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忠,肖礼华,曾 琼
(贵州省遵义市畜牧站,遵义 563000)
务川黑牛杂交改良效果初步研究
徐建忠,肖礼华,曾 琼
(贵州省遵义市畜牧站,遵义 563000)
该研究对农户饲养的务川黑牛及其与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的杂交F1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务川黑牛经杂交改良后,其后代西×务F1、安×务F1、利×务F1牛各年龄段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P<0.01),杂交F1牛的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也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②杂交F1牛初生至24月龄平均日增重,西×务F1、安×务F1、利×务F1公(母)牛分别为369.0 g(359 g)、405 g(377 g)、382 g(362 g),比务川黑牛公(母)牛的216 g(202 g)分别提高了70.83%(77.25%)、87.50%(86.63%)、76.85%(79.21%);杂交F1公(母)牛的初生至24月龄平均生长系数分别比务川黑牛公(母)提高了12.10%和7.15%;③3种杂交组合F1公(母)牛体尺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增长速度以安×务F1牛提高幅度最大(P<0.01)。表明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其中以用安格斯牛杂交改良效果最好。
务川黑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杂交改良
务川黑牛是贵州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该品种是产区人民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一个役肉兼用小型牛种。主产于云贵高原南麓的务川、道真、正安、绥阳、凤冈、德江、沿河等县。产区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属黔北中山峡谷区,境内山川纵横交错,高山峡谷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最高海拔1 743m,最低海拔只有315m,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差异而具有“立体农业”特点,素有“十里不同天”之说。务川黑牛是在长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体小紧凑、灵敏耐劳、适应山区耕作和放牧,具有抗病、抗湿、早熟、耐粗饲、育肥及产肉性能好、肉质鲜美细致等特点[1]。但该品种体型小、生长慢、产肉低、经济效益不高,不能适应当今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务川黑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使其从役用向肉用方向转变,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引进世界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对务川黑牛进行杂交改良,以期筛选出适应山区环境条件下饲养的肉牛杂交组合,为建立长期有效的务川黑牛杂交改良体系打下基础。为此,笔者等于2015年6—9月对主产区农户饲养条件下的务川黑牛杂交改良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将本次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1 调查测定区域和对象
主要调查测定了分布于务川、道真、正安等县农户散养饲养条件下的务川黑牛及其杂交F1牛(西×务F1、安×务F1、利×务F1)。
1.2 测定项目
分别测定务川黑牛、西×务F1、安×务F1、利×务F1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十字部高、体重等,共实测925头次。测定头数各组不少于10头。
1.3 测定方法
把待测牛关入栏中保定好,使其站立姿式端正,从后面看,后腿掩盖前腿,侧面看左腿掩盖右腿,或右腿掩盖左腿。四蹄平行,四蹄落在地面两条平行线上。头自然前正中,即不偏左也不偏右,也不高扬或低垂,荐骨与鬐甲接近在一个水平线上。待牛安静后顺次用测杖、卷尺、钢尺逐项测定体尺各个项目[2];将厚木板用马钉联结成0.8~1.0m宽,平放于磅秤上,使一端倾斜,驱赶被测牛缓慢走至中央站稳,称量体重。
1.4 数据处理
所测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后,再用DPS软件(9.0)进行方差分析。
2.1 杂交F1牛体格变化
从表1、表2可见,西×务F1、安×务F1、利×务F1公(母)各年龄阶段的各项体尺指标均较务川黑牛公(母)有极显著提高(P<0.01),但西×务F1、安×务F1、利×务F1公(母)体尺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杂交改良可有效改善务川黑牛背腰欠宽广、窄胸、尻部尖斜、发育差的缺点,杂交F1牛比务川黑牛呈现出更好的肉用牛体型特征。
表1、表2也表明,在西×务F1、安×务F1、利×务F1杂交牛各项主要体尺中以胸围、体斜长的提高幅度最大。而从管围、胸围、体斜长的改良效果看,上述3个肉牛品种中以西门塔尔牛最突出,安杂牛在改善胸围方面优于利杂牛,利杂牛在改善体斜长、前后躯高度方面优于安杂牛。
