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普
1
一轮圆圆的月亮从后山慢慢爬了出来,月光穿过早已落叶的干树丫,洒落在收割后的包谷地里。前面几家的瓦房顶上正冒着炊烟,冉冉的正往上飘,飘到一定高度,经过微风轻轻吹动,它们与朦胧的月色混在一起,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
小雅坐在一块大约30坡度的苞谷地中间,眼睛无力地看着正冉冉上飘的炊烟,两手摆弄着从旁边扯起来的一根早已干枯了杂草,她家的那只小黑猫正趴在她的两脚间,小脑袋靠在她的左脚背上,似乎已经睡着了。月光从背后照着她,影子映在半干半湿的土地上,四周除了偶尔的几声虫鸣,空旷的地里显得那么寂静。而这些,对于今晚的小雅,却感到如此陌生,她已经深深的陷入了明天。
是的,明天!对于小雅,明天是个未知数,明天很茫然,明天又将如何?但小雅已经下定决心,明天要离开这个家,离开她生活过十八年的这个家,离开她又爱又恨的这个家。她要去省城,但她不知道她去省城能做什么?她在省城不认识任何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更没有人在车站接她,帮她拎行李,她的生活圈里,没有一个到过省城。但她已经决定了,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高中毕业证,身份证,高中毕业照,与一些要好的同学的照片和高中课本都已经装进了她去县城高考时买的那个密码箱里面了,现在正放在她的床头边。
小雅知道,爸妈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已在这个家没有说话的权力,这个家现在都是哥嫂说了算,哥嫂不同意的事情,爸妈也不敢反对。小雅起初还幻想,这次高考仅两分之差与心爱的大学失之交臂,哥哥嫂嫂应该会同意她再复读一年参加明年的高考,而且小雅还承诺,以后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侄儿上学的费用她负责,可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哥嫂的同意,特别是嫂嫂坚决反对,就这样,小雅复读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2
高考结束后的十多天,小雅就查到了她的高考分数,比去年的录取分数线还多了十二分,她满以为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在家里做什么都感觉心情舒畅,爸爸说:“小雅,看你这几天比以前勤快很多,而且有时候我还看到你一个人偷偷的笑,是什么高兴的事,说出来给老爸听听?”
小雅向爸爸调皮的做了一个鬼脸,“就是不告诉你。”说完,转身又去做家务事了。
老爸站在那里,嘴里嘟噜着:“死丫头!”
眼看新学期就要到了,小雅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来,她有些着急了,三天两头的往镇上的邮电所跑。可是,她每次去都翻遍了邮电所里的所有信件,始终没有她期待已久的那张录取通知书。有时候,邮电所里的邮递员显得有些不耐烦,大声武气的说:“翻什么翻,如果有,早送到你家里去了。”但小雅还是不甘心,继续翻找着。然而,没有的始终就是没有。小雅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只好给班主任老师挂了一个电话,最后才知道,她所报考的大学比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多了十四分。班主任老师在电话里安慰她:“小雅,别着急,你再等等,看看今年会不会降分录取。”
这不是老天爷故意跟她开玩笑嘛?小雅没办法,只好听老师的了,可是在家左等一天右等一天,那张心爱的录取通知书就是等不来。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些日子,小雅的心像掉进了冰窟里一样,家里的农活也没心情做了。有时候背着背篼上山去割草,去了一整天,天黑了才回家,背篼里却空空的,回到家手也不洗,饭也不吃,直接就进了她的屋子,把门关得死死的。
爸爸对妈妈说:“老伴儿,你去看看小雅是怎么回事?我问她,很多时候她有话也不愿意跟我说,以前假期回来都是忙前忙后的,特别是这次高考完回来更是勤快得很,可这几天感觉变了一个人似的,是不是高考没考上?没考上就没考上嘛,这么多人都在农村,又不是只她一个。”
小雅的妈妈走到小雅的屋子,敲了半天门小雅才把门打开。小雅妈走进屋子,看到小雅两眼通红,脸上还有哭过的泪痕,床上的被子也没有折叠,凌乱的在床上。在妈妈的印象中,小雅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很爱干净,她的小屋,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屋里的东西永远都摆放得有条有理,被子永远都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可是,今天……。
小雅拉着妈妈的手说:“妈,您们别管我,都是女儿不好,这次高考可能让您们失望了。”
妈妈拉着小雅的手,一起坐到床边,右手轻抚着小雅有些凌乱的头发说道:“傻孩子,说什么话,不管在什么时候,你永远都是我和你爸的女儿,我们不管你谁管你?给妈妈说说,最近你到底怎么了?遇到了什么困难?从小到大,有什么事你都从来不会跟爸爸妈妈说,是不是高考没考上?没考上就没考上嘛,何必这么难过?”
