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道

2016-11-18 06:31:52老凡
现代苏州 2016年31期
关键词:苏州人苏州味道

老味道

老凡,十七岁当学徒,后成电气工程师。五十过后,偶有文字见诸报章,《传奇唐伯虎》、《古新郭人物》等书也获出版。平生好吃,且不懒做,竭盼有缘相交诸多同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食”一词,可谓耳熟能详,但“美食家”,大约也就是随着陆文夫先生的小说“美食家”风靡而才为人所乐道。与此同时,“美食”一词也开始有了新的解读,远远超出了“美食佳肴”的物性定义,升格而成了日常生活的一种新概念,甚至有时会成为衡量一个人“品味”的精神尺度。说实话,不太认同。我始终认为,所谓的美食,就是古人所作的“适口为珍”的定义。爱吃臭豆腐的,认为它是一道能给人带来嗅觉、味觉享受的佳肴,不爱吃的,自然掩鼻而去,避之不及,又有谁能定义出它的好坏优劣呢?如果一定找出一个共性,那么“美食”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应该是一种记忆,套用一句大白话,所谓的“美食”,很大程度上说,就是“老味道”!

好食之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喜好品味的,另一类则是陶醉于回味的人。关于这一点,在我阅读有关美食的文章时感觉尤为强烈。如当下声名遐迩的蔡澜,沈宏非等,南吃北尝,各地美食色香味形,甚至典故轶事都能信手拈来,绘声绘色,但读来却很难引起内心的共鸣,因此常会不自觉地把这一类文章作者归之为品味者。另有一类文章,笔下所写食馔,常常是些大饼油条阳春面,青菜萝卜臭豆腐等平常之物,但读来更觉亲切,使人不由联想起外婆烧的红烧肉,大姨晒的甜面酱,嬢嬢熬得奶汤鲫鱼,东山洞庭老饭店的八仙桌。当然,小时候在松鹤楼吃过的松鼠桂鱼,朱鸿兴的菜馒头,黄天源的薄荷糕等等等等,一缕缕鲜香甜糯的好滋味常也会油然而生,随之而至。我个人偏好这一类文章,这种文章更有味道,而且是真正令人回味无穷的老味道,也是我个人对美食的“定义”。

曾在扬州和“富春茶社”的几位集团老总闲聊:“久负盛名的苏州一碗面,为何却总是走不出苏州?许多有志于弘扬于此的名面馆,即便是在同处江南的上海、无锡,开出分店后,结局往往都不很理想”。扬州朋友的答复是:“富春包子”也有这样的窘况。按集团徐总经理的分析,这也许就是地域文化的缘故。作为城市名片之一的富春包子,当然对外地人,尤其是游客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可是在南京,扬州的名片就和其它的城市名片处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失去了地域优势,美食的诱惑自然也就被淡化了许多。徐总的话我认同,苏州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糖果都极受上海人所喜爱,几家老字号在上海也有分店,虽说生意还不错,但上海人还是觉得正宗的苏州老味道还是在苏州,而且还要是观前街上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老味道,其实就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沉淀,具体到人,那就是一种对美食的记忆,在色、香、味、形的背后,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江南佳丽,吴郡繁华。土沃田腴,山温水软。征歌选胜,名流多风月篇;美景良辰,民俗侈岁时之胜。”(袁雪澜《苏州时序赋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丰富的物产,再加上历代文人荟萃,千百年来形成的尚武崇文习俗,使得苏州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不仅具备着多样化和丰富性,而且更加凸显着精致和个性,形成了苏州独有的老味道,它和小桥流水,园林名胜,苏作良工等一样,都是苏州人千百年来奠定出的物化了的城市精神写照。

多年来一直有心想以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的身份,尝试着说说苏州的有关乎食馔佳肴的苏州老味道,结果发现这真不是件容易事。苏州食馔门类涵盖菜肴、点心,饮品、路食、卤食,各门之下又有众多分类,至于各类之下的各式品种更是名目繁多,枚不胜举。而且,苏州的老味道就像早已融入进苏州人的肌肤毛发一样,每一样每一件都有着它充满个性的老味道。真要想有心说清楚,我看谁也没法估量出这部鸿篇巨制会有多大的体量。幸运的是承蒙《现代苏州》厚爱,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给了笔者一个叙说个人美食体验的平台,也让我通过这个平台,结识、结交了一批爱好苏州饮食文化的朋友,于此深表感激。

作为苏州美食的一个分支,有关苏州小吃的叨叨絮絮似乎也该暂告一个段落了。但于我个人而言,似乎对苏州的美食、苏州的传统仍然有着强烈的叙述欲望,甚至是不吐不快。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仍会珍视这宝贵的机会,继续将有关苏州“老味道”的絮叨进行下去,直到朋友们觉得乏味为止。

猜你喜欢
苏州人苏州味道
中秋的味道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现代苏州(2022年8期)2022-05-25 16:52:32
快乐的味道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现代苏州(2020年7期)2020-09-10 10:24:23
夏天的味道
张建霖
雕塑(2016年6期)2017-08-16 06:16:30
苏州一光
一本杂志和她的生活观
现代苏州(2017年21期)2017-01-31 16:07:49
苏州十二忆
苏州杂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1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