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药物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6-11-19 06:17彭道勇王晓东王茂湘范铁平赵旭生王苏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纤溶

彭道勇,王晓东,王茂湘,范铁平,邓 勇,赵旭生,王苏平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1.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神经内科 116021)



·临床研究·

2种药物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彭道勇1,王晓东1,王茂湘1,范铁平1,邓 勇1,赵旭生1,王苏平2△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1.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神经内科 116021)

目的 探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分别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及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3.33%(84/90)]显著优于对照组[77.78%(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3.33%(3/90)]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抗血小板方案。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本研究分别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探讨2种方案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近期颅内出血、出血性疾病、昏迷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4.82±4.57)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5.49±1.30)h,其中合并糖尿病24例,原发性高血压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例。观察组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58~73岁,平均年龄(64.91±4.64)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5.54±1.32)h,其中合并糖尿病27例,原发性高血压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7 d后减量至10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小于90 mg,其中10%剂量静脉推注,1 min后将剩余剂量静脉滴注,1.5 h内滴注完毕。治疗完成后CT复查确认颅内出血是否存在,颅内出血消失者给予对照组的用药方案。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8 d。

1.3 观察指标 (1)NIHSS评分内容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活动及肢体共济失调等,分值越高则提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2)采用BI评分进行日常生活质量评价[2]。(3)记录患者梗死再发、无症状腔隙性梗死及TIA例数,计算百分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3](1)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分率大于90%。(2)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分率为61%~90%。(3)进步:NIHSS评分减分率为31%~60%。(4)无变化或恶化:未达上述标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结果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2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急重症之一,患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且致死、致残率极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4]。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方案是以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手段,主要通过下调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降低血栓烷A2合成水平而达到拮抗血小板激活和异常聚集的目的。有研究显示,血小板沉积加重与血栓烷A2水平显著升高密切相关,在脑梗死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5-6]。但大量临床报道证实,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治疗效果欠佳,无法有效改善受损神经功能,降低脑血管意外和病死的概率[7]。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临床常用静脉溶栓药物,其作为丝氨酸蛋白酶可与纤维蛋白特异性地结合,进而溶解酶原精氨酸-缬氨酸结合部,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从而发挥加快血栓溶解、促进梗死区域血管再通及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等作用[8-9]。同时其血浆半衰期仅为5 min,进入人体后对于全身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无诱发大出血风险,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10]。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在加快受损神经早期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明显;而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3.33%(3/90)]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11/90)](P<0.05),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有助于降低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概率,改善远期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抗血小板方案。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25(14):16-19.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5):381-383.

[3]Akiyama M,Koseki H,Ohbuchi H,et al.A c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 exhibiting prolonged cerebral edema for more than 1 month[J].Brain Nerve,2012,64(1):79-84.

[4]温宏峰,王瑞彤,李继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180-182.

[5]林晖.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远期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5):798-800.

[6]张立红,彭道勇,李迪,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 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549-6551.

[7]丁国平.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10):98-100.

[8]邵可可,荣良群,魏秀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清白介素-17的影响[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5(1):44-48.

[9]张鹏,高志强,孙高慧,等.低剂量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4-6.

[10]任洁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22-24.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0.060

A

1673-4130(2016)20-2934-03

2016-04-26

2016-06-21)

△通讯作者,E-mail:wangsupingsp@163.com。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纤溶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一种微生物采油功能性激活剂激活特性及驱油性能*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