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义
服饰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形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民族服饰风情万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潮汕,民间就有一种十足“土里土气”的服饰——水布,上了年纪的潮汕人,对水布十分熟悉,一往情深,每每回忆,总是感叹无限。
潮汕水布又称潮汕浴布,是潮汕民间一种男子普遍使用的水腰带,与工夫茶、潮州戏(即潮剧)并称潮汕传统三宝。
潮汕水布长约2米,宽0.4~0.5米,上面的图案不是红白相间的方格,就是黑白或蓝白相间的方格,这是潮汕水布传承不变的几种主要色彩。潮汕水布用纯棉经纬纱线编织而成,十分柔软,揉时犹如一根粗绳子,吸水性能好,易于拧干,且价格低廉。水布起初是潮汕地区所特有的,后来,由潮汕地区逐渐传至毗邻地区,如梅州的J丰顺县等地。广州人更是把这种水布称为“潮州布”。
过去,在潮汕田野、在潮汕海边、在潮汕盐场,凡是有男人劳作的地方,都会看到这十分普遍、非常熟悉、人见人爱的水布。每一个劳作的潮汕男人,从少年到老年,都会随身带着一条潮汕水布。
潮汕水布是什么时候“问世”的?至今未见地方史志有确切的记载,倒是民间流传着一个“韩愈设水布”的故事。
传说古代潮州交通不便,木材载运都要通过榕江、韩江等河流,由撑排工将木材缚成杉排,顺流漂下。运送杉排的撑排工经常下水推排,为了方便,他们和纤夫一样索性不穿衣服,裸露身体。潮汕民间有俗语称:“一惨撑排工,二惨担鱼崽,三惨娶两亩(即妻子)。”除撑排工外,那些“担鱼崽”的,既要下水数鱼崽,又要挑着急行,也往往赤身裸体。这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感到难为情,认为是伤风败俗,便告上了潮州官府。
那时,被贬到潮州任刺史的韩愈觉得撑排工、担鱼崽工劳作时,不穿衣服,非常不雅观,而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则容易得病,怎么办呢?韩愈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撑杉工放排、“担鱼崽”工下水数鱼崽时,可以不穿衣服,但要用长布条把下身围起来,以遮羞。于是,“水布”就产生了。由于夏天人们在野外洗澡时,可以用它围下身方便换衣服,因而“水布”就演变为“浴布”。
后来,韩江下游出海口的东里港等处,有不少从事“搭习(一种贝类)”的渔工,也整天浸在水里,他们也用起水布来。
编造故事以解释某习俗的由来,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现象。韩愈治潮只有七八个月,但他驱鳄、延师兴学、兴修水利、选拔人才、赎放奴婢…一大大推进了潮汕的文明开化,在潮汕人民心目中树起了崇高的地位,“赢得江山都姓韩”(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韩江、韩山、韩埔、韩渡、韩堤、景韩亭、昌黎路等,并设立韩文公祠,虔诚祭拜。正因为韩愈为潮汕百姓做了很多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潮汕民间编造、传颂着不少他的传奇故事。潮汕民间编造了“韩愈设水布”这一简朴的故事来解释水布的由来,将潮汕水布依附于大文豪韩愈,是以特有的形式对韩愈纪念、崇敬、传颂,体现了潮汕人浓重的“崇韩情结”。
在过去,一条潮汕水布在种田的潮汕男人手里,就是一件神通广大的宝物,妙用无穷。
除了上面所说的代替短裤“遮羞”,夏天下溪河洗澡时,水布既可代替面巾,也可围下身以便换衣服,“浴布”其义即出于此。水布又可以作为袋子使用。以前出门打工,几件衣服和零碎日用品,用水布一包一结,提在手中或甩向肩后背上,非常方便,俨然是行李袋;而当人们打工归来顺路买东西,或下田收一些花生、番薯等农作物时,水布又可代替筐篮,包东西回家。古时使用铜钱,水布则可代替钱袋,即将钱币用水布一包,折成小长条,往腰间一勒,既方便又安全,就如现在勒在腰间的钱袋一样。假如遇到搬运重物时,则将水布叠成厚厚一小块垫在肩上代替肩垫,以减轻竹槌与肩头的摩擦,又防止竹槌滑动。至于盛夏季节,在村口树荫下乘凉小憩,把水布往地上展开,无疑是很好的一张“草席”,这种情况在几十年前的潮汕农村比比皆是。水布尚可以当头饰、当帽子,特别是在端午节赛龙舟时,参赛者用水布围在头上,既可遮阳,又增加了几分阳刚之气。更妙的是,曾听一位拳师说,水布可以作武器使用,当然,这首先是要拳师有深厚的功夫,才能用这软软的水布去缠住对方像竹槌样的硬武器,会使用者用水布则如龙戏水,往往“软武器”能胜于“硬武器”。至于那些平民百姓家的妇女,则往往用水布把小孩斜结在胸前,这比正规的“背巾”使用还方便。
