有意给他铺垫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思考、解决问题;当学生单独学习或小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个别或小组自学的时间,有意识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从旁协助;当学生做作业有困难时,教师不要直接教他怎么去做这道题,而是为他出一些铺垫题,帮助他独立完成。
五、教学要求的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程度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个内容时。不同单位、退位、进位的计,计算起来比较麻烦,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我只要求这些学生掌握相同单位的人民币的计算,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掌握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对于学生当中的后进生,我们教师确实要做到心平气和,课堂上也允许个别学生听不懂课,到了课后我们还可以用单独辅导来弥补。
分层使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程,让数学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为课堂开辟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分层异步教学融洽了师生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层次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师生间增加了平等对话、真诚合作的机会。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相互补充,平等分享学习成果,学生从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积极的情感体,从而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