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灵感

2016-11-19 22:01孙刚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荆州燕子选材

孙刚

一、导入激趣,启迪灵感

师:同学们,我是从南京来的,距离这儿好远啊!为了表达我激动的心情,我特地学了一句荆州话,说给你们听一听。见到你们好开心哟!(荆州方言)

(生笑)

师:同学们都笑了,嘿!我的家乡味道比较浓,那我再说一次。见到你们好开心哟!(荆州方言)

师:这次是不是要好点?大家还是没有掌声呀!那这样,这次不算,我再来最后一次。如果觉得好,你们就给点掌声行不行?见到你们好开心哟!(荆州方言)

(掌声响起)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么你们见到我怎么表达欢迎之情呢?大家想个有创意的,同学们想一想。

生1:我想到了一句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

(生笑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一看就是班里的小诗人,那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想到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还有吗?

生3:我也回您一句“见到你好开心的呀!”(荆州方言)

(老师与学生们哈哈大笑)

生4:我觉得我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相见恨晚。

师:真的吗?让我感到很荣幸。这边的同学可以了吗?

生5:老师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很有幽默感。我相信很多同学会喜欢老师的。

师:谢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创意。这就是灵感。灵感就像是天空中的一只鸟,林中的一只兽,水中的一条鱼,灵动而不易捕捉。但是,刚才同学们就捕捉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捕捉灵感。欢迎回到这个话题,本节课题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提到的诗“有朋自远方来”。

二、自主体验,捕捉灵感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谁从远方来?想一想。

生1:久违的书信告诉我,我的好朋友终于回来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很想念他呀!他是我儿时的伙伴,是我孩提时一起捉迷藏、打地鼠的铁杆朋友。如今,他终于回来了。见到他后,我的心情激动不己。我得让他重新尝尝故乡的味道,不是古时诗人的吟诗作赋,曲水流觞,我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故乡的味道是很容易找寻的,就是重温那年玩的游戏。

师:他写的是旧友回乡,接着下一个。

生2:奶奶从老家坐着长途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到我们家。我灵敏的耳朵听见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心情激动地飞一般光着脚丫就跑了出去…

师:好的,还没有写完,没有关系。这里写的是奶奶。

生3:书籍是我们的朋友。从小时候的年幼无知开始,书籍便步履蹒跚地走到我的身边。我们也渐渐了解它。小时候,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

师:他的朋友是谁呢?——是书籍。同学们思考一下,想一想,你更喜欢谁的灵感?

生4:我比较喜欢第二个。

师:为什么?

生4:我觉得比其他几个写得更生动形象,比较细致。

师:你指的是他描写得细腻,是吧?那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

生5:如果从选材方面来说的话,第三个比较好。因为它非常新颖。其他两个都是与人有关的,而第三个就是脱离了……(学生回答模糊不清)

师:脱离了什么,这不太好说,那我们说前两个都是从人的视角出发,这里是物的视角。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6:我喜欢第三个。

师:你也喜欢第三个呀!说说你的理由。

生6:第三个比较新颖……其他两个大家都比较容易想到。

师:那你觉得“灵感”这一词怎么理解?

生6:有灵感的题材是选材新颖。

师:嗯,比较新颖,你喜欢哪一个?

生6:我喜欢第一个。他描写的是旧时的伙伴,用了“久违”,很怀念小时候的伙伴,描写细腻,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师:也就是他写得很生动,写到你的心坎里了,那选材怎么样呢?

生7:选材的话,我觉得还是第三个。

师:哦,还是第三个比较好。那请第三个素材的作者站起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你当时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生3:我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台下的这些老乡还有我们的老师您呀!后来我看旁边的同学都是写的这些,我感觉太广泛了。我就重新思考了一下,于是,我就想到了书籍。因为从小时候开始,书就是我们的朋友。在小时候,当我们引用古诗文的时候,他就像来自于远方的朋友一般,我们逐渐了解他,认识了他。在它身边发生了许多事情,我觉得可以把他写下来。

师:哦,好的。掌声送给他。

(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交流讨论,分享灵感

师:其实,当我们看到一个题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一定是灵感,可能是一般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停一下,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从多个角度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也许这个时候,就能迸发出灵感。举个例子,比如“有朋自远方来”,而我们这里三个题材都是写来者不亦乐乎。那有没有其他的角度呢?

