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的静风扭转发散有限元精细化分析

2016-11-19 18:52吴长青张志田�k��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悬索桥评价标准有限元分析

吴长青++张志田 �k��

摘要:基于大跨度悬索桥刚度退化及静风扭转发散的机理,选取了两个评价标准分别用以判断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悬索桥的刚度退化情况.在均匀流场中,由于主缆的变形形态与演变规律都很简单,因此可以选取主缆中点的竖向位移作为评价刚度退化及扭转发散的标准.当主缆中点向上的竖向位移恰好使其应力松弛时,结构将会出现扭转发散现象,这一竖向位移称为临界竖向位移.然而,在紊流场中,紊流中的脉动成分往往会引起结构显著的多模态耦合叠加的复杂响应.此时,前述的标准不再适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识别时域范围内主缆长度的方法,即在时域范围内,当任意一条主缆的长度的最小值达到或十分接近无应力长度时,主缆将软化进而引起间歇式扭转发散.静、动力有限元分析表明,上述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大跨度悬索桥在不同流场中的扭转发散现象.

关键词:悬索桥;扭转发散;刚度退化;评价标准;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U448.25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大跨度悬索桥而言,静风扭转失稳可能先于动力失稳出现.因此,大跨度悬索桥必须具备良好的静风稳定性能.扭转发散概念来源于航空工程学中机翼的静风扭转发散现象,即机翼的扭转变形随着风速的逐渐增加而缓慢增加,当风速达到某一值时,扭转变形急剧跃增至一个很大的程度而导致结构发生破坏[1-2].Simiu与Scanlan在大跨度桥梁抗静风研究中首次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提出了一种简单估算主梁扭转发散临界风速的线性方法[3],但是它是基于线性假定而提出的,忽略了所有的非线性效应,这显然不能准确地评估桥梁的静风稳定性能.

为了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Boonyapinyo等提出了一种静力有限位移法来分析大跨度斜拉桥的耦合屈曲问题[4-5].不久,Chen等采用此方法对大跨度悬索桥的静风失稳问题进行了研究[6-7].在这些研究中,均采用了静力有限元方法,并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及风荷载非线性的影响.需要提出的是,静力有限元方法可以较好地揭示桥面扭转发散的机理与发展的全过程,但是无法考虑紊流引起的随机响应对扭转发散的影响.众所周知,大气边界层附近的流场都是紊流.因此,有必要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来探究紊流对大跨度悬索桥静风扭转发散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随着作用在结构上向上荷载的逐渐增减,主缆系统将会出现软化现象,这表明向上的运动对结构的刚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8].为了讨论紊流的影响,张志田等采用了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一座大跨度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9].结果表明,紊流引起的随机动力响应明显地降低了桥梁的静风稳定性能.但是大跨度悬索桥的静风扭转发散机理那时依然不清楚.后来.张志田等基于风洞试验成果并建立了广义梁索分析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大跨度悬索桥扭转发散的本质原因是主缆系统扭转刚度的退化[10-11].对于大跨度悬索桥而言,结构体系的扭转刚度主要来源于由两根主缆组成的主缆系统而不是桥面[12].因此,当主缆系统的扭转刚度退化后,桥面极易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发生扭转破坏.

本文基于大跨度悬索桥刚度退化及静风扭转发散的机理,采用静、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均匀流场及紊流场中矮寨大桥的静风稳定性能,并提出了这两种流场各自适用的刚度退化的评价标准.在均匀流场中,由于主缆的变形形态与发展规律明确且易于描述,因此可以选取主缆中点的临界竖向位移作为评价标准.当任意一条主缆向上的竖向位移达到临界值时,主缆将发生软化并致使主缆系统丧失了绝大部分的扭转刚度,这一过程即为刚度退化过程.刚度退化后,桥梁结构只残余主梁提供的扭转刚度.然而这一部分刚度很容易被风速引起的气动扭转负刚度抵消,最终导致桥面发生扭转破坏.本文采用静力有限元的方法求解了临界竖向位移值,并评估其他一些响应对该临界值的影响.然而,在紊流场中,脉动风将会引起结构显著的随机动力响应,主缆的响应也变得十分复杂.此时,前述的标准将不再适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识别时域范围内主缆长度的方法,即在时域范围内,当任意一条主缆的长度的最小值达到或十分接近无应力长度时,主缆将发生软化而使得桥面出现间歇式扭转发散现象.本文将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并结合这一标准来解释紊流场中大跨度悬索桥扭转发散特性.

