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大部分高校通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当的薄弱,在机构建设、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从表面上看,我国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良好,但实际上多半名副其实,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深入,很多部门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内涵建设。部分高校尽管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然而这些机构仅仅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测试,补充这一方面的资料,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还有部分高校的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师资。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形式、轻内涵的形式化局面。
1.2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研究资料表明,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用德育教育代替,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画等号。心理教育工作者往往在思想意识上用德育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过程中难免有很强的德育取向,用传统的标准来判定学生,这样就很容易将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判定为思想道德品质问题,完全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3 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我国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数为心理医生,使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被动,整个心理教育工作过程变得极为消极。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定性为心理疾病,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变得更加狭窄。
1.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它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障之一。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最需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同时大学生最不满意的课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规课程并计入学分,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授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观念滞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育观念。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存在对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不够、认识不深、研究多等问题。往往是“重形式、轻内涵”,学校的领导层普遍认为保证学校稳定不出事就是最大的成绩,这样就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诊治上。这些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走向医学化和孤立化的道路。
2.2 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得不到保障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是缺少相对应的保障措施,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落实不到位,心理咨询条件简陋,不能有效地及时更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严重。二是专业师资队伍短缺。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由临床心理医生和德育工作者兼任,他们长期与学生的德育工作打交道,很容易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德育教育。
2.3 缺乏全面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指导
因为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相对落后,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不顺利。当前,尽管一些高校在实践中研究出了一些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但是就整体而言,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全面规划和实用性的理论指导,依然是凭靠教育者的热情和经验而推进工作,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其次,高校教师应彻底改变落后的错误观念,全面树立“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新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外,高校教育者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当前,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门庭冷落,追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不需要心理咨询,而是大部分学生故意逃避这个机构,因为他们害怕带上“心理疾病、精神不正常”的帽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远远跟不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选用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再加上师资队伍的缺乏和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学生最期待和欢迎的课程变成了学生感到厌倦的课程,并没有实现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高校应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力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3.3 努力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第一,加强家校合作。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高校可以尝试举行一些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家长培训活动,使学生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疏导,这样就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层保障。
第二,通过网络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学生的主要交流和学习工具,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努力开展良好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建设心理教育网络阵地,是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第三,建设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据相关资料表述,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2000~3000名大学生中需配一名专职的心理专家,国外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为1∶2000,而我国则为10000∶1,且兼职教师数量较多。因此,建设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 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3] 朱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史、现状及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4] 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 张心琦.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
[6] 李婷.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作者简介:孙珍珍(1987—),女,河南新蔡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