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咪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我国提出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认真贯彻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秉持“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原则,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较大的冲击,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现在已经被各大中小学所争先效仿。小组合作探究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锻炼团体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远地讲,小组合作不是着眼于学校眼前的教学利益,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未来做好奠基。
关键词 新课改 小组合作探究 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1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地理学科的边缘性较为突出,无论是在师资配备、学分设置还是教师薪水方面较语数外等学科都明显落后,此外,少量的课时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微弱,地理教育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地理作为一门与生活十分接近的学科其地位大大提升,而面对文理性结合的地理,如何有效提升课堂及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成为了地理教育研究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事情。显而易见,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也不再适用于对知识的渴求程度更高一层的现代学生。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时代一去不返,要想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地理课堂的改革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切换自己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教师只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普通高中地理课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高中地理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不仅包括自然地理知识,还涉及到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对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非常重要,在这些地理问题中设置探究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更有助于其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
2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核心是“合作”与“探究”。合作是探究的前提,探究是合作发展的结果。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中,科学有序地划分小组显得至关重要。划分小组要在充分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差距不宜过大,应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样才能促进交流,避免恶性竞争,对小组内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所有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有义务定时及时的向教师反应小组内成员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发展状况,这对教师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需要一定的过程及原则,总结起来一共分为五点:课前预习检测、小组成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成果交流与思考、教师反思完善。以必修二第四章工业的区位因素内容为例,本节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五中指向性工业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内容知识性和探究性较强,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预习检测,通过提前设置填空题或者问答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在预习课上的成果,从而发现学生理解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自己而言也是个检测的过程。设置问题时要求言简意赅,充分突出重难点,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情,避免超出学生理解范围或者繁、难、偏、旧题目的出现,此外,还应注意不应该为了探究而探究,否则起不到有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作用。
(2)小组成员自主探究,通过前面有效的预习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重点知识的学习,比如设置探究问题一:如果你是一个工厂的总裁,你对工业的厂址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对重点知识进行学习。这一部分的探究问题较为简单,主要采用组内成员自主解决的形式,如果组内成员自行解决不了可以举手示意向老师请教,这种方式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问题的设置也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3)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道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分别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水源、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科技、交通等因素,那么具体的不同类型的工业又要怎样布局呢?设置探究活动二:通过A、B、C、D、E五种工业部门的不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分析出影响每种部门的最重要的因素以及指向性工业的类型,讨论影响该种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布局原则,这部分的探究活动明显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重难点,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本节课内容的升华。小组内的五名成员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小组长记录在草稿本上,在合作探究的思维碰撞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和合作能力,整个小组的凝聚力也更加强。同时小组热烈的讨论氛围也会影响一些学习积极性不是很强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来,推动教学整体进度。
(4)探究成果交流与思考,各小组成员在围绕上一问题合作探究完成后,还应对探究结果做一统一。教(下转第48页)(上接第44页)师可以随机抽取小组来进行成果汇报,鼓励其畅谈对问题的看法或者疑惑,将学生的观点记录在黑板上逐一解答,最后教师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作出点评。如果课堂时间充分,教师还应设置少许检测题来当堂检测学习成果,及时完成课堂评价。
(5)在收集完学生的课后思考成果后,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反思,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设置的探究问题、课堂的反馈、小组的配合默契程度等,从而完善自己课堂中的不足,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总结来讲,这就是小组合作探究的五个具体的环节,可以归结为静思、交流讨论、成果展示、教师总结点评、教师完善反思。可以看出小组合作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更是教师的探究和反思,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缺一不可,一起合作构建新式的具有创新力的课堂。
3总结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设置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于课堂的理解与把握,如何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与课堂知识和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效结合是做好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关键,要让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强烈兴趣,迸发出创新合作的火花。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大增加,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明显提高,优秀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全员的参与,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在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意识,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发展中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确立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评价体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加入到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行列中来,从而充实这一模式,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洪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爱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实验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6,41(11):40-42.
[3] 周红杰.论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2):71-73.
[4] 陈建炳.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