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结合

2016-11-18 18:35张怡蓓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意象

摘 要:徽菜博物馆有政府支持建设,展示徽菜文化的场所。不应局限于传统形式的设计,而是具有徽州文化精神的设计,符合徽州地域审美的设计。通过对徽菜博物馆景观设计研究,得出“形意结合”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徽州传统景观;意象;徽菜博物馆;形意结合

0 引言

由于现代设计皆以简洁为美,以快速建设为佳,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使得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徽菜博物馆景观应该怎样设计才可以有所突破,通过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将景观的“形”和徽州文化内在的“意”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有独特徽州意象的景观。

1 形意解析

“形”,是事物在空间中具象的形式

“意”,是抽象的感官,是具象的形式和主观情感交融产生的心理感受。

徽菜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将通过“形意结合”的设计手法,由对“形”的勾勒来展示“形”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意”,要凸显徽州文化的独特神韵。

2 徽菜博物馆设计构思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徽州文化的研究,提取出与徽菜相关的内容,将徽州文化的精神内涵附加到徽菜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中。

为更好地展示徽菜,徽菜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将从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自然意象、“丹青妙笔”人文意象和“和谐家园”理学意象三方面来营造景观氛围。不仅让游客可以从视觉和味觉上品味徽菜,还让游客从心理层面感知徽菜。

2.1 营造“天人合一”自然意象

中国自古是农耕国家,根据节气的变换播种收获,中国古人对大自然包含崇敬之心。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成为主流思想。徽菜博物馆景观设计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景观中,使游客产生在自然中寻找景观的体验。

2.2 营造“丹青妙笔”人文意象

受新安画派“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影响,徽州注重自然山水的融合利用,强调景观的神似和寓意。徽菜博物馆景观设计将吸取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布局和抽象的意境表达方式,通过植物、山、水写意,来营造“山水画”般的景观空间。

2.3 营造“和谐家园”理学意象

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儒家思想渗透到徽州的角角落落,徽州传统景观作为徽州先民的思想载体。徽菜博物馆景观设计将传统儒家思想融入设计中,创造出促进人们情感的社交空间。

3 凝练设计元素

3.1 “水口”园林元素

“水口”园林是传统村落的公共花园和公共社交场所,作为一村之水进出的关隘,兼具着景观和生态的意义,多位于村口。其形式是以山、水、树作为主要构成物,桥、塔等作锁关。该元素是因地制宜的典型代表,将其融入设计中是对“天人合一”自然意象的完美表现。

3.2 街巷空间元素

传统的街巷尺度较小,抬头可见是白墙黑瓦,脚下踩的是青石板路。生活在徽州的先民们常在街巷交叉口驻足交谈,相处十分和睦。在一个通透的空间中,观赏周边景色的同时也会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其空间形式所表达的正是“丹青妙笔”人文意象。

3.3 茶馆空间元素

茶馆是村中居民在农忙之后休憩、交流的场所。茶馆的形式可以简陋的设在路边或者溪边支起的棚架,也可以讲究的位于建筑沿街的店铺中。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所,造就了徽州先民间和睦的情感。该元素形式是“和谐家园”理学意象的体现。

3.4 “天井”元素

天井是位于室外的场所,却是室内空间的一部分,是联接室内外的灰色空间地带。徽州先民生活空间单元也是由该元素组合连接的,因此该元素是为宗法服务的工具,带有传统伦理意义。传统天井内置长条的供桌,上方摆有盆景。一般会在附近设置庭院,将山,水,植物庭院元素组合,使自然和生活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天井明堂的空间形式,不仅是“和谐家园”理学意象典型代表,还具有“天人合一”自然意象的特点,兼顾表达“丹青妙笔”人文意象。

4 项目背景

徽菜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屯溪迎宾大道南侧,临近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基地南侧有龙山环抱,北侧土地平整。项目总规模为15200平方米,是黄山市政府支持建设,用于宣传展示徽菜文化。

5 形意结合——徽菜博物馆设计

5.1 景观设计结构分析

徽菜博物馆景观,分为四层标高,第一层标高景观是由主入口水景景观,两个次入口景观,第一层是灰空间和白沙地景观组成的地面景观,第二层标高景观是露天平台景观,第三层是山顶小庭院景观,第四层是屋顶花园景观。

5.2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

5.2.1 一层景观

(1)主入口水景景观。徽菜博物馆面向徽文化长廊,主入口景观有展示形象,迎接来客的作用。其主入口取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形式,设置水景景观。入口水景范围包括:入口的三角形水池,直达二楼的跌水台阶,以及延建筑一层布置的静水池。水流从直达二楼的台阶顶部流出,经过台阶中错落排列的石块,流入三角形水池,二者之间隔着车行道是博物馆下客处,便用地面铺装来延续水流的形态,在水流的端头矗立着旗杆。入口景观总体呈现流畅的水流姿态,以敞开的形态,面向徽文化长廊。这道水流,好似山间的溪流,从山谷间涓涓流下,经过村庄,流入“水口”,制造出与“天人合一”自然意象。代替传统“水口”的锁关之物,在三角形水池中放置了四块石板,做成层叠的水景,同时寓意中国传统思想“忠、孝、节、义”源远流长,表达出“和谐家园”理学意象。静水池贴着建筑物,从跌水台阶下穿过,水光与建筑物相映成趣,水面上设有九曲桥、汀步和树池,营造出“山水房舍皆可入画,一草一树都是诗意”的意境,是“丹青妙笔”人文意象的写照。