表1 务川黑牛与杂交()体尺测定结果cm
表1 务川黑牛与杂交()体尺测定结果cm
注:表中数据上角标有相同字母表示同一列中同一月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月龄 组合 测定牛数体斜长 管围胸围 体高 十字高部测定值 提高/% 测定值 提高/% 测定值 提高/% 提高/%测定值 提高/%测定值初生18.69 16.87 17.28 21.29 19.02 20.77 24.39 18.29 21.95 20.61 19.00 20.97 19.59 18.21 20.79 6 16.99 17.96 16.26 21.59 19.70 17.80 22.55 15.69 17.65 15.99 14.64 14.76 15.65 13.86 15.41 12 16.89 17.79 14.65 20.93 22.16 18.12 24.35 16.52 20.00 15.90 16.69 16.01 14.60 17.25 12.99 18 20.39 23.36 19.67 24.75 26.65 23.69 30.65 25.00 26.61 20.04 19.62 19.41 19.13 17.61 18.02 24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34 27 19 23 45 32 15 18 36 21 15 17 26 17 11 14 37 13 11 12 49.2±3.8d58.4±5.5a57.5±4.3abc57.7±4.8ab82.4±8.2d96.4±8.4a97.2±7.3abc95.8±7.8ab89.4±5.6d104.5±8.4a105.3±6.8abc102.4±7.6ab97.6±7.2d117.5±8.5a120.4±8.3abc116.8±8.9ab103.6±8.4d125.2±8.8a127.5±8.3abc126.6±11.6ab20.85 23.07 22.20 57.3±4.2d69.5±6.5a68.2±4.7abc69.2±5.8ab97.7±9.9d118.8±11.7a117.4±9.4abc115.5±11.6ab113.7±8.1d137.5±9.9a138.9±8.7abc134.3±8.3ab121.2±8.1d151.2±10.2a153.5±9.7abc149.9±10.1ab128.3±9.5d161.5±9.9a163.6±10.4abc156.8±11.8ab25.88 27.51 22.21 8.2±0.8d10.2±1.0a9.7±0.8abc10.0±0.9ab10.2±1.0d12.5±1.3a11.8±0.9abc12.0±0.8ab11.5±1.0d14.3±1.2a13.4±1.0abc13.8±0.8ab12.4±0.7d16.2±1.3a15.5±1.1abc15.7±1.1ab13.0±1.1d16.8±1.2a16.7±1.0abc16.6±1.2ab29.23 28.46 27.69 55.8±3.6d67.3±3.8a66.4±4.2abc67.5±3.3ab82.6±4.2d94.3±4.8a93.2±5.4abc93.3±5.5ab89.3±4.6d103.5±5.3a104.2±3.8abc103.6±4.3ab95.3±5.4d114.4±5.8a114.0±6.5abc113.8±4.4ab99.7±6.7d116.4±7.3a117.6±7.6abc116.7±8.2ab16.75 17.95 17.05 58.2±3.6d69.6±4.4a68.8±4.7abc70.3±5.5ab83.7±4.7d96.8±6.3a95.3±5.8abc96.6±5.4ab91.6±5.1d106.2±6.2a107.4±4.6abc103.5±5.8ab98.8±5.1d117.7±6.2a116.2±4.6abc116.6±5.8ab102.6±7.1d118.5±7.5a120.4±5.6abc119.8±7.9ab15.49 17.35 16.76
表2 务川黑牛与杂交(♀)体尺测定结果cm
2.2 杂交F1牛的体重变化
体重是评定肉牛杂交改良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表3可知,杂交F1牛初生重和各月龄段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务川黑牛(P<0.01)。而西×务F1、安×务F1、利×务F1之间的相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西×务F1、安×务F1、利×务F1公牛的初生重分别比务川黑牛公牛增加10.3、8.2和8.9 kg,相应提高了66.88%、53.25%和57.79%;3种杂交母牛初生重分别比务川黑牛母牛增加10.1、8.7和9.4 kg,相应提高了73.19%、63.04%和68.12%。24月龄体重分别比务川黑牛公牛增加了150.8、124.4和145.9 kg,相应提高了98.05%、80.88%和94.86%;母牛分别比务川黑牛母牛增加了140.8、113.9和135.8 kg,相应提高了99.86%、81.01%和96.59%。
2.3 杂交F1牛的生长发育分析
2.3.1 日增重 由表4可见,3种杂交组合F1公母牛从初生~24月龄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务川黑牛公母牛(P<0.01)。初生~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西× 务F1、安×务F1、利×务F1公牛分别比务川黑牛公牛提高了70.83%、87.50%、76.85%,母牛分别比务川黑牛母牛提高了77.23%、86.63%、79.21%。而初生~24月龄杂交F1牛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安×务F1>利×务F1>西×务F1。
