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春 王永治 胡辉 刘德州 闫井永
摘 要: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保障肉食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农村經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生猪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养猪业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本文就生猪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要点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一种先进模式,主要特点是通过生产规范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从而达到养猪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是促进畜牧产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要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首要途径。
一、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基本要求
1.疫病障碍成为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的瓶颈。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2.对环境的影响严重。生猪标准化养殖,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
3.保证产品安全的要求。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二、生猪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要点
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养殖业成功的一半。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猪有原产美国的杜洛克,丹麦的长白猪,英国的大约克夏以及其他配套系列。都说呀,好的品种决定好的品质。这些现代化品种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饲养成本低,肉质好,瘦肉率较高等特点,将为养殖场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2.建设标准的养殖设施。场址的选择与布局规划合理,遵循严谨、科学的长远目标。首先选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的要求。其次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水电便利,距离主干公路、城镇1km以上,有天然的防疫屏障。场区内种植花草树木,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场区内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雨水与污水分开,隔离区与废弃物处理区分开。猪舍内有自动饮水、防暑降温和通风保暖等设施设备,竭力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产性能。
3.规范化生产,优化生产工艺。采用精细化管理,制定引种和留种计划。优化生产工艺,猪群周转采用全进全出制,进行分段式饲养。猪群分类管理,按照猪群类别饲喂对应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饲料内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做好生产记录。每个阶段猪的生产管理要点如下:
(1)种公猪应保持身体强壮,合理运动;在12月龄~24月龄时,每周配种1次~2次;在24月龄~60月龄时;每周配种4次~5次。
(2)提高母猪的生产力水平,营养管理原则是穷怀孕,富泌乳。空怀母猪应抓好发情配种工作,保持八成膘情;妊娠母猪应抓好保胎工作,保持环境安静、营养合理;哺乳母猪应抓好泌乳工作,保持足够的饮水、营养和采食量,在分娩前后和断奶前应适当减少饲喂量。
(3)对出生仔猪应做好初乳、标识、称重、补铁、补锌、补硒和免疫注射工作,提高仔猪成活率,推行早期断奶技术,提早开食和适时补料。
(4)提高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确定最佳出栏时间和适时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4.做好免疫工 作。应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防并重,提高效益”的免疫方针,做好标准化养猪的疫病防治工作。
(1)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有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场内兽医和配种员不得对外从事诊疗和配种业务。
(2)引进种猪和精液时,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进后应隔离观察 30 天以上,并按 GB16567规定进行检疫。
(3)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抗病能力。降低舍内湿度,做好防寒防暑通风工作。
(4)设置必要的消毒设施设备,规范消毒程序。做好猪场环境、猪舍的清洁、卫生以及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
(5)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6)建立药品使用兽医负责制,实施处方用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兽药,严格执行休药期。
(7)按照 GB 16548 要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只,做到及时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严禁出售病猪、死猪;对不易治疗的病猪、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业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经超过工业污染,排在了首位。一头成猪每天排粪便量1.9 kg,尿排放量为3.5 kg,粪尿合计为 5.4 kg,如果按 4 个月的养殖周期计算,一头育肥猪生长期间产生的粪尿达到 0.65 t。这些粪污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后患无穷。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离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按照生态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养殖集中地区,可建设粪污处理厂,生产有机肥;对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少,消纳有限的养殖场可采取达标排放。
三、结语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决定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是养猪业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生猪标准化养殖才能达到这个要求,生猪标准化养殖能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也是提高养猪善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使养猪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徐明华.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J].湖南畜牧兽医. 2010(02).
[2]曹英华.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J].湖南畜牧兽医.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