生1:我觉得还可以是梦想。

生2:我觉得可以是春天。

生4:我觉得也可以是烦恼,因为烦恼可以让人成长。

……

师:嗯,烦恼,很好!那请大家依据灵感,写出自己最赋有灵感的作品。

四、修改完善,展示灵感

师:好了,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请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选出本组你们觉得最有灵感的一个作品,下面开始。

(学生们自主交流,教师从旁查看并参与部分小组讨论)

生1:我们选的是“希望自远方来”。正当我踌躇不定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的朋友——希望,就像沙漠里的一股清泉,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像冬天里的一根火柴……

师:好的!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觉得“希望”不再局限于人,是精神上的一种力量,鼓励着我们前行。因此,我们组觉得这个选材比较好。

师:嗯,我想问一下,这是谁写的?我来采访一下。(一学生举手示意)你当时怎么想到写“希望”的?

生2:老师让我们再想一想时,我的脑海里就蹦出“希望”这个词。它不是局限于物,而是关于精神方面的。

师:就是说,你的想法跳出了我们常规写作的人与物,趋向于写精神!很好,你这样的写作让视野更开阔了一些,也让我们的思维更具有张力。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感觉选材虽然新颖,但是这个题材比较虚。要是发挥得好,这个题材就很好,但要是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出来,会感觉这个题材很空。

生4:我同意他的观点,“希望”这个题材就叙事方面不好表达,就叙事题材方面来讲,不能表达我们所要写的中心思想。

师:嗯,我们要想得新,也要与自己有关系,那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指向生1)

生1:不赞同。

师:好,那你再表达一下。

生1:我觉得“希望”是可以通过把一些事情穿插进来表达的,这样可以把空虚的东西变得实在。

师:嗯,刚才他们说了他们的灵感,他们的朋友是“希望”,我们也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捕捉到的灵感来写出真正具有希冀的作品。掌声送给这一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么继续下一组。

生5:漫步在小桥的石板路上,葱茸的树林间不时传来悦耳的鸟鸣声,那是春天的使者——燕子吗?这位可爱的朋友,黑白相间的身影穿梭在林间,衔着春泥为自己筑新巢。真希望你能待久一点,让春天更绿一点,更美一点。

师:写的是燕子是吧?说说你的理由。

生5:我觉得题材比较新颖,与真实的朋友不一样。因为现在是春天,有许多燕子飞回来了,所以有朋自远方来。

师:这说明你擅长观察身边的事物,这里写的是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刚才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还有一组也写的是燕子,大家来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6:听妈妈说,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我们那一层的楼道里筑了新窝。妈妈说那只小燕子在太阳刚刚升起时出去,晚上回来。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吗?是一种怎样的默契让燕子在这里安家又如此眷恋地把这里当成它自己的家呢?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吧。

师:你当时怎么想到写“燕子”?

生6:第一次写的是人,那这次我就想到写某种动物。首先想到的是地上常见的蚂蚁。

师:蚂蚁?

生6:嗯,后来一想,我不太熟悉蚂蚁,与它没什么交集,就作罢。

师:交集?(师生笑)

生6:然后,我又想到了燕子,燕子在我家筑过巢。

师:这是谁告诉你的?

生6:是妈妈告诉我的。

师:是因为你比较熟悉燕子,所以你把它写下来了,是吧?

生6:嗯,对的。

师:好的,这也告诉我们,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可能随时成为我们写作时的灵感,所以,要记得多多留心生活的细微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掌声送给他们。(响起了热烈地掌声)

师:基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了。

五、总结提升,升华灵感

师:通过今天的授课,我们发现读书可以让我们产生灵感,生活的琐事也可以让我们产生灵感。灵感常常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把它记下来,过几天就会忘记。所以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想到了就把它记下来,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这样灵感就真的被我们捕捉到了。总之,我觉得灵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扎实的积累,这样才会像只蝴蝶一样迸发出魅力。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棠城学校;210000)

猜你喜欢
荆州燕子选材
三国战争话荆州(下)
燕子
燕子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燕子一家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