小雅听到这里,越发的伤心了,脑袋轻轻靠在妈妈的肩膀上,眼泪不由自主的又流了下来。她之所以很多话不向爸妈说,不是因为代沟,而是他们永远不懂她的心。
在小雅爸妈那个年代,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小雅的爸妈一口气就给她生了五个姐姐一个哥哥,本来爸妈希望最后一个也是个小子,谁知道还是丫头片子,但生都生了,就将它养大成人吧!反正现在不像解放前那样了,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土地都给了农民,农民有了土地,多一个人以后就多一双筷子的事儿,只要以后老实巴交的种地,吃饭应该不是问题。但哥哥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从小就是爸妈的家中宝,小雅虽说是最小的,农村的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可在小雅这里,真的没有体味到那种做幺儿的待遇。小雅从读书发蒙开始,就被寄居在已经嫁在邻村大姐家里,从小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总以为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孩子。小雅从小脾气就倔,有男孩子身上的野性。寄居在大姐家,每天放学不是爬树上掏鸟蛋就是在附近的小溪边搬螃蟹,更为要命的是在小学校,一帮小男生把她推崇他们的老大,整天看谁不顺眼,就带着大家去揍谁。大姐实在没办法,又把她送到了爸妈身边。
到了初中,小雅也长到了十四岁,渐渐懂得男生与女生有别,也就不成天与男生们疯了,但骨子里透出的野性却依然存在。
小雅虽然从小就调皮捣蛋,但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基本每个学期都有奖状领回家。初中毕业,爸爸逗她,说:“小雅,你现在初中毕业了,在我们家就算你文化高了,一个农村姑娘家,有这些文化就可以了,你看你哥哥姐姐小学没毕业就不读了。”小雅小嘴翘得老高的说道:“他们读不走怪谁啊?我能读也不让我读,哼……”爸爸用手指刮了刮小雅翘起的小嘴,摇摇头笑了笑。
3
小雅的家庭条件,在她们这个村算是富裕的,因为那些年土地分到各家各户的时候,小雅的几个姐姐都还没有出嫁,她们出嫁了,这些土地自然就是他们家的了。在农村,农民有了土地,只要人勤快,自然而然家庭条件就好了。但自从哥哥娶了嫂嫂之后,小雅就发现在这个家里,很多事爸爸妈妈都要和哥哥嫂嫂商量,哥哥嫂嫂不同意的事,爸爸妈妈都不会去做。就拿小雅读高中来说,爸爸妈妈趁小雅不在的时候,就与他们商量过几次。起初嫂嫂不同意让小雅继续念高中,她的理由是小雅毕竟是个姑娘家,过几年也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趁她现在还小,可以帮助家里干些农活,说您们二老已渐渐老了,家里的主要农活都落在了小雅的哥哥和我身上,再说我们家土地也这么多,天天起早贪黑都做不完,小雅回来,多少也可以帮我们一点忙。小雅的爸爸听了这些,自然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如今多少还能帮点忙,就开始嫌弃了。但他也只是在心里这样想,并没有说出口,只是心里感觉不好受。那几天,小雅的爸妈脸色都有点不好看,这些小雅的哥哥当然看出来了。小雅的哥哥单独找自己的媳妇谈了一下,最后与爸妈商量让小雅读高中,但条件是让小雅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已经嫁在离学校不远的二姐家吃住,星期六、星期天直接从学校回家。小雅的爸爸又去二姐家商量了这事,二姐同意了。就这样,小雅才继续念上了高中。
