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火爆凸显购房者资产保值焦虑

2016-11-18 01:22文志
上海房地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保值购房者楼市

文/文志

楼市火爆凸显购房者资产保值焦虑

文/文志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与上月相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4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5.6%,最低为下降0.3%。与上年同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个,上涨的城市有62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8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4.3%,最低为下降3.8%。

“过热”形势令房市几近失控

近来房地产“过热”,持续多月量价攀高,市场几近失控。中国房价行情平台近日公布了8月份31个省会城市(含4个直辖市)的住宅房价排行情况,房价排名前十的为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天津、福州、合肥、武汉、济南,11个省会城市住宅均价超过1万元,北京上海两地均价近5万,南京均价2万,成为最贵的二线省会城市。榜首北京的房价是榜尾银川房价的10倍。

区域房价差距大。广州房价赶不上北京、上海的一半,同为二线城市,南京均价是长春的3倍多。“帝都”北京拔得头筹,住宅每平方米均价高达48847元。“魔都”上海紧随其后,均价为44750元。南京作为二线城市“涨不停”的领军城市,目前每平方米价格高达22428元,房价以同比上涨28.95%的大幅比例,领先广州成为全国房价金字塔的季军。济南房价连涨13个月,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3.2%,涨幅居全国第12位。面对疯狂的楼市,有关部门近期将召开房地产业调控会,给过热的市场降温。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北京新建住宅签约422套,二手房住宅签约280套,整体来看,成交量是最近几年小长假的最高点。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北京新建住宅成交213套,二手住宅成交仅70套。虽然因为假期签约的特殊性,整体签约并不完全真实反映市场情况,但从单纯都是假期因素来看,成交量翻了几番。在货币过多供应的影响下,投资需求被无限大地释放在房地产市场。有专家认为,现阶段房价爆发的原因,是资金潮下的资产荒导致购房者出现了恐慌。

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8月新增贷款9487亿元中,住户贷款新增额度高达6755亿元,较7月的4575亿元,环比增加47.65%。信贷的强劲支持,加之去库存政策的大力刺激,引发了今年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火爆行情。而过度的加杠杆事实上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确,在高成交的带动下,重点城市库存均快速去化,多个城市或将“无房可卖”。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其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425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0.9%,同比减少5.7%,库存已连续13个月同比下跌,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

“跑步选房”还需量力而行

日前,在山东济南市唐冶片区,某楼盘首期推出一千两百多套房源,开盘仅仅两个半小时,便被凌晨就赶来排队的购房者抢购一空。为确保能抢到房源,许多人跑步选房,选定一套房子只用几秒钟,连见多识广的售楼人员都惊呼“疯狂”。在这种“疯狂”的背后,有购房者对住房的刚需,也有对资产保值及资产获益的考量;有对楼盘及其所在区域的信心,也有对楼市行情的看涨预期,有来自房贷政策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也有社会心理上“羊群效应”的刺激与裹挟,如此等等。因此,简单地将这种“疯狂”定义为消费或投资上的非理性,似乎不免武断与草率。

以几秒选一套房的节奏疯抢房源,毫无疑问是基于对房价上涨的坚定预期,但现实早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地方的房价都不会“一路向上”,没有波动。远一点的日本、中国香港地区的楼市崩盘,近一些的温州房价“腰斩”,都足够引以为戒。最近这两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之下,房地产热回流趋势明显。除了不断增长的住宅刚需之外,信贷政策上的松动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急于对冲通胀和获得资产性收益的人们,可以通过按揭贷款以加杠杆或非法加杠杆的方式融到购房资金,择机购买早已颇具金融产品属性的房产,从而不断制造出某些虚假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开发商也以更低成本从金融机构融到足够资金,用以圈地。两者合力,再加上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推动了短期内的楼市火爆。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新一轮的政策调整已在酝酿之中。据悉,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考虑,房地产业已成为国家控制杠杆率的重点领域。一旦政策有变,贷款购房者的月供、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乃至整个资金链,都可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预测,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第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要明显降温。短期内的房价飙升,认购现场的人头攒动,转手就能拿到几万元的获利……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无不鼓动着人们涌入房地产市场,急切的购房者们此时或许最该冷静地考虑一下,自己究竟有怎样的购房能力,当风险变为现实之时,当现实与最初的预想发生偏离之时,自己又拥有多少抵御风险的能力。

“只涨不跌”加深房产保值增值印象

某个楼盘几个月内价格翻番,某小区卖房人开始坐地起价,某某买了没几天的房子涨了几万元,某某晚买了几天悔青了肠子……说来说去,核心就一句话:买房是资产保值的不二法门。而且越是这么想,楼市就越火热,甚至在很多人眼里,房子的投资功能已然超越了居住功能。

也不怪人们这么想,回顾房地产市场化以来的这些年,笃信“房价只涨不跌”的人是很有底气的。众所周知,房价构成的核心,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地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各地“地王”频现,每每拉高周边房价。而按照现行的土地制度,地方政府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楼市的走向,普通群众看待楼市的心理自然也会与之保持一致。

与土地财政相配套的就是信贷政策,绝大多数城市调整楼市的限购手段,通常就是指信贷政策的放松或收紧。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座城市的大体规律就是这样:房价猛涨引发限购,长时间有价无市或价格开始波动,限购就逐步取消,限购取消之时,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楼市,即便限购随之恢复,放出的房贷也已经“覆水难收”。除了“间歇式放水”之外,政府对限购政策一紧一松的调整,至少会给人一种印象:限购是暂时的,总有放开的一天。这同样在传导房价“只涨不跌”的信号。

事实上,各地推行限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收紧信贷抑制投资需求,信贷“放水”就等于鼓励投资者把楼市当作投资工具。在上海,需要离婚抢房的人都有房子,抢房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离婚则是为了搭上信贷优惠的末班车;无锡楼市之所以异军突起涨幅全国第一,直接原因就是相邻的苏州恢复限购,导致大量“走投无路”的民间资金涌入无锡。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信贷情况,据A股16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各银行房贷投放力度普遍加大,其中3家的新增贷款一半以上都是房贷。通俗一点说,眼下火爆得有些异常的楼市,充满了信贷的能量。

这里面就存在某种恶性循环的可能,信贷越是愿意向楼市注入,投资需求的旺盛就越容易推高房价,房价“只涨不跌”的表象又会加深人们对房产保值增值的笃信。如果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涌入楼市,又有多少能够留给消费呢?消费不振,对应的是相关的产业不振,不振的产业自然无法给投资带来稳定的回报,由此引发了更严重的后果——如果不投资楼市,居民手中的资金很难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径。

针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说法很多,有主张“永远只涨不跌”的,也有坚信“泡沫即将破裂”的,双方唇枪舌剑,听起来都很有道理。普通的老百姓同时也是伺机而动的投资者,他们往往更愿意相信经验,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同时,害怕辛苦赚来的钱“缩水”,也生怕没踩准点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不排除“高手在民间”,但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一举一动,是跟着政府走的。因此,政府在做决策释放信号时, 要以民生视角判断当地楼市是否健康。

猜你喜欢
保值购房者楼市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3月楼市政策扫描
非因买受人未办理过户登记的实务探讨
购房踩坑调查报告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二手房漏水拒付尾款,法院判购房者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