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乐安联合愈脐胎毒清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2016-11-18 06:25:20胡雪梅张继学李文清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乐安酪酸梭菌

胡雪梅,张继学,李文清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00;2.白银市妇幼保健院,甘肃白银730090)

宝乐安联合愈脐胎毒清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胡雪梅1,张继学2*,李文清1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00;2.白银市妇幼保健院,甘肃白银730090)

目的观察宝乐安联合愈脐胎毒清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1)实验2组出生后5~8天的经皮胆红素检测值明显低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P<0.05);(2)实验2组出现黄疸时间在出生48小时以后的人数比例大于实验1组(P<0.05),出生7天内黄疸消退率高于实验1组(P<0.05),实验2组胎便在出生6小时内排出的人数比例较对照组和实验1组大(P<0.05),实验2组胎便转黄时间在出生24小时内的人数比例高于实验1组(P<0.05)。结论宝乐安联合愈脐胎毒清预防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新生儿黄疸;宝乐安;愈脐胎毒清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足月儿为60%,早期干预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的关键。我院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联合愈脐胎毒清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正常健康新生儿120例,他们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出生体重2 500~4 000 g,母亲均无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及合并症。随机将其分为3组:实验1组(宝乐安组)、实验2组(宝乐安联合愈脐胎毒清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3组新生儿在性别、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实验1组口服宝乐安(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5 g,2次/天,脐带裸露,每日洗澡并消毒脐部;实验2组常规断脐后给予愈脐胎毒清(江西圣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包扎,1次/天,同时口服宝乐安,每次0.5 g,2次/天;对照组出生后不服用任何药物,脐带裸露,每日洗澡并消毒脐部。

1.2.2观察指标采用NA33型经皮黄疸仪测出生1~8天新生儿前额的胆红素值(TcB正常值<221 μmol/L),并记录黄疸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同时记录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定量数据检测指标用(±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3组新生儿胆红素的变化

新出生l~8天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检测显示,出生后3~4天的胆红素逐渐上升,5~6天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实验2组出生后5~8天的经皮胆红素检测值明显低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3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s,μmol/L)

表1 3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s,μmol/L)

组别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人数40 40 40 7~8天t P --1~2天62.6±38.3 61.8±37.9 73.2±38.7 1.428 1.056 3~4天125.6±32.1 116.3±31.3 127.5±40.2 1.785 0.542 5~6天186.8±39.6 146.1±31.9 202.8±48.3 2.356 0.036 156.8±31.5 108.1±28.2 183.4±39.9 2.873 0.023

2.23组新生儿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胎便初排及胎便转黄时间的人数分布对比(见表2~3)

表2 3组新生儿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的人数分布比较[n(%)]

表3 3组新生儿胎便初排及胎便转黄时间的人数分布比较[n(%)]

3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大部分在出生48小时以后,实验2组人数比例较实验1组大(P<0.05);实验1组在出生7天内的黄疸消退率为52.5%,实验2组为9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2组胎便在出生6小时内排出的人数比例较实验1组和对照组大(P<0.05);实验2组胎便转黄在出生24小时内的人数比例为85.0%,实验1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黄疸,本文所指的是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出生后2~3天出现,5~6天达高峰,7~14天消退。如果黄疸持续不退或进一步加重,不进行治疗,胆红素可侵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基底核,发生核黄疸[1],因此对于黄疸应该进行早期干预。国内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很多,比如外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口服酪酸梭菌制剂或茵栀黄颗粒等方法预防治疗母乳性黄疸也很普遍[2-3],但对于中药成分的胎毒清与酪酸梭菌制剂联合使用预防新生儿黄疸未见报道。愈脐胎毒清护脐带是由白色无菌棉布及丝光绒制作而成,由中药配方组成,药芯内含牛黄、黄连、铜藤、蝉衣、麦芽等重要成分,通过贴敷于新生儿脐部,刺激神阕穴来调节促进新生儿脏腑经络的机能活动,并能调整新生儿生理功能,增进其健康发育,可加速新生儿胎便排出,对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疗效[4-5]。口服酪酸梭菌制剂,除直接补充肠道有益菌——酪酸梭菌外,还能分解多糖为低聚糖,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增殖,分泌酪酸菌素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促进正常肠道菌群的快速形成,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6-8]。我院采用外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联合口服酪酸梭菌制剂干预新生儿黄疸,经研究得出,二者联用时新生儿经皮胆红素的均值明显低于实验1组及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2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在出生48小时以后的人数比例明显大于实验1组(P<0.05),出生7天内黄疸消退率为90.0%,与实验1组黄疸消退率(52.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2组新生儿胎便在出生6小时内排出的人数比例大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2组胎便转黄时间在出生24小时内的人数比例为85.0%,与实验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外用愈脐胎毒清后刺激了神阕穴,促进了新生儿脏腑经络的机能活动,加速了新生儿胎便排出,同时口服酪酸梭菌,促进了正常肠道菌群的快速形成,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双重机理降低了新生儿黄疸指数,预防了黄疸的发生。

因此,外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联合口服酪酸梭菌制剂干预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用简单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由于临床样本少,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1]刘芳,杜志芳,郑一博,等.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482例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201-203.

[2]赖静,王新.愈脐胎毒清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120例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56-57.

[3]田淑慧.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茵栀黄联合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52-253.

[4]刘春杏.应用胎毒清行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2,10(6):45-47.

[5]曾海丽.愈脐胎毒清护脐包的临床应用分析与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21(5):78-79.

[6]陈贻骥,刘作义,吴仕孝.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J].儿科药学杂志,2003,9(2):8-10.

[7]王伟烈,金玉萍,程继.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10(8):22-24.

[8]金志彪,柳锡永.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9(2):55-57.

(*通讯作者:张继学)

R195

B

1671-1246(2016)10-0153-02

猜你喜欢
乐安酪酸梭菌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中国饲料(2021年17期)2021-11-02 08:15:10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
江西省乐安老年大学校歌
诗二首
中华魂(2017年3期)2017-11-22 02:01:55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中华魂(2017年5期)2017-11-21 01:53:23
来自银时空的纸条
一种富含酪酸菌发酵豆粕的制备
中国饲料(2016年23期)2016-12-27 03:21:29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