上了高中的小雅,更加懂事了,她知道,她上这份学不容易,爸妈为她操了不少心。哥哥嫂嫂对她上学不高兴是有原因的,家里土地那么多,父母年纪大了,主要劳动力只有哥嫂两个,再加上侄儿还小。所以,小雅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回到家,不用大人叫,都忙前忙后的在家里帮忙做这做那,有时候忙到深夜十二点、一点左右才把一天的事情忙完,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早已瞌睡的眼睛倒在床上,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小雅那时候就在想,一定要走出去。而在农村,走出去的唯一办法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的大学,以后有一份好的工作就算是永远告别这些又苦又累的农活了,小雅不怕吃苦,但她不想像爸妈、哥哥姐姐们一辈子呆在农村。所以,高中三年,她的学习成绩从来都没让父母担心过。
然而,天意弄人,满怀信心和希望的小雅却因两分之差被大学拒之在了门外,这天大的笑话怎能不让可怜的小雅撕心裂肺呢?班主任老师在电话里安慰她,让她在家耐心等降分录取的消息。可是,新学期已经开学一个星期了,小雅的等待从希望慢慢变成了绝望。
小雅从小寄居在大姐家,早已养成了独立的性格,很多心里话从来不向外人讲,不管是开心的,不开心的,她都只对她心爱的日记本倾诉,这些日记见证了小雅的成长,也见证了她这些年的喜怒哀乐。爸妈为她操心、哥哥嫂嫂的想法,都被她悄悄的记在了日记本里。所以,妈妈一进小雅的屋里坐在床边拉着小雅的手来安慰她,小雅就更伤心了。
4
嫂嫂这几天从小雅阴晴的心情变化里也多少看出小雅高考可能没考上,前几天看小雅那得意的样儿,嫂嫂还提心吊胆的以为小雅考上大学了,如今看她这个样子,八成是没戏了。这对支撑着这个家庭的她们来说,这是一个好事,且不说小雅不读书能多少帮她们两口子做点农活,就钱方面也节省了很多,听说上一个大学要花费好几万块钱。像她们这种家庭,土地多劳动力少的家庭,去哪里挣这几万钱?何况自己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以后花钱的地方就越来越多了。一想到这些,小雅的嫂嫂有时候一个人都会偷偷的笑。但她表面还是时不时的安慰小雅,说些宽慰的话。
有一次在地里干农活,嫂嫂对哥哥说:“这一下好了,我们家终于多了一个劳动力。”
“想得美,你就看着吧!”哥哥边干农活边说。
小雅的嫂嫂人不算高,中等身材,皮肤黝黑黝黑的,能吃苦,小学三年级读完就不再去上学了,在家帮爸妈照顾弟弟妹妹,平时干点自己能干的农活。自从嫁给了小雅的哥哥,就全身心的扑在了这个家,每天起早贪黑,干着农村里头那些永远干不完的农活,不管是上山砍柴、割草,在地里春种、秋收,还是在家里喂猪、喂牛、喂马和煮饭样样都很熟练,小雅的哥哥在她的带动下比结婚前也勤快多了。在几个姐姐没有出嫁之前,小雅家算是这个村人最多的一家,但姐姐们出嫁后,家里就只剩爸妈、哥哥嫂嫂和一个还不到四岁的侄儿了,妈妈每天除了带这个四岁不到的侄儿就只能在家做做饭,喂点猪,洗点衣服什么的,爸爸又是多年的哮喘和心脏病,就连提一桶猪食来喂猪都做不起,小雅又在学校读书。所以,家里的劳动力就只有小雅的哥嫂两个人了,分土地和山林的时候,姐姐们都还在家里,姐姐们一走,她们家的土地和山林自然而然就比别人家多了很多,嫂嫂每天都天还没亮就把还在做梦的哥哥叫醒,要么上山砍柴,要么去地里干农活去了,村里头的老少爷们儿都夸这庄老汉家找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儿媳妇,像捡到了一块宝一样。
但小雅的这位嫂嫂也有她的私心,她就觉得小雅一个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像她不读书不一样把日子过得好好的吗?虽然苦点累点,那又算什么?农村人不苦不累怎么过生活?最主要的是她觉得小雅早晚都别人家的人,何必现在在她身上浪费这些钱。当然,嫂嫂的这些想法,只是她心里这么想,从来都没跟别人说过,包括孩子他爸。
现在好了,是小雅自己没考上,这不怨谁。小雅的嫂嫂在心中暗自高兴着,这一下家里不仅多了一个劳动力,而且再已不供小雅读书了。
但这位淳朴、勤劳的农家妇女她哪里知道小雅的内心世界!