3有限元分析

3.1工程概况

以矮寨大桥为有限元算例.矮寨大桥为一座山区峡谷大跨度悬索桥,采用钢桁架梁方案.桥梁主跨1 176 m,加劲梁全长1 000.5 m;主缆矢跨比1∶9.6,两条主缆形心距27 m;梁高7.5 m,桁架节间距7.25 m.全桥布局如图1所示.表1列出了矮寨大桥的主要计算参数.图2为全桥ANSYS有限元模型,采用的是单主梁模型,共有471个节点和687个单元.图3给出了加劲梁断面的静力三分力系数.计算时主梁上同时施加阻力、升力与升力矩,静力三分力系数按图3取值;主缆上只施加阻力,阻力系数取0.8.

3.2静力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软件采用静力有限元方法研究均匀流场中大跨度悬索桥的扭转发散特性.计算中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及风荷载非线性效应,忽略了材料非线性效应,且初始风速攻角均取0°.为了评估其他响应对临界竖向位移值的影响,本文构造了几种具有不同约束条件的有限元模型,模型的描述及其对应的数值结果见表2.

表3给出了实际模型(情形F)在不同平均风速作用下主缆中点的竖向响应均值及主梁中点的扭转响应值.图4分别为情形F对应的迎风面主缆中点的竖向响应曲线和主梁中点的扭转响应曲线.由图4可知,风速从140 m/s增至145 m/s的过程中,竖向响应与扭转响应均出现了明显的跃增现象,这表明结构正经历失稳破坏过程,这种情况下的临界失稳风速可定为140 m/s.由表3可知,临界竖向位移值为12.634 m,大于临界竖向位移的理论值(6.349 m),这表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临界竖向位移值还受到结构其他响应的影响.

对于情形A中的新模型1,它是在实际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约束主缆的侧向自由度和桥塔塔顶的顺桥向自由度而得到的.对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图5(a)为迎风面主缆中点的竖向响应曲线,图5(b)为主梁中点的扭转响应曲线.由图5(a)可识别出这种情形下的临界竖向位移为6.386 m,与广义模型预测的理论值相当接近,这表明之前的猜想是正确的.

对于情形B中的新模型2,它是在实际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约束桥塔塔顶的顺桥向自由度而得到的;对于情形C中的新模型3,它是在实际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约束主缆的侧向自由度而得到的.这两种情形对应的数值结果分别在图6及图7中显示.由表3可知,情形B对应的临界竖向位移值为11.233 m,相比理论值大4.884 m.情形C对应的临界竖向位移值为8.119 m,相比理论值大1.770 m.这表明主缆的侧向响应和桥塔塔顶的顺桥向响应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延缓刚度退化,提高临界竖向位移值.

由扭转发散机理可知,向上的竖向位移引起的主缆系统刚度退化是悬索桥静风扭转发散的主要原因.鉴此,通过约束主梁竖向自由度来限制主缆的竖向响应的措施应当可以提高结构的静风稳定性能.采取措施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当风速高达200 m/s以上时,主梁的扭转响应仍然比较小,未出现扭转发散的迹象.比较图8与图4(b)可知,降低主缆竖向响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静风稳定性能.

3.3动力有限元分析

采用动力有限元法研究紊流场中大跨度悬索桥的扭转发散特性.采用谐波合成法[13-15]模拟得到了桥梁一系列离散位置处的随机脉动风速时程.模拟时取B类场地,衰减指数取0.16,粗糙高度取0.05 m,目标风速功率谱按《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的建议取Kaimal谱.模拟得到的脉动风速时程,其顺风向紊流强度为0.19左右,竖风向紊流强度为0.10左右.计算中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及风荷载非线性效应,忽略了材料非线性效应.

