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016-11-18 14:36韩玉会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创新

韩玉会

摘要: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及目前社会就业的形势来看,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要务,通过研究此地发现,我国对于人才的传统定位与质量评价指标已不符合沿用于评价现今亟需的创新型人才,反而成为阻碍。本文试从创新型人才素质特点着眼入手分析探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从而有更好的依据提出社会进步需求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48-02

现如今“唯学历论”的错误观点仍然影响深重,放眼全局,以文凭论,忽视漠视实际操作能力修为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需要出台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和办法加以衡定。创新是强国的唯一出路,一切要运用发展的眼光去谋划和布局。

一、创新型人才具备的素质特点

(一)广阔性和深刻性

在现实现有基础上加以全新的视角、缤纷的创意和丰富的观点,使事物能以新的角度立体呈现,不歪曲、不捏造,秉持前人已有论断、论据,掌握已有知识的能力。所谓广阔性泛指学生,不可以只聚焦单一的知识或者某种技能,对于其他领域视而不见或者避而远之,应有所涉猎。深刻性阐明:要广泛地吸收、接受和饱有对未知事物的持续兴趣,如此思维的空间才能得以延展和拓宽。

创新型人才并非“全能型人才”,做到“博专兼顾”,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做坚强后盾,又要做到情感上的专一和坚持。

(二)崇尚科学,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和勇敢无畏的品格

人的个性和性格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与定位,有的人生性胆小怕事,日日活在担忧和恐惧中,做事循规蹈矩,思想保守,一生很难有大的突破。这就要求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豪爽的性格,开放的思想,保持好奇心,有挑战极限的信心与勇气,从而在专业层面上实现真正的创新。

(三)创新能力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质和素质

创新型人才的塑造,核心之处在于能力的培养,只凭想象和三分高涨的热情并不能走向最好的方向,需要保持持续的状态和一定的执行力。做到将思维与技能完美结合,创新才有可能真正进入预测的可行期。

二、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比

(一)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人才质量评价主体是单一的政府评价,往往经常性的忽略能力的多元,一味地把目光放在盯牢学术成果上,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意愿与片面性,同时还具有泛行政化的特点,与创新型人才必需具备的素质要求相去甚远,显然不利于创新事业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结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与国外优秀的评测机制,建立公正合理的、符合社会人才需要的评价体系。

关于创新人才的评价主体与系统,教师不再作为唯一的引导者,而教学场所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室内,可逐渐增加社会实践的相关部分和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实地到一些优秀的企业参观交流和学习,开阔眼界的同时,拓宽自己的人生格局,持续提升创新的能力,从而在一定层面上达到多元教育、全面教育的目的。事物都有双重性,培养手段进步的同时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实现科学性与客观性,达到相互辅助,共同提高和双赢。

(二)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过于片面,有失偏颇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知识的掌握是一切的基础,能力的寓意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缺乏详细、具体的考量,要注重对创新思维、素质、能力、意识的培养,其次是进入情景建设的模式,对学生实际能力进行长时间观察、了解,得出正向而不潦草的定论,实现除卷面考核外的实际操作考核,还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的指标,使之有机会得以发挥最大的实力与潜能。

(三)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一定要走出人才误区的藩篱

所谓人才误区,即使上述说到的以学历、成绩论英雄,其实正确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素养,就不能很简单的被一些相对片面的数据所蒙蔽和影响,学生的过往成绩以及学历文凭只能代表过去式。不代表一成不变,若学历高低继续成为评定的主要依据,无疑与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宗旨相悖。一定要走出误区,拓宽评价范围,把传统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区别开来。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当今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有了更高标准,一度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极度不合理,让“高分低能”成为让人诟病的社会现象,所以专业知识自然而然在行业中应用上升成为更为注重的评价元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质量考量也成为了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重中之重。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

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与多元性四个原则。

1.评价指标的设立与评价方式必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相辅相成,甚至于与教学目的完全契合,才能全面、全方位地反映人才具备的道德素养以及学养,科学地彰显人才的实力与潜能。

2.实现评价的合理性,注重迥异人才需要采取的评定标准亦不同,避免评价方法与指标一成不变,要因人而异,必要时打破规则,从而真正实现公平、公正以及合理。

3.实现评价的可行性即表示评价的方法手段应该是切实可行并具有实际意义的。建立评价体系伊始,就要考虑到项目考核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得出的评价结论是否具备度量一个人质量的因素,一定保障评价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体系的优势才能进一步真正凸显。

4.多元化,一方面彰显的是素质的广度,另一方面是开拓素质的深度。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可使用多种评价方式,翔实评定能力的大小与高低。

(二)质量评价的主体

随着多元评价成为趋势,若仍然以政府作为单一的垄断性的第一主体进行质量评价,没有办法保障公平公正性,追本溯源,质量评价的主体涵盖的是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三个主体,他们的重要性不可量估。而可以分别与之对应的也只能是政府、教师与学生、社会单位这三大群体。

指导性评价是总体上的监督指导,把控人才培养的方向,规范方法与路径。

过程性评价则是指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自身的评价。由于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比较久,耳濡目染,对学生具备的个性、品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有最清晰的了解,评价自然最为清晰也最为真实;学生则对教师教育方法有最直接的感受以及最直接的回应。作为教育过程的体验者进行客观评价,能真实有效地回馈教师教书育人方面的专长以及欠缺,同时在某种层面上可以促进创新教育事业的持续向好。

结果性评价则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反馈,它来自于社会上用人单位或是机构,或与被评价者有过接触的人群。通过与被评价者的认识、了解、沟通,形成了一种的认知和恒定,得出短期性的定论,让用人单位或者机构看到通过努力最终达成的那个结果,同时可以有的放矢地考量需求做出战略性的调整,可以清晰映射出整个创新事业的阶段,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并为树立下一个可以量化的阶段性目标提供战略性的参考和依据。

(三)质量评价的指标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可分为五大部分,即品质、知识、能力、性格、素质。其中要求创新型人才需要有高尚的品格、奋发向上的精神、锲而不舍的追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同时道德方面的学养、素养和职业潜质隐含其中。创新型人才需要广博的学识作为前提,包括知识的架构,而能力则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包括原生态家庭对其形成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不一而足。性格是指被评价者是否犹疑,缺乏判断行动力,是否具有冒险和一往无前的能力。而素质则涵盖了包括身心素质以及较为敏捷的想象力、反应能力以及言行、举止和谈吐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夯实基础为主、探索为辅,注重吸收各方面的给养,注重个性和多元,以及合理的谋划布局和手段,使每个人积攒的潜能都能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韩学军.基于创新思维的文科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2]王璐,孟凡静,李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A].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5).

[3]赵祖地,左玥.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65.

[4]夏人青,罗志敏.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53-55.

[5]张学洪.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05).

[6]许劲松,朱蓉蓉,洪林.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原则·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6).

[7]孙丽,刘永臣,常绿.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1).

[8]余世浩,欧阳伟,尚雪梅.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06).

[9]陈志刚,杨新海,吴健荣,付保川,徐宗宁,张兄武.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

[10]杜才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J].教育探索,2011,(10).

[11]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6).

[12]李伟明,邵辉,蒋必彪,史国栋.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的本质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

[13]张伟.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保障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创新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