5
小雅知道,高考失败已成定局,如果像班主任老师说的降分录取,到现在录取通知书也应该到了,可是,直到现在小雅还没看见录取通知书长得像啥样儿。这几天,她也慢慢从高考的失意中走了出来。在读书的时候,她的一个闺蜜喜欢看电视剧,看了之后还整天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在她面前喋喋不休地讲剧中情节,大部分她都一笑而过。但有一天她的这个闺蜜讲了某部电视剧主人公说的一句台词:“无论怎样的灾难降临,只要生命还在,生活还得继续。”小雅觉得这句台词很好,她当时还怕记不住,让闺蜜重复了一遍。今天,刚刚经历高考失败的小雅突然想起了这句台词,喃喃的自语道:“是啊,只要生命还在,生活就得继续!”
小雅恢复了以前在家的样子,看到家里什么忙不过来,就帮忙做什么。爸妈看见小雅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放心了,特别是嫂嫂,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以为小雅想通了,安心本分的在家劳动了。但是在小雅的内心里,总感觉不甘心,每当一个人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发呆,回过神来又拼命的用锄头刨地,刨累了就一个人坐在地里偷偷的哭。
小雅几次冒出想复读参加明年高考的念头,但每当想起长年有病的爸爸和白发越来越多的妈妈,再加上起早贪黑的哥嫂,小雅觉得他们都不容易。心中一次次升起的念头又被小雅一次次压制了下去,但每次压制下去之后,重新在心中燃起的这团火焰会更加烧得她心痛,小雅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一个事,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家里人说,说出来不管结局怎样,自己都会好受些。
那天晚上,外面下了好大的雨,小雅老早就从猪圈楼上拿了一些木柴在火塘里把火拢得旺旺的,一家人没事就坐在火塘边烤火,小侄儿在她身后转来转去的,小雅不时用手扶着他,担心一不小心摔进火塘里。小雅看了看爸妈,又看了看哥哥嫂嫂,过了好久,始终说不出口。最后还是嫂嫂问小雅:“小雅,看你今晚心神不宁的样子,有什么事儿吗?”
小雅本来就有点红润的脸蛋被火苗照得更加通红,心中想过无数次的念头此时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有什么话就说,都是一家人,还开不了口?”哥哥边点烟边笑道。
“爸妈、哥嫂,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但什么事儿,小雅又语塞了。
爸爸裹了一袋旱烟,猛吸了一口,说道:“这小雅今晚怎么了?这不是你的性格嘛?”
“我想复读参加明年的高考。”小雅刚说完,嫂嫂的脸色一下子就下来了。
小雅妈看了看儿媳妇的脸色,侧身看了老伴儿一眼,这老头“啪啦啪啦”的抽着他的旱烟,一句话也没说。
哥哥用火钳有意无意地把弄着那些被火烧得似断非断的木柴,嫂嫂一句话没说,但脸色像扭出水来一样。
小雅看了看在他奶奶怀里已经睡着了的侄儿,补充说道:“我的想法是,假如我以后考上大学毕了业,侄儿那时候已开始上学了,他的书钱学费我负责。当然喽,你们对我的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哥哥重新点起了一支烟,吸了一口,说道:“小雅,我们都知道你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如果你这次考上了,我和你嫂嫂砸锅卖铁,借钱也要让你去上大学,我们辛苦点、累点没什么。但是,你没考上,万一复读一年又考不上怎么办?我虽然没读多少书,但我知道,那是千万人挤的独木桥。你也知道我们家这种情况,地多劳动力少,要是我们有办法,怎么会让你三年的高中都在二姐家吃住?”