图9为0°攻角下三种风速时程下主梁中点的扭转响应时程曲线.由图可知,扭转峰值响应在风速由105 m/s增至110 m/s的过程中出现了十分显著的跃增现象.110 m/s风速情形下的最大扭转响应峰值达到60°,且绝大部分峰值都大幅度偏离在均匀流曲线上方,这表明当风速等于或超过110 m/s时,主梁将进入间歇式扭转失稳状态.据此,可以确定矮寨大桥在紊流场中的临界失稳风速为105 m/s.

图10分别给出了三种不同风速时程下的主缆长度时程曲线.通过观察曲线变化规律,可以归纳以下两点:1)对于风速为100 m/s与105 m/s的情形,无论是迎风面主缆还是背风面主缆,主缆长度的变化幅度均不是很大,而且其低峰值均位于无应力长度曲线的上方较高位置处,由此可知两根主缆的长度增量均大于零且较大.这表明两根主缆的应力均较大,主缆系统的扭转刚度也较大,因此主梁的扭转响应较小,结构处于稳定的振动状态.2)对于风速为110 m/s的情形,背风面主缆的长度总体上要比迎风面主缆的长度要长,这表明结构体系的平均扭转角为抬头力矩方向.此外由图可知,迎风面主缆长度的低峰值已经十分接近无应力长度,即时域范围内主缆长度的增量已经趋近于零,这意味着迎风面主缆出现了间歇式软化现象,主缆系统的扭转刚度大幅度降低,桥面主梁出现显著的间歇式扭转发散现象,如图9(c)所示.从时域范围内主缆长度时程曲线角度分析,也可以确定矮寨大桥在紊流场中的扭转发散临界风速为105 m/s.这表明公式(9)所描述的临界风速与刚度退化评价标准是适用并可靠的.

在时域范围内选取了5个时刻,从主缆全长的角度展现并分析这些时刻的竖向响应及侧向响应情况.

由上述分析可知,风速为105 m/s时,结构未出现刚度退化及扭转发散现象,主缆的竖向响应中主要包含少数低阶振型,因此主缆的竖向振型表现为比较规则的正对称形态或反对称形态,如图11所示.此外,由此图也可知主缆的竖向响应也较小,这表明主缆的拉应力较大,主缆系统仍然具有较大的扭转刚度.然而,当风速为110 m/s时,桥面已经出现了显著的间歇式失稳现象.无论是迎风面主缆还是背风面主缆,其竖向响应较大而且线型变得比较复杂没有规则,如图12所示.这可以归因于主缆的刚度退化,由于主缆出现了显著的软化,其高阶振型很容易被风速时程激起,从而使得更多的高阶振型也参与到竖向响应中来.

对于主缆的侧向变形而言,也有类似的规律.当风速为105 m/s时,主缆的侧向响应较小,而且侧弯振型表现为规则的正对称抛物线型,如图13所示.然而,当风速达到110 m/s时,由于主缆系统扭转刚度的大幅度降低,侧向响应明显增大,同时一些较高阶侧弯振型也参与进来,使得侧向振型变得不规则,不同时刻的侧向响应曲线出现了相互交织的现象,如图14所示.

表4简要总结了大跨度悬索桥扭转发散及刚度退化研究的成果.由表可知,紊流场中悬索桥的扭转发散临界风速远低于均匀流场中的临界风速.这表明紊流引起的抖振响应大大降低了桥梁的静风扭转稳定性能.

4结论

本文分别采用静、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大跨度悬索桥在均匀流场及紊流场中的扭转发散特性与刚度退化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对于均匀流场,选取主缆中点的临界竖向位移作为刚度退化的评价标准.求解了主缆刚度退化对应的临界竖向位移并研究了主缆侧向响应及桥塔顶部响应对临界竖向位移的影响.静力有限元结果表明,主缆侧向响应及桥塔顶部顺桥向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主缆的应力松弛,提高临界竖向位移值.