表3 务川黑牛与杂交牛(、♀)不同月龄体重kg
表3 务川黑牛与杂交牛(、♀)不同月龄体重kg
月龄初生组合 公牛体重 母牛体重测定牛数 测定值 测定牛数 测定值6 12 18 24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务川黑牛西×务安×务利×务34 27 19 23 45 32 15 18 36 21 15 17 26 17 11 14 37 13 11 12 15.4±2.8d25.7±7.6a23.6±5.2abc24.3±6.6ab76.3±18.5d121.3±29.7a112.7±24.3abc111.5±27.5ab126.8±21.6d185.2±43.6a186.2±32.7abc179.6±38.6ab149.9±31.3d247.2±53.2a261.9±47.5abc256.4±53.5ab173.6±33.5d294.4±63.4a319.3±58.2abc303.1±59.7ab23 31 20 22 26 25 18 14 22 24 12 14 20 18 10 19 23 18 10 13 13.8±2.6d23.9±8.3a22.5±4.8abc23.2±5.7ab69.6±16.8d113.8±23.4a104.5±18.8abc107.4±25.3ab114.5±17.6d176.6±36.2a171.6±29.3abc166.4±26.4ab141.6±24.7d238.4±45.3a243.5±39.4abc237.3±42.8ab161.3±23.6d285.5±57.5a298.2±43.3abc287.5±39.6ab
表4 务川黑牛和务杂牛平均日增重比较g
由表5可知,初生至6月龄西×务F1、安×务F1、利× 务F1公母牛相对生长速度略高于务川黑牛公母牛;6~12月龄除安×务F1公母牛与务川黑牛公母牛相近外,西×务F1、利×务F1公母牛相对生长速度均低于务川黑牛公母牛,这可能与大、中型肉牛营养需求不足有关;12月龄后杂交牛的相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务川黑牛。从生长系数看,杂交F1公牛从初生至24月龄全期生长期系数比务川黑牛公牛平均提高了12.10%,杂交F1母牛比务川黑牛母牛平均提高了7.15%,其中安×务F1公牛生长系数最大,利×务F1公牛次之,西×务F1公牛最小。
表5 务川黑牛及其杂交F1牛相对生长比较
(1)引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效果明显,不但可以有效克服务川黑牛个体小、生长缓慢和产肉率不高的缺点,同时还可提高其肉用性能和经济效益。据本次调查,农户饲养1头西×务F1、安×务F1、利×务F1公(母)牛至24月龄出售,其经济收入分别比饲养1头相同月龄的务川黑牛公(母)牛相应提高100.8%(101.5%)、89.5%(88.4%)和97.6%(98.7%)。
(2)虽然务川黑牛通过杂交改良后,各年龄段的主要体尺、体重和增重速度都有明显改进。但从各年龄段的相对增长情况来看,初生至6月龄以前,3种杂交改良牛的相对生长速度略高于务川黑牛;6~12月龄,除安×务F1公母牛与务川黑牛公母牛接近外,西×务F1公(母)牛和利×务F1公(母)牛相对生长速度均低于务川黑牛,这可能与大、中型肉牛的营养需求不足有关;而12月龄以后其生长速度则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务川黑牛个体小,泌乳性能差,加之当地农户大多采用刈割青草舍饲或放牧,或者有啥补啥,造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既不能满足杂交牛前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也不能充分发挥杂交犊牛前期生长发育优势,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杂交牛的生长潜力,必须改变饲养管理条件,尤其是带犊母牛与杂交犊牛的补饲。
(3)虽然上述3种杂交组合对务川黑牛均有改良效果,但从务川黑牛的体况和主产区饲养管理的实际水平看,以采用安格斯牛作为父本改良务川黑牛较好。从3种杂交牛的生长速度看,西×务组合最高,安×务组合次之,利×务组合最低,其原因与品种的遗传因素有关。鉴于务川黑牛主产区山川纵横交错,高山峡谷相间,地势复杂,为了适应山区放牧,建议在高山峡谷区以安格斯牛和利木赞牛杂交改良为主,地势较为平缓区域以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为主。在生产实践中边改良边利用,不断满足肉牛生产的需要,并最终筛选出适合务川黑牛主产区不同区域的杂交组合。
(4)由于条件所限,本次调查仅对主产区农户散养条件下的西×务F1、安×务F1、利×务F1公(母)牛的主要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分析,而未对杂交生长组合的生长育肥性能、屠宰性能等进行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1]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遗传资源志(牛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陈伟东.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S823.2
B
2095-3887(2016)04-0015-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4.005
2016-05-06
徐建忠(1969-),男,高级畜牧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繁育与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