嫂嫂听了小雅哥哥的这番话,脸色渐渐好了些,拉着小雅的手说:“你哥哥说得对,再说,这么多人都在农村,他们不都一样好好的吗?更何况你还读过高中,今后的日子一定比你哥嫂都过得好。”
小雅本来是想让哥嫂支持她再复读一年参加明年的高考的,没想到既然被他们俩给说得找不到话说了,小雅用祈求的眼神看着爸爸,这时候,小雅多么希望爸爸能帮她,跟哥嫂他们说说让自己再复读一年,但小雅的爸爸一直就这样抽着他的旱烟,始终不发一言。小雅又看看妈妈,妈妈抱着侄儿,眼睛入神地看着火塘里正燃烧着的木柴。小雅的眼神慢慢变得绝望了。
其实,小雅的爸爸也多么希望小雅能继续上学,就凭小雅的成绩,复读一年再考是一定能考上的,但他怎么开口啊!自己身体不好,年纪已六十多一点点了,儿子、儿媳每天这么劳累,他看着也心疼。所以,只好保持沉默了。
那晚上,外面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屋里,小雅的心里也一直在下雨。她不甘心失败,但现实告诉她,她高考确实失败了。小雅想起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让她多报一个志愿也备万一,但性格有点倔强,又有点自信的小雅却单单报了一个云南大学中文系的志愿。因为几次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她的分数都远远超过了历年的云大录取分数线。小雅想起班主任老师的告诫,想起自己的失败,眼泪不由自主的又流了下来。
6
第二天清晨,雨早已停了。小雅起床的时候,太阳已经照到她们家对面那座大山的半山腰了,哥哥嫂嫂早已背着锄头,牵着那匹在她们家已经四年的马出门干活去了,妈妈正在灶房里煮猪食和给一家人做早饭。
小雅洗完脸,妈妈说:“小雅,今天早上就别去干活了,在家帮妈妈做早饭,今天是赶集,你再去邮电所看看有没有录取通知书。”小雅知道已经没什么希望了,去也白去,但她还是听了妈妈的话,帮妈妈在家做饭。
吃完饭,爸妈和哥哥都叫小雅趁今天赶集再去邮电所看看,小雅也只能抱着去试试看的心态了。今天天气大放晴朗,昨晚下雨淋湿的小路,已经被太阳晒干了,路上赶集的人特别多,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熟悉小雅的人都在问关于小雅是否考起大学等等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小雅真想找一个地缝一下子钻进去,或者突然这些人都不认识她多好。小雅随便胡乱的搪塞着这些乱七八糟的问话,脚下的步伐像飞起来一样,她此刻只想尽快离开这些人。
到了邮电所,小雅早已经熟透了那些信件摆放的位置,心情紧张且慌乱地翻着这些信件,她也多么希望突然能翻到她心爱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小雅翻遍了所有的信件,依然没有她想要的。一个大叔级的邮电所工作人员看着小雅,似乎是有话对小雅说,但始终没有开口。
小雅从邮电所出来,心情十分低落,想哭,却欲哭无泪。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小雅突然感觉好陌生。她此刻只想早点离开这里,免得又碰到熟人。这些天,那些认识小雅的人只要一碰到小雅,都是关于她是否考上大学的事。
正当小雅想离开集市早点回家的时候,似乎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喊她的名字,小雅以为听错了,没在意,也没转身去看,一只手突然搭在她肩膀上,“庄小雅,这么长时间没见面,居然不理我啦?”
小雅转身一看,原来是初中同学李英。李英和小雅是初中时候的同班同学,并且初中三年她们都是同桌。初中毕业,小雅上了高中,李英因家庭条件不好,再加上自己也不喜欢读书,初中毕业就回家接替老爸天天在山上放羊,不久就嫁邻村去了。初中时候,小雅是一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女孩;李英恰恰相反,平常大大咧咧的,一说起话来,好像天下唯我独尊一样,“噼噼啪啪”嘴里像炸爆米花不断的往外面冒,别人想插嘴,都没机会下手。
“你学习成绩不是一直都很好吗?不是说你考起大学了吗?不是说你到省城最好的大学去读书去了吗?不是说你早就去省城了吗?”面对李英一连串的“不是”,即使在最好的同学面前,小雅也感觉很尴尬。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什么?”还没得小雅说话,李英那张炸爆米花似的嘴巴像是在问小雅,也像是在自问。
小雅这时候才正式注意她这位初中时候的同桌,明显比以前高了,头发有点凌乱但还算干净,或许是长年累月在家干农活的缘故,脸上的稚气早已看不见了,一双手看上去粗糙有力,背上背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小孩子一双小手正抱着奶瓶,小眼睛盯盯的看着小雅。小雅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了,心想:“天啦,这就是我以后的生活吗?”
李英没注意到小雅的变化,还在继续问:“小雅,你怎么今天还在赶集?怎么没去省城读书?”
小雅这时候才将自己高考两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等待心爱的大学降分录取,但一直没有消息,自己想复读参加明年高考,可哥嫂不同意她复读的经过和内心想法原原委委的告诉了她这位初中时候的同桌。李英听了,也替小雅难过。
平常话多的李英此时也有些语塞,半天才问道:“小雅,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也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小雅拉着李英的手说:“上天真会捉弄人,可是,李英,我真的不甘心!”
“小雅,你跟我不一样,我读书就是混日子,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悔,但后悔已经晚了,而你初中时候成绩就很好,大家都说你将来一定有出息,这次高考没考上,听了你说的,我也很难过,但你也不要太伤心了,你看,我现在不也一样过得好好的吗?”李英说完,转头对背上的小孩说:“叫姑姑!”
