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人新闻可以解放人力资源
机器人新闻出现使社会曾一度疯传“机器人要抢记者的饭碗”“记者面临失业危险”等误解。实际上,机器人是对人一定程度上的解放和对人力资源的节约。这种基于特定抓取程序的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收集可用信息,减少生产流程,压缩人力检索收集、阅读、裁定过程,如同美联社对其功能定位所言——“解放记者,减少重复性新闻和数据处理”。机器人将记者从繁琐的信息收集、处理过程中解放出来,使其不必再沉溺于数据和简单常识,辛劳地徘徊在产业链的最底端,而可以将更充足的时间投入智力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促进了记者职责的升级与转型。
二、机器人新闻整合了信息资源
物联网数据、用户生存内容等新的信息资源为机器人新闻提供了丰富的生存土壤。《纽约时报》的机器人每天对社交平台的海量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甄选“爆款”文章,推荐给各大版面责编并提出建议,每天工作24小时不休息。统计显示,此类文章是非推荐文章点击量的38倍。《卫报》、路透社等西方大媒体均推出了高性能的机器人新闻写作系统。
三、机器人新闻放大长尾效应
基于机器人的作品,编辑部对“数据”“信息”“事实”进行分析解读和二次加工,并根据需要转换新闻点、文章结构、表述方式等,生存适配平面、网络乃至移动、社交等多媒体终端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内容,从而提升了媒体核心竞争力。
受发展水平制约,时下机器人新闻还存在着对模块依赖,报道不深,文章模式化、固定化、单一化、同质化等缺憾。随着产业和科技继续前进,这些不足是会逐渐被克服的。
(孙振虎、张馨亚文,摘自《电视研究》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