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2016-11-18 15:36栾方军刘天波赵升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0期
关键词:招生培养质量研究生

栾方军 刘天波 赵升彬

摘要: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招生制度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环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基础。本文从多角度研究分析国内现阶段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针对招生制度作了国内外的对比,并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到管理体制等方面加以改进,制定更加严谨、更加科学的多元化研究生招生制度。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34-02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日益迅速发展,从2003年的26.7万人扩招到2013年的60.8万人,但相应的制度建设却不够完善,尤其是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制定更加严谨、更加科学的多元化研究生招生制度,对做好研究生招考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较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开展时间较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招生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考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考试前,要与教授进行面谈,以保证成绩的有效性以及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只有经过面试,并且笔试成绩优异,还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学员才能够通过录取。

2.国际化教育趋势显著。西方发达国家都制定了针对国外留学生的招生制度和政策,吸引国外学生攻读硕士学位。

3.大力开展在职人员研究生教育。在职人员在职场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知识匮乏,对研究生教育有较大的需求,通过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提供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既为在职人员提供了机会,也使得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体现。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较短,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65年,共培养研究生23000名。期间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创过程,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且比较正规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从196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中断了12年之久。1978年恢复高考后随之也恢复了研究生教育,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招生制度改革,形成了计划与委培,考试与推免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各项法规条例,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试科目设置不合理。就工学而言,当前研究生的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数学和专业课,其中数学、外语科目较难,考生需要花费大部分时间来备考,许多普通高校为招到研究生而让专业课考试形同虚设,专业课考试失去本来的意义,一些学有专长的学生可能由于某门公共课程的薄弱而被研究生教育拒之门外,这与我们研究生招生的目标不相符。

2.过于重视初试成绩,唯考分论。目前,大部分高校不具备自主招生资格,只有达到国家初试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初试成绩对考生能否被录取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就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招生和培养目标背离,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3.复试环节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保证研究生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一环节,招生单位应该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水平、动手创新能力等素质。但由于很多普通高等院校考生上线人数不能满足招生计划,使得很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复试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有些生源不足的高等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专业课考试中有放水嫌疑,在复试阶段不进行差额录取,学生的“专业潜能”无法得到考察,失去了发现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考生的机会,难以发挥复试的实际作用。

4.招考时间长,过程烦琐。除了部分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重点高校外,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通过全国统一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录取考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每年的8月份开始举行,依次为制定发布招生简章、考生网上报名、现场确认、考试资格审查、命题、邮寄试题、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收回、公共课以及专业课阅卷、公布成绩及分数线、复试(包括调剂)、录取等环节,流程复杂,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涉密人员多,近年来屡屡发生泄题等舞弊事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考试的公平公正难以保证。

5.逐步走向应试教育,难以发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本科的扩招也带来了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教育也逐步走向大众化。2015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接近70万,考生逐步像参加高考一样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只注重初试公共基础课科目,专业课考试由于是高等院校自主命题,往往有一定的渠道投机取巧,使得本来是选拔具有高素质专业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变成了应试教育,那些在专业上可能具有一定潜能的人才可能会由于外语或数学成绩不好而错失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

二、多元化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一)制订统一的初试科目,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阅卷,专业基础课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阅卷,这就出现了同一考试科目而试题多种多样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试卷有两万多种,每个单位的命题侧重点都不尽相同,难以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来自不同院校的考生,尤其是对于调剂考生来说,更没法判断考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因此如何制定统一的专业基础初试科目、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合理设计试题是目前招生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建立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构,机构职责包括组织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命题,并逐步形成专业课试题库,制定科目考试大纲,公布参考资料、组织考试、阅卷的等相关工作,这样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报考该专业的考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减少了考生投机取巧的机会,使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来准备专业知识,便于我们选拔具有专业潜能的人才。

(二)科学合理制定招生计划,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日益庞大的本科生规模带来了就业上的巨大压力,研究生教育大发展也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普通高等院校也跃跃欲试,想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分得一杯羹,已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单位纷纷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变的过程中,相关制度措施不是很完善,造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一个导师带几十名研究生,造成了研究生平培养形成“放羊”的局面。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查招生单位的资格,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不具备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单位一律不准开展研究生教育,对于现有的研究生招生单位,要形成规范的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定期的评估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在同一指标体系下定期评估,对于评估不合格的单位一律取消招生资格,对于成绩较差的招生单位调整招生计划,限期整改。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导师评定制度,对于没有科研项目,不具备指导研究生能力的老师,不能成为研究生导师,对于已有的研究生导师定期考核,成绩不佳者减少招生指标直至取消导师资格。从以上几个层面建立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增大复试权重,规范复试过程

在当前研究生的招生制度下,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完成招生计划,很多普通高校不得不大量调剂生源来参加复试,无法进行差额复试,使复试流于形式,无法保证生源质量。研究生教育主管单位应适当降低研究生初试合格分数线,使更多考生能进入复试程序,研究生招生单位有更多的生源可选,实行真正的差额复试,这样才能把那些具有专业潜能,公共基础课偏弱的考生录取进来。为避免人为因素,研究生招生单位要制定规范的复试工作流程,形成严格的监督体制,扩大复试成绩在加权总成绩中的权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确保生源质量。

(四)建立灵活地录取标准,不拘一格录人才

研究生能否在专业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专业的爱好和理解力,甚至可以说有的考生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天分”,比如某个考生在本科阶段发表了专业方面的高水平论文,获得了专业方面的发明专利,甚至获得了科研的成果,如果这些考生的初试成绩不具备竞争力,很难达到招生单位的录取标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措施,确保这些学生能接受研究生教育,当然这些措施一定要严格严谨,过程要公正公开,避免成为某些特权阶层的工具。

除此之外,还有鼓励实行多重录取标准,初试成绩仅仅是入门,考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学习或探索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及专业发展潜能等都可以作为录取的依据,在多标准录取观念的指导下,全面考查考生综合素质、研究能力与写作能力等。

研究并制定多元化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势在必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从考试内容到考试方式到管理体制,做好全面改革,以选拔优质人才为根本,以突出社会公平为关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务实,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完善我国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生源质量保证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洋子.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2]张秀三.美国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研究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5,(8):99-104.

[3]陆静.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9)180-181.

猜你喜欢
招生培养质量研究生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