(2)次入口景观。水是贯穿整个景观设计的元素,所以两处次入口景观都是以水景为主。水景的形式是平整的花岗岩上流动一层薄薄的水流,产生镜面的效果。水在日光下会产生波光,为一层景观空间增加一些灵动的因素。

(3)禅意白砂地景观。在建筑物的西侧有半圆形的白沙地,白砂代表大川、海洋或是云雾,白砂地上的枯石,疏林布置其间,寓意着大山或瀑布。庭院花木的布置营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寄予了徽州的山水情怀,展现了“丹青妙笔”人文意象。

(4)灰空间景观。为延续徽文化长廊的街巷空间关系,使游客可以自然地从徽文化长廊进入徽菜博物馆,一层设为架空的对外空间,有多个次入口可以进入建筑物。通过建筑物外侧环绕的廊道将几个空间连接在一起。廊道两侧使用木格栅、白墙、漏窗、墙洞等形式模糊室内室外空间的界定,使景观融合与自然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意(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象。在室内,通过转折的过道和围合的小空间,模拟街巷空间。室内多处设有种植单株的观赏类景观树的低矮花坛。花坛的一侧都设有圆形墙洞或是方形的窗框,植物穿过室内延伸到室外,给在室外的游客,制造出室内是室外空间的延续的心理感官。在自然光线下,室外木格栅,墙上的漏窗,圆形墙洞以及树木的影子都投影到室内的墙上、地上,晃动的光影使室内空间充满自然的生机。在廊道内漫步,既可以欣赏室外的自然景观,又可以观赏室内人群的活动,为游客同时提供了两种户外感受。抽象表达出“丹青妙笔”的人文意象以及“和谐家园”的理学意象。

5.2.2 二层景观:二层露台景观

徽菜博物馆主体建筑二层西侧的露天大平台,把几个建筑物从二楼联接在一起,每个建筑物都有通向平台的出入口。靠北端设有圆形静水池,和建筑立面的巨大月亮门呼应,水流从圆形水池表面溢出,流入地面的细水渠和延建筑侧面设有静水池连接,这是天井地面水渠形态的变形。在平台中间点缀着几块草坪,为不遮蔽视线,种植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延平台西面代替扶栏设置了一道长长的美人靠,其间用花坛隔断成几段空间。美人靠并非是传统形式的繁复的美人靠,而是现代的、简洁的形式,为的是营造一种凭栏听雨的诗意情境。地面铺装将平台分为两个功能区域,西侧是石板条错落拼接,四周铺设碎石,是作为短暂停留的过渡空间使用。内侧的地面是青砖的铺装,作为长时间停留和举办聚会的场所。露天平台作为徽菜博物馆中核心社交场所,有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功能,呈现“和谐家园”的理学意象。对传统“天井”形式的诗化,表达的是“丹青妙笔”人文意象。

5.2.3 三层标高景观:山顶小庭院设计

山顶小庭院位于两个小建筑中间,是两个建筑的社交空间。庭院中的圆形纯白水池是庭院的主景,其形态延续主体建筑立面圆形元素,水池中有湖石堆砌,组成了简洁纯净的诗意空间,构成“丹青妙笔”人文意象。

5.2.4 四层标高景观:屋顶花园

徽菜博物馆主体建筑顶层为屋顶花园,每个屋顶花园的地面形式都参照传统天井设计,以青砖铺地,四周环绕细长狭窄的水渠,取“四水归堂”的寓意。每个屋顶侧面形式相同,是一侧由灰色型材搭建的倾斜棚架。棚架下设有玻璃栏杆,方便游客眺望景色。屋顶上设有:种植小型观赏植物的低矮花坛,堆叠湖石的浅水池和细沙池,木质平台以及零散放置的阳伞座椅,形成山水写意空间供游客谈话、休息,儿童也可在此嬉戏。屋顶花园类似传统茶馆的作用,适合所有人群,在此可以加深人们的情感,营造出“和谐家园”的理学意象和“丹青妙笔”人文意象。

6 结语

徽菜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以“天人合一”自然意象,“丹青妙笔”人文意象和“和谐家园”理学意象为最终呈现效果。景观设计通过对水流、山谷形态的抽象写意表现,呈现出“天人合一”自然意象。漏窗、竹林、静水池、湖石以及盆景等典型的传统园林元素和“雨打芭蕉”,“凭栏听雨”等诗意空间始终贯穿在整个徽菜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中,展现出“丹青妙笔”人文意象。针对现代人情感交流缺失的现象,多处设计成适合现代人休憩、谈话的社交场所,从而形成“和谐家园”理学意象。最终呈现的徽菜博物馆景观,是可以让游客情景交融的主动品味徽菜的内涵。

徽菜博物馆的景观设计通过形意结合的设计手法,注重营造独特的景观意象,利用变形景观形式手法,结合传统与现代,始终保留传统意象的效果。用鲜活的设计,传承徽州传统内涵和思想精神。

参考文献:

[1] 宋学友.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9(3).

[2] 贺为才.徽州古村落的审美意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刘宏文.徽派建筑与其文化密码[J].安徽建筑,2016(6).

[4] 李晓东.杨茳善,中国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 邓炀,刘尧,柴宏宇.禅发于心,境生于景——禅意园林的设计实践与思考[J].2011(11):49-53.

[7] 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8] 徐宁伟,杨凡,史琰,包志毅.传承地域文脉,倡导绿色生活:兰溪植物园景观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园林,2015(9):4-7.

作者简介:张怡蓓,江苏无锡人,就职于浙江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意象
雨的文化意象
新自然主义的意象之美(视频)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玉人”意象蠡测
例说古诗中“鸟”的意象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