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流变特点

2016-11-18 03:49杨康
寻根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能

杨康

“虎贲”一词从周代开始出现,一直绵延至明代,历经两千多年。由最初的战场尖兵到后世的禁卫军,“虎贲”一词也经历了由虎贲之卒到中央官职的转变。本文所提出的虎贲是指在各朝代中,名称中带有虎贲二字的各禁卫部队,既包括各级武官,也包括下层士兵,合称之为虎贲。

本文将历代虎贲作为一个整体,从虎贲地位、所属禁卫部门、职能三个方面的变化来考察后世虎贲的发展与演变,将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虎贲的流变进程。

虎贲地位逐渐下降

虎贲的发展从《尚书》记载开始,经过《周礼》的确定,至两汉时期形成定制,虎贲身份也经历了战场尖兵到皇帝亲信侍从再到中央官职的转换。后世统治者对虎贲及禁卫系统的处理大都以这一阶段为坐标,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面将虎贲放置在当时禁卫系统的大环境下进行观察,说明后世虎贲的发展及变化。

周、汉、蜀汉、西晋时期虎贲地位较高,至元、明时期地位逐渐下降。下面以周、蜀汉及明代的虎贲为例进行简要分析,说明虎贲地位的变化。

周代虎贲氏及虎贲士作为王身边的近臣,距离权力核心——王很近,其地位也更加重要。在《尚书·立政》中:“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成戒于王日:‘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周公日:‘呜呼!休兹,知恤鲜哉!”正是因为虎贲作为王的近臣,与王接触频繁,所处的位置特殊,周公才告诫王,对于这些人要慎重选择。

《尚书·顾命》载:“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假,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伪孔传云:“仅为天子虎贲氏。”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云:“虎贲百人,盖吕仅从八百人中选用百人也。《周礼·虎贲氏》之职‘大丧守王门,虎贲氏秩仅下大夫,而齐侯假为之者,盖以列侯兼领此职,备非常也。”作为秩仅下大夫的虎贲氏,而由齐侯仅来担任,可知虎贲责任重大,是被作为最值得信赖的武装力量来进行使用,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蜀汉时期,据《蜀书·董允传》:“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亮寻请(费)神为参军,允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由诸葛亮在北征之前为确保后方大本营的安全,让董允“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我们可以得到两点信息,一是虎贲中郎将在禁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是诸葛亮对董允的信任。董允一方面负责刘禅的安全,另一方面对刘禅进行辅佐。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虎贲中郎将所统之虎贲是禁卫系统中的重要力量。

再来看这一时期作为禁卫军主力的虎贲的统领者。据统计,蜀汉时担任过虎贲中郎将的可考者有来敏、董允、关统、糜威等,赵云之子赵统也担任过虎贲中郎。其中,来敏与刘璋是亲戚关系,董允是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关统为关羽之孙,糜威为糜竺之侄,二人皆是开国功臣之后。此四人皆与蜀汉统治者关系密切,因此得以担任“统宿卫亲兵的实职禁卫武官”。由上文论述可知,此时虎贲的统领者俱是统治者的亲信,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虎贲军又直接负责皇帝的宿卫安全,与皇帝关系密切,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虎贲的地位之高。

据高希《明代亲军卫初步研究》考证,明代的禁卫系统亲军卫在元末农民战争中萌芽,历经洪武、永乐、宣德三朝的确立、调整、增设,最终确立为二十六卫。其中锦衣卫最为重要,与皇权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其中腾骧四卫,不隶兵部,是一支由御马监宦官统领的禁军。其余卫所则隶属兵部。

虎贲左右卫设立于洪武元年(1368年),是由原虎贲卫扩充后更名而成。后来几经改革,至洪武十八年(1385年),形成了上十二卫,其中包括虎贲左卫。前期虎贲左卫“不隶五都督府”,而隶属于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番上宿卫名亲军,以护宫禁”,他们属于负责禁卫宫廷和保护皇帝安全的亲军卫。虎贲右卫也是京卫,但隶属于大都督府的右军都督府。至形成上十二卫时,虎贲右卫取消,只保留虎贲左卫。在历经永乐、宣德年间的一系列调整后,虎贲左卫与其他二十五卫的军政事务“直达兵部”,调兵权由皇帝掌握。