潮汕水布的妙用,有民众所做的歌谣为证:
一条浴布五尺长,轻纱薄织二尺宽。
洗浴擦身多爽快,既经济来又方便。
雨天遮身当雨衣,热天还可挡阳光。
劳动之时作腰带,树下作席多舒坦。
包头可以作帽子,冬作围巾暖洋洋。
遇急可作防身器,肚饿束腰顶一餐。
正因为水布有无穷的妙用,以前的体力劳动者总离不开它。所以,从前潮汕的平民百姓家至少都有一两条水布。
潮汕水布还走出国门,传至海外。潮汕是著名侨乡。据统计,在海外的潮汕人就有1000多万,故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之说法。侨乡在历史上总有一段“无可奈何舂甜棵”的辛酸往事。当年,有多少潮汕人被迫抛妻别子,背井离乡,远渡南洋,“过番”到东南亚谋生。他们离乡时,就是用一条水布,包着几块硬邦邦的甜棵和零碎日用品,包着一点儿故乡的泥土,包着对故乡的眷恋和亲人的泪水。水布成为离乡的潮汕人必不可少的伙伴,在海外拼搏的潮汕人,每每目睹这水布,总是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故乡,思念起家乡的妻儿亲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会逐步被淘汰,潮汕水布也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潮汕水布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历史记忆了。
潮汕水布是简单的,也是简朴的。对于民俗文化来说,简朴总是隐含着风情,凝聚着情感。潮汕水布因源自韩愈的故事而富有传奇色彩,它伴随着潮汕劳动人民走过了一千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缦透着汗水、泪水、血水,富有文化内涵,充满地方特色,更是凝聚着刻苦耐劳、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的潮汕人精神。
腰上扎着潮汕水布的潮汕男人,用心血将家乡的田野耕种得像一块巨大的潮汕刺绣,让这肥沃的土地生长出潮汕文化的奇葩;腰上扎着水布的潮汕老农,心怀着一身种田绝技走遍了大江南北,将丰收的喜悦,带给了他乡的田野;带着潮汕水布登上红头船漂洋过海去南洋的潮汕男人,用心血和汗水,在异国他乡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将潮汕人的勤劳和智慧诉说给远方的人们……潮汕水布是潮汕刻苦耐劳、艰苦创业、勤俭朴素劳动人民的象征,特别体现着潮汕农民的形象——戴着竹笠,扛着锄头,腰上扎着一条潮汕水布,露出一副神气的样子。
新中国初期的潮汕干部每一次下乡工作,大都戴着竹笠,腰上扎着一条潮汕水布,骑上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腰上扎着潮汕水布的干部来到扎着潮汕水布的农民中间。原澄海县县委书记余锡渠同志的光辉形象,就和一条搭在肩上的潮汕水布分不开。这位县委书记经常带着一条潮汕水布,赤着脚板,行走在乡村田间,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为他们排忧解难。可叹的是十年动乱中,受尽迫害的他,最后把生命也交给了他那条一生从未离开自己的潮汕水布!
潮汕水布原料简单,价格低廉。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价钱只有两三角钱。但是,素来勤俭朴素的潮汕人,对这条十分简朴的水布非常珍惜,用了很久的时间,已经老旧了,仍然不甘心扔掉。他们对这条十分简朴的水布爱护有加,有时裂了一条小缝,就用针线缝补,不忍浪费。他们充分利用这条十分简朴的水布,洗澡、包东西、垫肩、休息……
怀旧是一种情感,充满情怀。如今,生活的改善使潮汕水布告别潮汕人,成为历史的记忆。潮汕水布消失了,但是,潮汕水布所凝聚的刻苦耐劳、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的潮汕人精神是不能消失,也不会消失的。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