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宝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创新,手机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已经在当今社会很普及了。在手机不断普及的同时,大量手机业已出现在很多初高中的校园里,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了“手机一族”。高中生使用手机有利有弊,在此笔者暂不讨论其利弊。笔者仅大胆设想在高中生合理使用手机的情况下,利用“微信”功能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放式学习环境。把“微信”推送中相关的内容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资源,用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并为具有同样心理困扰的学生建立“微信朋友圈”,扩大同伴教育效果的同时,成立心理教育核心“微信团队”,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支持。
一、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应运而生
所谓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是包括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内的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而这种学习环境对传统学习环境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当前的信息与学习时代日益暴露出更多的弱点,诸如学习目标死板固定、教与学方法单一、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随着学习者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和对自身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改革这种状态。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因而显得尤为迫切。
综述相关资料,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二、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学习环境建设的六要素
下面,分别从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六要素来阐述利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 学习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或心理咨询室,把学生的学习场地扩展到“微信群”或者一对一的远程辅导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需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布心灵鸡汤、心理舒缓技巧的推送,采取“不求你发言,只求你点赞”的策略,即让群成员都需查阅推送的内容,但并不强迫他们发表见解,有意愿的群成员可以自由地发言,达到围观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发挥了“微信”的教育作用。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丰与贫,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但往往每个学校只有1—2名心理健康教师。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组建心理教师群,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让校内外、区内外、市内外的心理教师、心理专家成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顾问,为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谋献策。同时也组建同质微信群,即帮有同样心理困扰的学生组成微信群,让他们在同质群中,发表自己的感受,发挥“同病相怜”的抚慰作用。当然在同质群中,一定要有部分心态积极的学生群体和心理教师群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利用了同伴效应,扩大心理教育的效果。
3. 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兴趣和需求出发,在微信功能的支持下,按需定制个性化的学习主题,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自发的组织“学习圈”即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的展开交流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题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交流”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使学习者、教学者和学习环境各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相互适应,呈现出开放自由、和谐共生的状态。
4. 评价方式: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水平测试。实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式可以大胆的改革,这除了源于本学科的性质不同于其他考试科目外,还包括“微信”本身的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开放的场所。因此,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可以更加开放,除了在线完成反馈问卷外,还可以采用“微信群”中所有成员互评,外加发表心情说说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将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以多主体参与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多角度诠释评价的结果。
5. 学习工具:手机、网络、微信APP。但前提是对学生使用手机要做好统一的规范。
6. 学习材料:由传统的纸质材料拓展为音频材料、媒体信息,最大限度的应用网络中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一切资源,如,网络上的心灵鸡汤、催眠音乐、放松音乐等,根据主题进行推送,让学习者自由的选择查看或者自行下载。当然,亦可与时下流行的“微课”相结合,扩大教育的容量。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