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视野下的高校体育发展研究

2016-11-18 15:36黄学军周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0期
关键词:交往高校体育发展

黄学军 周平

摘要:本文以高校体育为着力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交往与高校体育之间的联系,认为交往是高校体育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能促进高校体育目标的定位;使高校体育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增强高校体育的经济实力;促进高校体育持续发展。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文化适应的一个突破口。建议:倡导平等的体育文化对话准则,提高体育交往意识,增强体育交往能力,甄选适合的交往方法,丰富沟通交往方式,扩大与社会的交往。

关键词:交往;高校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20-02

高校体育承载着大学生行为和心理的教育功能,它是高等教育环境下,师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体现和创造出的体育精神、价值观念、运动水平等文化形态,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各种精神面貌和特定氛围[1]。交往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交往主要是通过语言,但除语言外还可以运用非语言进行交往,如体态语言、服饰、仪表等[2]。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接受体育文化,但却在体育交往中实现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过程。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体育交往能为他们提供社会生活所需求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规范等。

一、交往与高校体育的联系

(一)高校体育即是交往

高校体育交往主要是主体间的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信息的交往。从高校体育对人的作用方式来看,它具有渗透性。高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影响主要是靠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及渗透。在高校体育环境中许多环境都跟学生发生接触,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直接和间接交往,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现情感的升华、意识的形成、习惯的养成、品质的锤炼。高校体育教育是含有若干要素相互运行的联动过程。其内部有师生、教材等要素,其外部因素有学校物质环境、学校文化环境、校园精神环境等,是通过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及外部因素的能动作用和制约来实现体育目标的过程。因此,高校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交往。

(二)高校体育主体需要交往

学生有扩大交往、学会交往和进行体育交往的需求。在体育交往实践中学生可以享受运动的乐趣,获得运动的情感体验,愉悦身心,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不断改造旧的交往形式。当前,高校体育虽然进行了变革,但仍然是封闭半封闭形式。在学校之中、课堂之中、在专门的时间里,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主要以传播型的形式来实施。在高校体育模式中,占主体地位的教师及其对学生所施加的各种外部影响,学生仍然只能处于接受者、被塑造的客体地位。这种体育教育过程属于一种“知性论”的体育范式,带有主客二分的、分离性和单纯外施性特征。

(三)高校体育改革需要交往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学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体育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技术、技能,它包含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对健康价值的大彻大悟。高校体育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多样化和小型化态势。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竞技体育俱乐部以及以健康、健美娱乐为目的的群众性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由学生自主管理、自由参加的群众性的体育社团在高校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多极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体育教育的进程。

(四)高校体育实现交往

人的体育意识形成机理,一般要经过感化过程、教化过程、内化过程。感化过程是无意识的行为,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通过交往,受到启发,产生兴趣。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长期的,由教师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实现教化过程。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习惯,具备良好的体育能力,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校园群体活动和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体育意识的内化。从以上三个过程形成来看,无论是感化过程、教化过程,还是内化过程无一不与交往密切相关。

二、高校体育交往的目的

(一)健身、健心。健身、健心功能是通过身心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体育锻炼是学生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在锻炼过程中,人体各器官系统一定强度地受到刺激,使人体形体结构、身体机能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作用,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

(二)教育导向

体育有益于人们意志的磨炼与人格的塑造。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可以建立学生与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在体育文化氛围中,能够提高社会意识与社会情感,磨炼自己的意志,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交往。对于自我意识强烈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体育文化不愧为育人的有效手段。

(三)娱乐调节

娱乐与健康是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体育文化通过娱乐的形式,可以释放压力、增添生活情趣,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传承与发展:高校体育是文化传播的客体,也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它能够将体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传达给学生,并能够深层次地影响学生,使其形成终身不可或缺的精神渴求[3]。

三、高校体育交往要素

(一)精神要素

精神要素即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体育科学、体育艺术、体育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的核心,是高校体育最有活力的部分,也是人们进行体育交往的动力。

(二)语言、非语言符号

体育信息、思想、态度及观点等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语言,但语言并不是体育交往的唯一工具,除语言之外体育还有如体态语言、体育服饰及仪表等非语言交往手段。由于在体育交往过程中受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时间、场合的制约,交往双方需要非语言符号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4]。

(三)规范体系

规范有约定俗成的,如风俗,也有明文规定的体育法规、体育制度、体育规则等。各种规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调整着人们的体育关系。

(四)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社会关系是体育文化要素的基础,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关系的实体。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都是保障体育社会关系运行的实体。

(五)物质产品

物质产品即体育器械、体育建筑、体育场地等都是体育的有形部分,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的体育观念、需求和能力[5]。

四、交往对高校体育发展的推动

(一)交往能促进高校体育目标定位

高校体育目标是高校体育一切实践的出发点,是评价高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它决定着高校体育实践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制约着高校体育实践的全过程,具有导向、动员、激励的作用。高校体育与社会交往,能了解社会的需要、高校体育主体(即学生)的需要,掌握体育的发展方向,从而确定符合国情、符合本校、有实际意识及可行的高校体育目标。

(二)交往能使高校体育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交往能使高校体育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交往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借鉴他校的经验,选择、确定适合本校的学校体育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或传统项目。教师间的交往,可以提高业务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间的交往能激发体育兴趣,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体育运动行列之中。

(三)交往能使高校体育的经济实力增强

目前,许多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省市体工队、大企业集团联手,利用他们的资金,办高水平运动队。一些中学利用自己办学优势,让企业资助改善办学条件,让企业出力平整学校场地,建设体育场馆,改善学生体育活动的条件。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利用自己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利用城市人们“花钱买健康”的健身热潮的兴起,收取场馆活动费,募集资金,高校体育与社会的交往加强,增加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经济实力。

(四)交往能促进高校体育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先后成立了许多体育学会,这些学会自己组织活动,吸取成员,自筹资金,举办学校体育的各种研讨会,体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报告会等,使高校体育走出了单一的传统式的教学活动模式,不断地提出了“娱乐体育”、“挫折体育”、“终身体育”等观点,高校体育交往的发展与扩大,使高校体育得到了持续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交往对于高校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开放式交往更是体育发展的动力与诱因;第二,交往作为体育文化隐含贯穿的脉线,一方面展现了体育文化要素,另一方面为吸纳后的反转作了准备;第三,交往与整个体育文化系统间呈现一体化关系。通过交往发展和扩大高校体育,随着高校体育的发展和扩大,人们对交往的需要也随之扩大。

高校体育的交往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而是建立在客观的目的即个体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其社会财富的基础上。因此,建议高校体育在交往中,倡导平等的体育文化对话准则,即承认每一个体或群体都有选择和保留自己体育方式的权利和自由。提高体育交往意识,增强体育交往能力,甄选适合的交往方法,丰富沟通交往方式,扩大与社会的交往。

参考文献:

[1]陈建华,王浩.高校体育文化的理性分析和实践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1):87-90.

[2]何平香.体育非语言符号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9,(1):74-78.

[3]张云翔.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前景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8):48-50.

[4]何平香.体育非语言符号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9:74-78.

[5]卞会泉.论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D].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05,(10):7.

猜你喜欢
交往高校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