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问
适合与热爱职场顺遂的两要素
◎海问
人总以为自己应该做“感兴趣”的事,其实他更应该做“有益认知”的事。——这是人称“罗胖”的罗振宇在其自创的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里分享过的一句话。提高自我认知,是一个需要毕生学习的功课。而愈是认识自己,也愈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助益良多。要知道,其实每个人都适用那句广告语: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海问:古语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不是每个人生来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才华、能力,而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日后的职业选择?或者说,才华在融于后天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后,可以成为一个人职业成功的发力点?
吴继: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如果简单分一下类的话,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其实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即所谓的天才。例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贝多芬、爱因斯坦、图灵……他们所拥有的天赋,在其成年后,会直接影响他们各自的职业选择,并成为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还有一类,他们自幼年起经父母的兴趣培养和才华挖掘后,个人的某种特长或兴趣发展得特别好,以致在成年后,就从业余走向了职业道路。这样的人,无论在我们身边,还是社会上,都不在少数。
但不得不说,还有更多的人,并不能简单借鉴前两类的人生,从天赋或者培养的兴趣中,直接导向职业。就好比,喜欢唱歌的人很多,但能成为宋祖英、周杰伦等量级的,只是很少的人;还有媒体报道,当下一些父母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学围棋,从全国各地举家蜗居在北京某地,让孩子每天接受近10小时的围棋训练,但他们中真正能成为职业棋手的,还不足5%,更不要说是比肩冠军棋手柯洁了。
或许天赋不及前两类人,但事实上每个人生来都会被赋予一些才干、特长,好使我们在群体生活里彼此需要、互相配合。而这些才干,有时似乎没有天才的高智商那么瞩目,以致常被人忽略了它们始终在闪烁的点点星光。举个例子,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里,倾听都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而有些人生来就很会倾听。在一段叙述中,他可以有效抓取对方信息的80%-90%,甚至更多;好为人师,或者说喜当伯乐也是一项能力,这样的人在群体里,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易于帮助其提升自我;另一些人对于比较波动的环境,有一种天然高度的适应能力,无论遭逢怎样的突发状况,他们都能冷静应对、安然处之。再比如具备强烈的竞争性格、乐于对未来进行前瞻性思考与预判、熟稔的沟通能力……才干太多太多了,不一而足。每个人身上一定有一些才干,是无需特别的学习或训练就能表现得特别好的。而一个人后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若能与才干更好地匹配,并在职场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那么他的职业道路或就会走得更顺利且幸福感满怀。
吴继:飞利浦照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经理
海问:那么对于职场人而言,如何去发现自己的才干、优势呢?
吴继:这其实是一个提升自我认知范畴的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说,虽然每个人一定有与生俱来的才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这份与众不同,所以提高自我认知很重要。
如何提高?有种方法是借助一些测评工具,透过专业的工具来帮助自己,发现那个可能深藏不露的自己。但是测评工具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依赖测评做出的判断。除了使用测评工具,还可以试着从这几个路径去思考并发现自己的才干、优势——有哪些事,是你特别渴望去做的;同时,做这些事你可以上手很快,无师自通,做得很好;再者,当你在做这些事时,会特别有幸福感。举个例子,有些人生来学习能力很强,他喜爱接触新鲜事物,绝不浅尝辄止,自有一套学习方法,可以拿下一门门新专业、新爱好;他享受学习的过程,不会让自己长时间处于不在学习的空窗期。如果你符合这种情形,那么“善于学习”就是你的才干。大部分的人,往往会有多个才干、优势,当然这之中一定有一个是最强、最突出的。另外,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诚恳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广纳良言,通过别人的行为来审视自己,也是一种提高自我认识的方法。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的多面和丰富,无法研究透,而提升自我认知,应该是一段必须有自己亲身思考、感知与体悟的过程,别人无法替代你为自己的努力与用心。同时,认知自我也可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有时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
海问:如何有效运用我们的才干、优势,以致助益于找到自己喜爱又适合的职业?
