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碧清
教学改革迫使教师改变过去单一的授课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进步。教师应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启发等不断发现新知识,师生间达到共识,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问题设计适应数学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技巧,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内容以及提问的目的性。注意问题的难度,具有科学性。教师提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问题空洞、偏离教学内容以及难度太大。注意问题的启发性,要适时提问。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的时机和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若问题超前提问,学生往往无从回答,还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提问滞后,学生不假思索即可回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作用。切记提些不需思考的“对不对”、“是不是”。注意问题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问题内容自然赋予吸引性。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即使同一个问题,学生得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自然有的答案正确,有的答案则不正确。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与赞赏,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与鼓励,尤其是很少发言的学生,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赞赏,赞语应该要实事求是。
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有助于发展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课堂教学质量将不断得到提高。
二、正确领会题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目前提倡素质教育,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他把解题看作是数学的心脏,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例题、习题的解答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基础过程,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从一道题衍生出许多题、许多思维方法和思路,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往往是从模仿教师的思维活动开始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过程,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思维过渡。教师在思维展示中,除了向学生展示如何联系数学知识的过程,还应该展示思维遇到阻碍的情形,使学生明白,思维遇到阻碍是很正常的,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思维来发展自己的思维。
三、课堂教学上强调学生思维的整合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课后学生对课堂进行反思,梳理课堂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思维上的过渡等等。事实上,学习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接受新知识,并对其进行加工整合,变为一种容易掌握的形式加以记忆和存储,这样,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的组合,以便不断获取新知识。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内在动力在引导学习。
四、利用图形演示直观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将其与板书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图形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逐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五、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电脑等随处可见,学生很容易产生依赖的心理,无论计算是否复杂都使用计算器,虽然计算的结果准确,完成习题的效率高,但学生过分的依靠外界手段,而不进行思考计算,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自然缺乏了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除了让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数学实例。学生经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发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能力。
六、重视课堂教育评价,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课堂反馈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种信息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反馈来调控教与学的过程,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新得解题方法和技巧,不断开发新的评价方式,逐渐提升课堂评价水平。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