小雅把手伸进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想拿点钱给小孩,可口袋里空空的,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你现在过得怎样?”小雅把话题转到了李英身上。
“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还能怎样,每天边带小孩,边干农活,孩子他爸又在省城打工。”李英说到这里,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孩子他爸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他家有个表弟也是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父母不让他复读,一气之下带着高中课本和一些复习资料去省城边打工边学习,说今年回来参加高考,人家考起省城的某大学了。”
小雅听到这里,眼前一亮,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边打工边读书的念头!
7
从集市上回到家,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哥嫂干农活还没回来,爸爸正在抽着他的旱烟,妈妈还没做饭,正在看小侄儿在小凳子上用一支铅笔在一个半新旧的本子上画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妈妈看到小雅回来了,问道:“有没有你的录取通知书?”小雅摇了摇头,妈妈叹了一口气。
“我要出去打工,我想边打工边读书,准备参加明年的高考。”小雅摸着侄儿的小脑袋说道。
小侄儿仰起头说:“姑姑,什么是打工?”
“打工就是在外面找钱钱。”小雅轻轻摇着小侄儿的头。
“这事你得你跟你哥哥嫂嫂商量。”爸爸边抽烟边说。
“不必商量了,爸!我现在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该做主了。”小雅说:“您身体不好,只是以后少抽点烟。”
爸爸自言自语说道:“我们真的老了!”
小雅有些心酸,但她已下定了决心,只有出门打工,才有机会读书。
下午吃饭的时候,小雅在饭桌上提出了打工的想法,并且明天就走。哥哥一直没说话,嫂嫂却极力反对,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小雅吃了一半,就离开了饭桌,回到她房间去了,这顿饭大家都吃得不开心。
小雅回到房间,开始收拾东西。妈妈进来了,说:“小雅,你真的长大了,我们也留不住你,既然你要出去打工,妈这里还有三百块钱,你拿着做车费吧?”
小雅说:“妈,我有路费。我知道,这三百块您已经存了好久,我不要。”
8
正当小雅的脑子像电影那样还在不断播放的时候,她突然看到月色中有一个人影朝她走来,小雅惊觉地站了起来,近了小雅才看清是妈妈。
“傻丫头,怎么深更半夜的一个人跑到这里来,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妈妈边说边向小雅走来。
“妈,你怎么来了?”小雅走上去扶着妈妈说道。
“我看你不在家,又半天不回去,一猜你就来这里了。”妈妈说着又从口袋里掏出那三百块钱,递给小雅,小雅说什么也不要。
最后,妈妈说:“难不成我还要跪下求你收这三百块钱吗?”小雅无奈,只好把钱接了过来。
这时,月亮已经高挂在半空中了。妈妈说:“小雅,我们回家吧,明天你还要去赶到省城的车。”小雅搀扶着妈妈走出这块空寂的包谷地,沿着小路慢慢的走回家,她家的那只小黑猫喵喵的叫着从后面追了上来。走在路上,小雅看着月光下妈妈和自己的影子,第一次感觉今晚的月色是那么的清凉!
9
热闹喧哗的省城,小雅刚下车拖着密码箱走到车站门口就感受到了。左侧车辆进出口处,各种款式的大巴车按照规定的路线像成群结队的蚂蚁一样向前慢慢移动,刺耳的喇叭声响个不停,络绎不绝的行人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车站门口进进出出,他们每一个人都面无表情,脚步匆匆。小雅无心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她拖着密码箱站在车站门口一根又粗又圆的水泥柱子旁边,让密码箱靠着柱子,右手扶着密码箱的拉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时,几个出租车司机过来与她搭讪:“姑娘,去哪里?我拉你去。”
“姑娘,我的车是城内最便宜的,坐我的吧!”
