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娟
(旌德县林业局,安徽 宣城 242600)
马尾松壮苗培育技术试验
张爱娟
(旌德县林业局,安徽 宣城 242600)
马尾松壮苗培育是林业生产中一项及其普遍而又极为重要的技术工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认真的经验总结,选择了与壮苗培育最为关联的“基肥,菌种移接,苗木密度”三个技术要素进行了马尾松壮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施足复合肥基肥,以菌根土覆盖苗圃,合理控制苗木密度可以提高马尾松壮苗率。
马尾松;壮苗培育;基肥;菌根土;合理密度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脊薄、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都能成功[1]。马尾松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的好坏,关系到造林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育苗、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马尾松壮苗培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4]。长期以来,旌德县马尾松人工育苗造林成活率不高,在55%~78%之间;生长量较低,年平均生长量仅0.3~0.4 m3,很难达到林木速生丰产水平。究其原因除了栽植质量、时间、气候、立地条件、抚育管理以及修枝等问题外,苗木质量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5]。为解决壮苗率低这一林业生产上的难点,笔者经过几年的努力,收集了马尾松育苗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一些马尾松壮苗培育技术试验对比,现将结果总结于下。
近年,林农育苗,多重施基肥,不用或少用追肥,这不仅有利于节约用工,降低成本,而且对增强苗木抗性,提高产品质量具良好效果,在马尾松育苗中也是如此[6-8]。为探索最佳基肥施用方案,选用复合肥、过磷酸肥和饼肥3种常用基肥进行对比试验。3种肥料的用肥量分别控制为每667m2施200、250和250 kg,每种肥料设5组重复,不同试验组内除使用不同基肥外,其他措施均相同。对苗木进行定期观测,在11月上旬苗木停止生长后,进行每株检测,结果见表1。
旌德县当地马尾松育苗,多以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阳光充足的水稻田轮作为多,通常在年前进行深耕冻土,翌年早春在三犁三耙的基础上做苗床,但此法育苗得不偿失的事例(如苗木瘦弱矮小、劣质、低产等)仍屡屡出现。菌根土与马尾松苗木的生长密切相关[9-10],为探究菌根和壮苗培育的关系,自2010年连续3年进行了苗床菌根菌接种试验。为便于推广应用,接种所用菌根土取材于松苗老圃地或松林表土层(25 cm表土层)。菌根土均匀铺在接种组苗床上(4个重复),一般在5~7 cm,另外设空白对照,在11月上旬苗木停止生长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每株检测,结果见表2。
表1 3种基肥效应试验结果
表2 菌种接种试验结果
苗木的密度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数量和质量[11],在培养壮苗的同时,也确保有一定的数量,从而达到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为达到这一目的,本试验在同样施用200 kg/667m2复合肥作为基肥的条件下,通过分次间苗和秋后定苗,对初始密度均为250株/m2的苗木的出圃量做13~15、11~12、8~10和6~7万株/667m2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不同处理所得苗木质量见表3。
表3 苗木密度试验结果
(1)马尾松育苗施用不同的基肥试验结果,施用复合肥的平均地径0.36 cm,苗高26.1 cm,与对比间差异分别为0.08 cm和6.4 cm;施用磷肥的平均地径0.34 cm,苗高23.4 cm,与对比间差异分别为0.09 cm,5.4 cm;施用饼肥平均地径0.27 cm,苗高18.2 cm,与对比之间的差异为0.01 cm和1.3 cm。3种不同基肥试验结果对比,以复合肥效果最好,有效率达33.3%,磷肥次之,而饼肥最差。综合分析认为:一是马尾松苗木对磷肥敏感性强,主要是磷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12]。二是多元素肥效果优于单元素肥,说明苗木需肥的多样性。三是速效肥较有机肥为好,如使用饼肥宜种施追肥,否则苗木矮针叶出现紫红色,质量下降。
(2)马尾松圃地接菌种实验,接种区与对照区比较,地径差异0.11 cm,苗高差异8.4 cm。对照区(未接种)苗木矮小,针叶短,针叶紫红色,生长势差,很难达到合格苗标准,当年不能出圃。而接种区平均地径0.36 cm,平均苗高26 cm,地径总有效率为44%。菌根菌在土壤中繁殖,分解空气,土壤中固态氮转化为硝态、氨态氮,从而能使苗木直接吸收利用[13],菌根土是马尾松育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3)控制产苗量,可提高苗木质量。有研究资料表明,马尾松壮苗理论产量667m2可逾10万株,最高可达15万株[3],然而在旌德县几十年的实践中未能得到证实,达此产量的壮苗极低。据本试验结果,苗木的密度越低苗木质量越高,以出圃量6~7万株的壮苗率最高。开始每平方保留250株,6月中下旬,通过分次间苗,逐步淘汰劣质苗木,每m2保留200株左右,立秋后定苗,每m2留苗150 ~175株。出圃量6~7万株,一级苗比重可占83%以上。
[1]周政贤.中国马尾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唐效蓉,黄菁,张翼,等.马尾松良种富根壮苗培育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6):95-98.
[3]谢惠琴,张秀华,赵永键,等.马尾松壮苗培育技术试验初报[J]. 福建林业科技,1995,22(4):89-92.
[4]伍家荣,谭著明,汤玉喜,等.马尾松富根壮苗培育技术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1993,20(4):6-12.
[5]严少义.马尾松造林成活率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2011(7):55.
[6]廖云程.八月桂绿化大苗山地培育技术的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6(5):81-83.
[7]刘红艳,刘诗学.马尾松播种育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4,43(4):83-84.
[8]叶火宝,丁新华,何菁.马尾松容器育苗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2009(7):29.
[9]王艺,丁贵杰.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理特征和养分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2):97-102.
[10]高健,汪大船,毕光银.Pt菌根化对马尾松苗木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1997(5):13-14.
[11]陈高杰,秦国峰,吴天林,等.马尾松大田育苗种苗调控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0(1):56-59.
[12]周玮,周运超.不同施肥处理对马尾松幼苗及根际环境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7):19-23.
[13]谢莉华,周建,周政贤.马尾松幼树根系固氮细菌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1997,33(2):57-65.
(责任编辑:杨婷婷)
Experiments on Techniques for Raising Robust Seedlings of Pinus massoniana
ZHANG Aijuan
(Forestry Bureau of Jingde County,Xuancheng 242600,Anhui,China)
Raising robust seedlings of Pinus massoniana is a common and vital technical job in forestry production.In this paper,based on years-long practice and serious summary of experience,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echniques for raising robust seedlings of Pinus massoniana choosing the 3 vital technical factors"base fertilizer,inoculation of mycorrhizal fungi and seedling dens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robust seedlings could be effectively raised with compound fertilizer as base fertilizer,mycorrhizal soil as mulching soil and rational control of seedling desity.
Pinus massoniana;Raising robust seedlings;Base fertilizer,Mycorrhizal soil;Rational density
S791.248
A
2095-0152(2016)04-0026-03
2016-04-20
2016-08-01
张爱娟(1962-),女,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TEL:0563-860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