除“番上宿卫”外,虎贲左卫也与其他卫一起承担一部分特殊任务。据《大明会典》:“午门左至阙左门东第五铺,午门右至阙右门西第五铺,端门左至承天门左桥南,端门右至承天门右桥南,长安左门至外皇城以东第六铺,长安右门至外皇城以西第十一铺,以上该旗手、济阳、济州、府军、虎贲左、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卫官军分守。”虎贲左卫与其他七卫负责皇城外围的保卫工作。

此时的虎贲左卫虽名列亲军卫,但已只剩守卫宫城和巡警等基本职能,又因锦衣卫的存在,距离权力核心——皇帝已经比较疏远。

所属禁卫部门不同

为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从周至明,虎贲所属的禁军系统更加庞大和复杂,而且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来进行统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皇帝对禁卫军的统治权。下面以西汉及西晋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西汉时,具有禁卫职能的有三卿:郎中令(后改名为光禄勋)、卫尉、中尉(后改名为执金吾)。郎中令(光禄勋)下辖各中郎、郎中、虎贲郎(期门)及羽林郎是西汉时期最重要的禁卫力量。他们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守卫宫殿门户,内充宿卫,出充车骑,在禁卫系统中处于第一层级。卫尉下辖公车司马令、卫士令、旅贲令,各有丞;又有诸屯卫侯、司马二十二官。卫尉所统卫士为兵,其职责是保卫宫城。中尉(执金吾)负责京师治安,因其所负责的地区与宫城相对而言位于北部,故其所统领军队称为北军。而卫尉所领之卫士则称为南军。西汉设有城门校尉,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京师城门之把守。汉武帝时增设八校尉,八校尉中有虎贲校尉,八校尉各有负责区域,与上面所论述的三卿及城门校尉所统领之军队共同构成汉代的京城防卫力量。

此时的虎贲中郎将属光禄勋统辖。八校尉中的虎贲校尉,为武帝初设置,“掌轻车”,直属于皇帝或主管兵事的太尉。

西晋时期,司马氏利用护军控制曹魏政权后,护军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在魏晋之际,还设立了四护军,主城外诸军。到了西晋初年,中领军逐渐被北军中候所取代。此后就形成了北军中候与护军共同负责禁卫任务的禁卫系统,而光禄勋与卫尉的禁卫职能基本丧失。北军中候统宿卫七军,包括新出现的左右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军将军、骁校将军。北军中候所统诸军,尤以负责殿内禁卫的左右卫将军所统之禁卫军为重要。左右卫将军下辖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三部司马等职。据《晋书·职官志》记载,此时共有前驱虎贲、由基虎贲、强弩虎贲、命中虎贲、虎贲五部虎贲军,分别由三部司马、骁骑(或游击)将军、虎贲督统领,而且左右卫将军各有五部虎贲军。同是虎贲军,按其职能的不同而被区别为前驱、由基、强弩、命中虎贲、虎贲等,同一名称之各虎贲军又由左右卫将军分领,这就进一步削弱了二卫将军的权力,使其互相牵制,而将调兵权进一步集中到最高统治者手中。

职能细化或转移

随着禁卫军系统的扩张及统治者出于安全的考虑,虎贲的具体职责也逐步细化或转移,这一点从周、西晋及刘宋时期的禁卫军的分工即可看出,而元朝的虎贲卫的职能最为特殊。

“虎贲”一词在传世典籍中首现于《尚书·牧誓》:“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孔安国解释“虎贲”云:“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孔颖达疏云:“若虎之贲走逐兽,言其猛也。此虎贲必是军内骁勇选而为之,当时谓之虎贲。”可见《尚书》中的虎贲当是从众多兵士中挑选出来的骁勇善战之士。这时的虎贲主要是在战争中发挥尖兵作用,同时有可能部分地担负起护卫君主安全的职责。