“姑娘,我的车是打表的,是城里最低价,不到你到的地方不给钱。”
……
小雅没有搭理他们,眼睛却注意到了车站右侧的公交车,她拖着密码箱往公交车走去,那几个出租车司机见没戏,又去找别的顾客去了。初来省城的小雅此时不知道往哪里去,她在这里一没亲戚,二没朋友,该往哪里去呢?她在心中不停的问自己。到了公交车站,映入她眼帘的一辆辆公交车都是开往一个个陌生的地名。小雅四处搜寻着,突然看到有一辆公交车是开往云南大学的。她欣喜若狂,拖着密码箱像飞起来一样朝这辆车跑去,上了车,累得满脸通红的小雅找了一个位置刚坐下,司机就转过头来对她说:“姑娘,请投币。”
小雅这时才注意到,在司机的右手边有一个投币箱,上面写着:“乘车请投币,全程2元,谢谢!”小雅心想,省城就是不一样,你看,多文明。她从身上摸出两张1元的纸币,走到投币箱跟前投了进去,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几分钟后,车厢里已经坐满了人,有些乘客没座位,就用手拉着旁边的座椅或者头顶上那个半圆形的扶手。公交车从城中穿过,小雅双眼透过车窗玻璃看到那些一座座高矮不一的高楼大厦和各种大大小小的商场,那些漂亮的广告和不断闪烁变换颜色的装饰灯,感觉自己就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第一次走进大观园一样。
这一辆公交车的终点站就是云大,公交终于到站了,小雅随大伙下了车,站在站台上吐了吐气。在站台前方的不远处,便是云南大学西校区的大门,校门口总有那么三三两两的大学生进进出出,站台附近到处是各种小商店、饭店和旅馆。小雅看到这一切,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但现实终归要回到现实。小雅很清楚,自己是来这里打工,不是上学,但她在心里也对自己暗暗下了决心,一年之后,自己一定要走进这所大学,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名大学生。
10
小雅找到了工作,是在云大西校区附近的一家餐厅做服务员。这家餐厅是一家中高档次的餐厅,餐厅提供住宿,包吃包住,试用期每个月900元,试用期一个月,老板满意就转为正式员工,工资调整到每个月1200元。小雅初来乍到,也没想那么多,心想就在这里先做做再说吧!她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后厨洗碗,涮碟子,拖地之类的粗活,每天从早上五点左右就要干到晚上十二点,甚至有时候会到一点左右,中间只有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稍微清闲一下。小雅虽说是农村的孩子,不怕吃苦,不怕累。但这餐厅的工作与农村那些靠背、靠挑的重活不一样,这些餐厅工作完全是轻巧活,可是时间长了,比老家那些靠背、靠挑的重活感觉还要累。小雅明白,不论多么的苦和累,也要咬紧牙关挺过去,因为她是带着梦想来到这里的。记得小雅找到工作的第一个晚上,她就在餐厅附近的一家电话亭给她的班主任老师挂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她知道了以前的班主任老师现在是高三复读班的班主任,最令她高兴的是在通话中班主任老师非常支持她的想法,并表示欢迎她明年回校参加高考,帮她办理一切考试手续。打完电话,她回到员工宿舍,给家里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大意是告诉他们不要担心,她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了。
这一年春节,小雅没有回家,宿舍里其她员工基本都回去了。过年期间,餐厅也没那么忙了,偶尔进来几个学生吃饭,都是稀稀拉拉的。这个时候,她就有很多时间复习功课了,由于她底子好,复习起来没那么吃力。偶尔,在空闲时间,她会出去到处转转,因为这里是大学城,所以到处都充满了文化气氛。同样也有好多家书店,里面大多数都是适合老师、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和不同种类的学习资料。小雅早就来这里买了一些最新的高考模拟题库,好多科目都已经做到一半了,这些题库都是前部分是试题,后部分是答案。小雅每次做完之后都会对一下答案,将错误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再翻课本对照复习,就这样在业余时间反反复复的练习着这些试题。
过年那天,餐厅早上营业,下午就关门了。她一个人在宿舍里,边泡方便面,边复习功课。其实,小雅此刻也想老家的父母、哥哥、嫂嫂和侄儿。那些年,农村普遍没有手机,打电话都要在镇上的公用电话亭打。腊月二十八那天,妈妈来电话说过年货早买好了,问她要不要回来?小雅强忍泪水说不回来了。