2)对于紊流场,通过识别时域范围内主缆的长度,并以时域范围内主缆长度的最小值达到无应力长度作为刚度退化的评价标准.动力有限元结果表明,当主梁发生扭转发散时,迎风面主缆的长度低峰值已经十分接近无应力长度,验证了此评价标准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3)静、动力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均匀流场中,大跨度悬索桥的扭转发散形式具有突发性的,而在紊流场中表现为间歇式的.相同平均风速下,紊流场的结构响应比均匀流场大得多;脉动风引起的随机动力响应大幅度降低了大跨度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能.

参考文献

[1]陈政清. 工程结构的风致振动、稳定与控制[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124-128.

CHEN Zhengqing. Wind induced vibration, stability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3:124-128. (In Chinese)

[2]DOWEL E H, CLARK R. A modern course in aeroelasticity [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327-328.

[3]SIMIU E, SCANLAN R H. Wind effects on structuresan introduction to wind engineering [M]. Hokoben: John Wiley&Sons,1992:308-312.

[4]BOONYPINYO V, YAMADA H, MIYATA T. Wind induced nonlinear lateral torsional buckling of cablestayed bridge[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994,120(2):486-506.

[5]BOONYAPINYO V, LAUHATANON Y, LUKKUNAPRASIT P. Nonlinear aerosta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suspension bridge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 2006,28(3):793-803.

[6]CHEN Jin, JIANG JianJing, XIAO RuCheng, et al. Advanced aerosta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2002,80:1145-1158.

[7]CHEN Jin, JIANG Jianjing, XIAO Rucheng, et al. Series method for analyzing 3D nonlinear torsional divergence of suspension bridges[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2003,81(5):299-308.

[8]ARENA A, LACABONARA W. Nonlinear parametric modeling of suspension bridge under aeroelastic forces [J]. Nonlinear Dynamics,2012,70:2487-2510.

[9]ZHANG Zhitian, CHEN Zhengqing, HUA Xung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urbulence effects on torsional divergence of longspan bridge by using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ASCE,2010,16(6):639-652.

[10]张志田,张伟峰.悬索桥在紊流风场中的静风扭转发散机制[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7):74-81.

ZHANG Zhitian, ZHANG Weifeng. Mechanism of aerostatic torsional divergence of suspension bridges in turbulent flows[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3,46(7):74-81.(In Chinese)

[11]ZHANG Zhitian, GE Yaojun, YANG Yongxin. Torsional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aerostatic divergence of suspension bridge decks[J].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 2013, 40:269-283.

[12]项海帆,葛耀君. 悬索桥跨径的空气动力极限[J]. 土木工程学报, 2005,38(1):60-70.

XIANG Haifang, GE Yaojun. On aerodynamic limit to suspension bridges [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5,38(1):60-70.(In Chinese)

[13]DEODATIS G. Simulation of ergodic multivariate stochastic proces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1996,122(8):778-787.

[14]吴长青,张志田,陈政清. 悬索桥静风扭转发散的影响因素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3(3):15-22.

WU Changqing, ZHANG Zhitian, CHEN Zhengqing. Research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aerostatic torsional divergence of suspension bridges[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2016,43(3):15-22. (In Chinese)

[15]罗俊杰,韩大建.大跨度结构随机脉动风场的快速模拟方法[J].工程力学,2008,25(3):96-101.

LUO Junjie, HAN Dajian. A fast simulation method of stochastic wind field for longspan structures[J]. Engineering Mechanics,2008,25(3):96-101.(In Chinese)

猜你喜欢
悬索桥评价标准有限元分析
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静载试验研究
壮丽云海入画来
瞧,那座桥真好看
第一悬索桥
自锚式悬索桥钢箱梁顶推施工阶段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随机振动载荷下发射装置尾罩疲劳寿命分析
有限元分析带沟槽平封头的应力集中
飞机起落架支撑杆强度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