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绿色生活助推永续发展

2016-11-18 07:50贾峰
世界环境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人类

深化绿色生活助推永续发展

从水利工程的建设到化石燃料的消耗、人工育种和氮肥的施用等,地球正在被人类“重塑”。专家认为,当今地球上90%的地理活动都与人的活动有关。两个世纪前,全球只有1亿人口,而到2050年,人口规模有可能突破100亿。展望未来,人类活动引发地球改变的力量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为此,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琛在2000年提出“人类纪”的概念,指出人类活动成为影响和改变地球的主导力量。而后者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力,通过碳循环、氮循环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物种的灭绝以及生态赤字的失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0世纪以来,政府、企业做了多年的努力和尝试欲扭转这一大趋势,但是,效果是有限的。直到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注重发挥公众的作用成了应对危机与挑战的新选项。公众参与环保之所以重要,主要源于以下三点。其一,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的原动力。作为污染的受害者,他们是排污者的天然对立面,与生俱来具有维权的合法性和行使监督权的能动性;其二,公众是环境公众政策制订的基础。作为良好环境的受益人,其要享用好环境的意愿(Public Opinion)是推动环境立法的驱动力;最后,公众是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作为绿色衣食住行游的践行者,其行动能直接减少生态足迹,改善环境质量;此外,公众作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顾客,其绿色消费习惯的养成和对节能减排产品的喜好,会带动供给侧的绿色创新。

民以食为天。食什么?如何食?貌似个人小事,但在中华传统教育中常常提及。明、清时期的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中就曾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其目的是教育世人爱惜粮食,要体会他人的劳作之苦和大自然的馈赠之恩。

进入21世纪,尽管粮食的产量屡创新高,但是全世界依然有1/7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并且每天有超过2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今天的世界之所以还有这样的悲剧,与粮食的浪费直接相关。有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13亿吨的食物被倒掉,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每年的粮食生产总量。提倡“光盘行动”还是放任“舌尖上的浪费”,既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决定着我们能否把生态足迹控制在地球上的生物承载力之下。为此,2013年,联合国环境署把当年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正如李商隐在《咏史》中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可见小事并不简单。

众所周知,广泛的环境宣传教育有助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行动自觉自愿。但是,要深化绿色生活的内涵,政府还需有所作为。比如,为消除雾霾这个“心肺之患”,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但是,若电动车充电难和自行车路被侵占的问题不能解决,提高绿色出行率也就成了空话。再比如,《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但是,现实生活中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系统并未有配套的垃圾分类安排,这不仅让群众的辛苦“前功尽弃”,而且也会挫伤大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为此,要实现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政府还要为生活方式绿色化提供条件和完善相应公共基础建设。

生活方式绿色化,有助于增强全民的向心力。公众人人有权生活在适宜的环境里,是全民的期待,更是深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第一驱动力,是提高政府监管水平的压力,也是推动企业遵纪守法的威慑力,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

Deepening green living promot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公众人类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