新年的钟声在省城的礼花和炮竹声中敲响了。近几年,国家虽然禁令城市放礼花和炮竹,但是人们依然还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庆典这个美好的日子。在这样的夜晚,漂泊的人儿注定难以入眠。此刻的小雅,早已关掉了宿舍的灯,一个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不断闪现父母、哥嫂、侄儿、老师和同学的影子,想起自己经历的种种种种,心中感到无比难受,眼泪不知不觉滑过脸颊,打湿了枕巾,当人们都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夜晚,小雅却是那么的孤苦和无助。
春节刚过完,就有学生陆陆续续的返校了,餐厅自然又开始忙碌了。老板和老板娘都喜欢这个吃苦耐劳的小姑娘,在试用期还没满就给她涨工资了,工作也调换成端盘子、给客人上茶水和抹桌子之类的活了,她以前做的工作,餐厅又招了一个服务员来接替。这样,小雅的工作就变得轻松多了。一天夜里,老板娘来员工宿舍查房,发现了小雅在复习功课打算参加高考的秘密。那天晚上,老板娘悄悄走到小雅床前,看了看正坐在床上拿着笔在一份试卷上写写画画的小雅,她的旁边还放着放一本高中英语课本。小雅起初还以为是同宿舍的某个同事,边埋头做试卷边说:“还不去洗漱啊?”当她感觉有一只手在摸她的头,才发觉不对劲,抬头才发现是老板娘,顿时惊恐万分,老板娘看到她窘迫的样子,笑了笑,一句话没说就走了。这时,小雅的心突突的跳个不停。心想,这下完了。她之前就告诉过宿舍的姐妹们,千万不要将她在复习功课打算参加高考的这件事告诉老板或者老板娘,因为她害怕被辞退。第二天,她提心吊胆的去上班,但一直到晚上下班,老板娘也没有找她谈话,一连几天老板娘都跟以前一样,在柜台前不停的结账和与客人打招呼,好像对于小雅的这个秘密重来都不知道一样。半个月过去了,一切都如往常,小雅这才放心了。
临近高考的十多天,班主任老师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要她马上回到学校,参加最后一轮的模拟考试和要她本人亲自填写的一些学生档案。当她将辞职书交给老板娘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老板娘与她有着相似的命运,高考没有考上,家里穷供不起她复读,于是就带着课本来省城打工了,与小雅不同的是,她在一家餐厅打工遇到一个当时还是厨师的小伙子,他们后来恋爱结婚了,再后来就开了这家餐厅,所以老板娘非常同情和理解小雅。
11
小雅终于又回到了她久违的学校。她以前的班主任老师也就是现在复读班的班主任把她安排在复读班,她以前的同班同学和以前不是一个班的同学因高考失败现在来复读的,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下课时间都围着她问这问那。因为在小雅还没来之前,班主任老师就在课堂上不时提起小雅的故事,目的是让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调整心态好好学习,小雅一时成了班上的新闻人物。
最后一轮的模拟考试结束了,小雅居然考到了复读班的第五名,考分超过去年云大的录取分数线80多分,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惊讶,一个不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居然考到这么高的分,看来今年高考是没什么问题了。但是,班主任老师为了不让小雅重演去年高考的悲剧,特意安排时间找小雅谈话。
“小雅,老师们都知道你是一个好学生,勤奋、上进,学习成绩好。”小雅刚进班主任的办公室,班主任老师就打开了话匣子,“但你性格倔强,很少接受别人的建议,不然,你去年听了我的话,再报一个普通大学的志愿,是应该能上大学的。”小雅满脸通红,一时语塞,只能说:“是,是,是。”
小雅从班主任老师办公室出来,想想老师刚说的话,想想自己打工一年的经历和家中的爸妈、哥嫂,暗暗在心中给自己多留了一块空地。
高考很顺利的考完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她首栏还是填了云大的中文系,但为了以防万一,她在第二志愿填了一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中文系。小雅填完志愿就回家了,一如往常地帮衬家里干农活。嫂嫂对小雅也比以前好了,因为小雅从省城回来那天,给一家人都买了好多东西,给她买了一件她这辈子都没穿过的衣裳,颜色、布料、款式都适合她这个农村妇女,穿在身上刚好合身,她几次赶场或者哪家红白喜事都想穿出去,但试了几次又小心翼翼的放在了衣柜,她实在舍不得穿。所以,小雅这次在家里,很多农活嫂嫂都抢在她前面去干了。
一个月后,小雅收到了云大的录取通知书。在就要带着心爱的录取通知书去云大报到的头天晚上,小雅又来到了这块大约30坡度的苞谷地里,同样是一个月色清凉的夜晚,小雅站在地的中间,抬头仰望那渐渐升高的月亮,眼泪又不自觉地流了出来。但她知道,这是高兴的眼泪。因为明天,是的,就是明天!她将走进云大的校门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了。
(作者为永善莲峰人,现居东莞。《昭通诗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