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莉,崔俪馨
山东省单县南城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菏泽 274300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作用探讨
陈丽莉,崔俪馨
山东省单县南城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菏泽2743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而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予以1年以上随访,观察记录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GQOL-74),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随访1年低血糖复发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护理后GQOL-74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研究组提高更显著(P<0.05);研究组随访1年低血糖复发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同时可以降低随访低血糖复发率,值得借鉴。
糖尿病;低血糖;综合护理;作用
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表现为烦躁、震颤、出汗等,这些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或含糖食品后往往可缓解症状表现[1]。低血糖发作期间其血糖水平较低,甚至不超过2.2 mmol/L[2],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有昏迷症状,需及时抢救处理。积极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低血糖有着积极的意义[3]。为了进一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的作用,该院针对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60例进行了对照,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纳入该次研究的对象共有60例,全部属于该院接诊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纳入时间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纳入研究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该次研究,入院后确诊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有不同程度低血糖症状,并将严重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以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排除在外[4]。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均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5~78岁,病程1.2~11.9年,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6~79岁,病程1.1~11.7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年龄(岁) 病程(年)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P 67.4±4.9 67.8±4.7 0.3226 0.7481 6.8±1.6 6.5±1.7 0.7038 0.4843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处理,入院后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按照常规方案进行宣教与心理疏导,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监护,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与处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耐心为他们解释糖尿病知识,强调降糖与控制血糖重要性,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掌握糖尿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5];并告知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促使他们尽早做好身心准备,出现不良反应不骄不躁,从容应对;告知患者低血糖反应表现与危害,指导他们准确用药,嘱咐他们用药时应按时进食;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多参与糖尿病知识讲座及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增强他们对相关知识了解,更好地调节心理情绪[6];若患者血糖稳定,则鼓励他们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叮嘱他们长期坚持进行,不断提高机体抵抗力[7]。此外,还要指导他们做好自我监护,叮嘱他们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患者及家属可能因缺乏相关疾病知识而有紧张与慌乱等,为此护理人员要以从容的态度、通俗的言语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低血糖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措施等,及时消除他们的焦虑、抑郁及不安等负面情绪[8]。护理期间要热情接待,以友好的态度尽量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鼓励他们以良好心态进行治疗护理,提高信心。同时告知患者正确对待糖尿病,日常生活中应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或避免自身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糖尿病低血糖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与临床效果。此外,若医院有条件可让以往成功案例进行亲身说教,以此提高患者的信心,更积极地参与到治疗、护理中。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精神放松与心态平稳患者其病情好转更快,药物吸收也更容易,反之情绪高度紧张、心态不稳,则极易出现低血糖[9-11]。为此,护理期间必须及时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尽早疏导。
1.2.3紧急护理造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尤其是药物方面最为普遍,其中普通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症状比较明显,发病急,经治疗后可迅速缓解;其次为长效胰岛素或者磺脲类药物导致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则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处理不当会有反复发作可能。总的来说,当出现低血糖时,若患者可吃东西,则要求他们摄入含糖食物;若无法吃东西,则采取50%葡萄糖注射20~40 mL(若有必要,可持续静注10%葡萄糖[12]);若为昏迷者,则及时吸氧处理,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以便纠正他们的缺氧状态,从而维持生命健康。
1.2.4用药干预住院期间应准时适量注射胰岛素,注射完毕要叮嘱患者及时进食;出院后,教会他们自行注射胰岛素,并正确应用血糖监测仪,促使他们在家期间密切关注自身血糖与尿糖变化,避免低血糖[13]。患者出院后应叮嘱他们餐前半小时服用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等),餐中或者餐后则服用双胍类药物(如降糖灵等),同时将药物作用机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告知他们,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意外事件,若出现意外事件及时回院处理。
1.2.5饮食指导饮食治疗对于糖尿病治疗有着重要效果,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与掌握患者饮食喜好,鼓励他们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为原则[14];针对不同并发症制订不同饮食策略,如夜间低血糖高发者可睡前加餐;降糖药物期间则叮嘱他们戒烟限酒。
1.2.6特殊干预为患者制定随身携带身份卡,卡片上标明诊断、医院与家庭地址、用药情况,若患者出现昏迷或低血糖,可及时送入医院并联系家属。
1.2.7出院干预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教会他们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情,教会他们准确应用电子血糖仪测定血糖水平,使得他们学会关注自身的血糖变化,避免糖尿病低血糖发生。此外,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餐前30 min服用口服降糖药物处理,餐中或者餐后则应用双胍类降糖药物,使得他们更好地掌握与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以便提高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当然,教会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糖水平比较重要,使得他们在家修养期间可以主动掌握自身血糖水平情况,从而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回院复查,提高他们生存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GQOL-74),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随访1年低血糖复发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
1.4评价标准
1.4.1护理满意程度采取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评,共计题目20道,每道题目5分,总分100分,其中≥90分为满意、75~90分为基本满意、<75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按照(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计算[15]。
1.4.2生活质量评分按照生活质量量表GQOL-74测评,包括4个维度,即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每个维度均为100分,总分则换算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16]。
1.5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s)表示,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1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n(%)]