《周礼·夏官·虎贲氏》中记载:“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及葬,从遣车而哭。适四方使,则从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由此条材料可以发现,《周礼》中的虎贲已经脱离了战场环境,转而全权负责君主的安全工作及其他特殊政治任务。此处将虎贲的职责规定得很明确,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王出行时,虎贲在王前后,负责扈从保卫。当选择驻地休息时,负责警卫及驻地安全;第二,王在王宫时,则守卫王宫内外,负责王的安全与警卫;第三,国有大故及王崩时,负责守卫宫门,以防意外;第四,当王安排使者聘问诸侯时,虎贲跟从使者一同前往,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第五,当遇有战事,虎贲身负王命向诸侯传递军情及王的命令。

这一时期虎贲的职能经历了从参与战争到专职负责王的安全保卫工作的转变,这是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适时调整。

刘宋时期,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军,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贴身保卫皇帝、皇宫安全及充当出行仪仗。如《宋书·礼五》载:“虎贲中郎将……其在陛列及备卤簿,鹗尾,绛纱觳单衣。”

在《宋书·礼五》中出现了众多带有虎贲称谓的武官及武士,如:太子常从虎贲督、司马虎贲督、廷上五牛旗假使虎贲、守陵虎贲、殿中冗从虎贲、持椎斧武骑虎贲、五骑传诏虎贲、守陵者太官尚食虎贲、虎贲常直殿黄云龙门者、门下左右部虎贲、南书门下虎贲等等。从其名称来看,他们的主要职责仍然是负责护卫,但同时又有明确的职责区分,应该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不完全由虎贲中郎将来统领。

元代有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元代实行两都制度,有上都和大都,虎贲是唯一驻扎于上都的侍卫亲军。《元史·百官志二》载:“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管领上都路元籍军人,兼奥鲁之事。至元十六年,立虎贲军,设官二员。十七年,置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又增置副都指挥使一员。元贞三年,以虎贲军改为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

上都虎贲军平时的主要职责是修造城隍及屯田,当皇帝巡幸上都时则负责外围的巡逻。《元史》载:“至元二十五年,尚书省奏,那海那的以汉军一万人,如上都所立虎贲司,营屯田,修城隍。”上都作为避暑地,皇帝每年都会巡幸上都,这时虎贲就会负责外围的巡逻工作。《元史·兵志二》载:“延事占七年五月,诏留守司及虎贲司官,亲率众于夜巡逻。”

元代宫城的禁卫由怯薛负责,大都附近的侍卫亲军则负责京师及京师附近的安全。每年皇帝巡幸上都时,则由各侍卫亲军抽调兵力担负扈从任务,负责车队沿途的安全。当到达上都时,虎贲卫只是负责外围的巡逻工作。由此可知,此时虎贲禁卫的职能已经很弱,距离王朝权力的核心——皇帝也越来越远。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周代虎贲的护卫职能比较笼统,到西晋时期则出现了前驱、由基、强弩虎贲,其职能也细化为前驱仪仗、主射、主弩。至刘宋时期,其职能则更加细化,如负责太子护卫的太子常从虎贲督、负责传递诏书的五骑传诏虎贲、以所持兵器来进行区别的持椎斧武骑虎贲等等。至元,虎贲的职能则转移为修造城隍及屯田,当皇帝巡幸上都时则负责外围的巡逻,这是由元代特殊的兵制所决定。同时还应注意到,虎贲在无战事时负责护卫,遇有战事则会奉命出征,如周、汉、隋等朝代,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也是其职能转移的一个特殊表现。

虎贲作为我国最早的禁卫军,从一出现就职责明确,功能清晰。在后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统治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呈现出三种变化态势:一是周、汉、蜀汉、西晋时期虎贲地位较高;二是所属禁卫部门不同;三是虎贲职能的细化或转移。正是这些结合实际情况的调整,促使虎贲这一支禁卫军能够存续两千年之久。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职能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及现状分析
试论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的职能探索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