吴继:找寻“既适合又喜欢”的职业,会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个主流话题。客观上是基于当下的人们可以高度自由地选择职业;同时,职业除了供给人们的生活所需之外,对于很多人,它还是一种更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份重要的人生作品。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医生,当她多年前在医学院当学生时曾发现自己不愿与病人相处。一开始她觉得非常惶恐,怀疑起自己的职业选择。但慢慢地她就理清了思路,她喜欢帮助人,但不是重病人;她对成就有不懈的追求,且唯有在见到有形和稳定的进步时,才会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所以后来她选择成为一名皮肤科医生。如今,她每天都在发挥她的优势,以及所热爱的事业。因为她的病人很少病入膏亡,他们的病症暴露在外,同样他们的康复过程也有目共睹。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当你了解了“天生我才”之后,如果可以积极地强化优势,以及在可控范围内避开劣势,那么职业的幸福感将会油然而生,且一直持续。同样的道理,不管你最初是否喜欢你的工作,但只要它能够发挥你的长处,那么彼此间也会“日久见真情”。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有相当实际的意义,就是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你对它的热爱。
同时,对于自己的职业比较模糊,不清楚想要做什么的人,在清晰自己的才干、优势后,会对前景有一番新的认识。每个人拥有的若干特长组合起来,其实可以适合很多领域的不同岗位。比如善于倾听、具备好口才与强大适应能力的人,他可以成为一名记者,也可以是一名销售人员。虽然这两个行业是完全不同的,但细想下,两者在需要的岗位能力上是不是有重合?而在现实中,个体就可以结合才干、优势与自己的兴趣、学习经历中具备的专业技能,进行职业定位。事实上有一点需要打开思路的是,当我们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就好像是置身于一个园子,园中各样的果子都可以吃,而不只是个别的几个。回过头来说,很多人觉得自己不适合现在的工作,有些的确需要“起底大换血”地重起炉灶;但有的时候,他其实只需在组织架构内换一个岗位即可。比如一些善于思考的人,无论对事对人都喜爱进行深入剖析,若他现实的工作每天只是经手琐碎事务,他当然会觉得无趣;而若可以在公司内调换一个发挥他思考特长的岗位,好比撰写文稿,他或许就会充实而有更多成就感。
再者,在明白了自己的才干、优势之后,对于转换行业的把握度也可以大大提高。有些人对职业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将其视为逼近生命的高度;但有些人会觉得,“职业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职业设立的”,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他们会对职业的领域或岗位做不同的调整。而客观上,在不久的未来,可能会越发涌现新行业与新职业,新行业替代旧行业的速度也将加快,某种程度上也要求一部分人有变换职场领域的适应能力。那么你怎么知道自己若换一个行业或岗位,依然能做得出色?一样的原理,是金子总会发光,且会持续地发光。只要你所做的,始终会发挥你的才干、优势,相对来讲,你就能干得出色。就好像是前面说到的记者与销售的例子,是可以发生在一个人的职业轨迹上的。再或者,也可以是从媒体记者转换为养老院的社工,因为始终在发挥其倾听与谅解人的特长。
最后,我想做一点补充,可能不仅仅关于本次的主题。第一,我常常建议不少抱怨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人,切莫因过早定论“我不喜欢、我不适合”,就打着所谓寻找“诗和远方”的旗号,频繁地更换工作。因为熟悉一个行业、一份工作,评估自己适不适合、喜不喜欢,能否持久下去,真的需要时间,也与个人的阅历与成熟度相关。第二,哪怕你已经锁定了自己的才干、优势,如何适配你现实中的工作,仍然需要时间磨合。不少人在进入职场的最初就匹配成功,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会如此。而怎样的一份工作是“既喜欢又适合”,让人在当下有幸福感,除了发挥个人的才干、优势之外,还包括了相当多的因素,比如晋升机会、企业文化、薪酬福利、个人的职业理念……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个体对职业幸福感的感知。所以需要你在真实的处境中,不断地思考、摸索,做平衡的选择。
采访随感
曾听到过一段镌刻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某墓碑上的墓志铭:当我年轻的时候,曾梦想改变这个世界。而当我成熟以后,发现我不能够改变世界,于是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发现我仍然不能改变我的国家,那么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之时,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些事情。然而,谁知道呢?我真是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段话对于今日的主题似乎也有某种借鉴的意义。当我们在期许构建自己的职业目标时,总以为梦越大越美丽。但其实在深谋这一切之前,可能首先需要去做的,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独特之处,然后不断地借由知识与操练予以强化。那么无论志业是否改变得了世界,毋庸置疑,我们定能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