2.2组间护理前后GQOL-74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GQOL-74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研究组提高更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QOL-74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QOL-74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研究组(n=30)对照组(n=30)0.0000 0.0004 88.74±5.32 80.14±6.01 5.8686 0.0000 72.52±10.47 71.98±10.25 0.2018 0.8407 7.5647 3.7615 t P
2.3组间随访1年低血糖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随访1年低血糖复发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则复发7例,复发率为23.33%,研究组复发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则(χ2=5.1923,P=0.0226<0.05)。
低血糖发生时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伴有紧张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软弱无力、双手发抖等症状[17]。予以空腹注射或皮下注射3~4 h后或者夜间则属于糖尿病低血糖高发时期,发生时症状主要有头晕、出汗增多、心悸,严重情况下则有昏迷或嗜睡等,此外还可能伴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比如糖尿病病程较长,久治不愈,频繁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后使得低血糖发生率升高;Ⅰ型糖尿病患病多年后失去反应性释放胰高血糖素的能力,出现低血糖。或者不合理使用胰岛素,包括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注射胰岛素部位吹安变化造成胰岛素吸收过量,注射后延迟进餐或食量不足,以及患者体能消耗过大等。总的来说,低血糖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生时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心悸及出汗等,但长期注射胰岛素或老年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直接昏迷,若未及时抢救,甚至死亡。加强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密切观察他们的病情,紧急情况下予以抢救,并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该次研究针对该院接诊的6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对照,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说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好地配合护理;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研究组随访1年时低血糖复发率仅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5),说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复发率。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崔乃元等[18]针对12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低血糖再发生率为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1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潘小兰等[19]针对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仅有1例低血糖发生,对照组则发生10例,可见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合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一切都围绕患者实施,从身体与心理等方面加强干预,尽量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增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20]。从近几年相关研究来看,综合护理干预并无统一标准,但均以患者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构建护理小组,不断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化护理服务,积极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同时可以降低随访低血糖复发率,值得借鉴。
[1]贺璇,张艺.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20-2522.
[2]林雪勤,张其美.综合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67-68.
[3]钟娟.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5,9(7):13.
[4]李月.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4,13(10中旬刊):481-482.
[5]李玉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低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医疗装备,2015,17(11):146-147.
[6]莫贤伦,张锋.100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内科,2015,10(3):422-423,426.
[7]高雅辉,刘海燕.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10(17):145-146.
[8]朱便英,武红霞.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下旬刊):1871-1872.
[9]黄琦玉.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3,14(2):116-117.
[10]刘清华.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4):197.
[11]陆璐,周利娟.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的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13(6下旬刊):3247-3248.
[12]陆桂红.糖尿病患者60例的综合护理效果[J].医学信息,2014,11(28):112-113.
[13]靳建玉.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5,15(3):611-612.
[14]谭俊英.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7-919.
[15]李文月.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1):186-187.
[16]王丽宏.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2):600-601.
[17]马果枝.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14(32):281.
[18]崔乃元,陈佳佳.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10):192-193.
[19]潘小兰,廖爱娇,谢乃强,等.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15):204-205.
[20]于家瑞.护理干预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139-141.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CHEN Li-li,CUI Li-xin
Shanxian County City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Heze,Shandong Province,2743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Method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will be our hospital in December 2013 and December 2015 admissions for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patient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30 cases in each group,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study group is implemen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more than 1 years of follow-up,observation and record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GQOL-74)before and after nursing,as well as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follow-up 1 years of low blood sugar relapse rate,and tak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96.6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73.33%(P<0.05);two groups of nursing gqol-74 scores were increased(P<0.05),but the study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P<0.05).The study group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after hypoglycemia recurrence rate was 3.3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3.33%(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but also reduce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hypoglycemia,it is worth learning from.
Diabetes mellitus;Hypoglycemia;Comprehensive nursing;Function
R473.5
A
2096-1782(2016)10-0151-04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10.151
陈丽莉(1972.7-),女,山东单县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方向。
(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