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雯 张日昇(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10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父母婚姻问题对子女心理成长的影响及表现——基于箱庭作品特征的视角*
张雯张日昇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北京10010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基于初始箱庭作品的视角,考察父母婚姻问题对子女心理成长的影响及表现。采用实验组VS对照组研究设计,对两组共60名被试的初始箱庭作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实验组大学生的箱庭作品在玩具选择类别和数量、箱庭场景和主题、动沙方式和制作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初始箱庭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验组被试内心不够丰富、防御性强、自我不够稳定、创伤感比较突出等心理特点。
婚姻不忠,箱庭作品特征,初始箱庭。
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很多相关研究表明,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而夫妻作为家庭的基本单位,其婚姻关系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利于子女的心身健康人格形成,而家庭不稳定、父母离异会导致童年或青春期的子女缺乏安全感,在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心理缺陷,使之人格成长出现相应的问题 (孟彬,张炳奎,林涛,2011)。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011)的结果表明,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粗离婚率从1985年的0.44‰上升到2010年的2.00‰,逐渐递增。2008年1月18日 《中国新闻周刊》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结论 “婚外恋”成了头号婚姻杀手。以北京地区为例,海淀法院数据统计: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2764件离婚案中,60%是因为 “第三者”而出现婚姻破裂。婚外恋,又称为婚姻不忠 (marital infidelity),是指一对夫妻中的一方与第三方 (包括虚拟的或真实存在的),发生了短暂、持久的爱情或者性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的出现影响了夫妻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张雯,李晓辉,2012)。
目前,国内关于婚姻不忠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关注当事人及受害者的心理需要,以及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的个性特征、人际关系、情感需要等心理问题。为数不多的心理学研究多采用个案研究范式以正在卷入 “婚外恋”行为的当事人或第三者,或怀疑配偶或证实配偶 “婚外恋”的受害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群体,即卷入 “婚外恋”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子女或老人,他们往往以各种个体化的精神疾病的形式寻求专业咨询和治疗,来处理自身的情绪、认知、行为等心理问题 (张雯,李晓辉,2012)。有研究者发现父母关系的亲密度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情感表达和对婚姻的期待有预测作用,父母关系的矛盾性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恋爱稳定性也有预测作用 (李祖娴,聂衍刚,田婧妤,2009)。此外,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子女 (尤其是女性)在情绪稳定性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展有重要影响(王素然,严贺杰,2010),父母婚姻完整和谐的大学生的适应于焦虑因子得分低于在离散型家庭中长大的大学生 (凌四宝,杨东明,舒曼,2003)。
本研究通过海报招募成长中经历了父母婚姻不忠的大学生,采用深入访谈、制作初始箱庭作品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探讨父母婚姻不忠给子女心理成长带来的影响以及表现。本研究所涉及的婚姻不忠包括大学生的父母其中一方或双方均发生过婚姻不忠行为,发生不忠的形式包含身体上的不忠及情感上的不忠。
2.1被试
实验组:通过在大学校园中张贴海报以及网络宣传等形式,招募家庭经历过婚姻不忠的、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30名大学生 (不限男女)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通过在大学校园中张贴海报以及网络宣传等形式,招募家庭未经历过婚姻不忠的、自愿参与研究的大学生,并对其进行SCL-90的量表筛查,排除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的大学生,选择30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作为对照组。
被试具体信息如下,实验组:男生7名,女生23名,参与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1.43岁,其中有14名被试为其父亲一方发生过婚姻不忠,9名被试为其母亲一方发生过婚姻不忠,另外7名被试为其父母双方均发生过婚姻不忠。对照组:男生9名,女生21名,参与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0.68岁。上述60名学生均表示没有过箱庭制作的体验和治疗的经历。
2.2研究工具
沙箱:是尺寸为 57cm×72cm×7cm木质箱子,内侧是蓝色表示水,箱内装有干净的沙子。
玩具:包括人物类、动植物类、交通工具类、建筑类等。
相机、计时器、箱庭的记录表格等。
2.3研究程序
实验组被试的启动:实验组被试先进行一小时左右的面谈,采用半结构访谈形式,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家庭中曾发生的婚姻不忠事件的具体情况;②该事件发生后给家庭带来的影响;③该事件发生后对自己各方面成长的影响。访谈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理解被试箱庭作品提供信息;二是启动被试的对婚姻不忠事件的心理反应。考虑到咨询的伦理及被试的情感需要,访谈者与箱庭陪伴者为同一人。征得被试许可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在访谈结束后邀请被试制作个体箱庭。
制作初始箱庭步骤如下:
感受沙子,指导语: “请把手放在沙子上,感受沙子的质地、温度、触感”。
制作箱庭作品,指导语:“这里有一个沙箱和许多玩具,请你用它们做个什么,想怎么做都可以”。治疗者不给予任何指导,治疗者陪伴在一旁,对制作过程做简单记录。
体验作品,指导语: “请你用心理解自己创造的内心世界,体验这个世界给你的感受”。
对话交流,治疗者与来访者就箱庭作品进行对话,了解有关作品和心理状态的信息。如 “请说说你的箱庭故事吧”或 “给你的作品起个名字吧”。
拆除作品,对箱庭作品拍照存档后,请来访者拆除作品。
3.1箱庭特征维度界定
对初始箱庭作品的分析,在参照前人有关箱庭特征研究使用的分析维度的基础上 (张雯,张日昇,姜智玲,2011;杜玉春,张日昇,2011;徐洁,张日昇,陈顺森,张雯,2011;孙菲菲,张日昇,徐洁,2008;张雯,张日昇,2013),结合张日昇关于 “大学生箱庭作品特征”的研究结果 (张日昇,2006),将本研究的分析维度界定如下:
①玩具使用的数量和类型:其中数量子维度包括:有生命物和无生命物;类型子维度包括: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交通工具类;建筑物类;家居类;自然类;连接物和障碍物。
②箱庭作品的场景和主题:场景子维度包括:工作场景;生活场景;非现实场景。主题子维度包括: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创伤主题的呈现形式包括:混乱 (随便、无组织的玩具摆放);空乏 (使用极少玩具或玩具缺乏能量和生命感);分裂 (作品各个部分之间鼓励或者分离);限制 (玩具陷入困境或被关押);忽视 (孤立或者失去可支援的能量);俯卧 (玩具被有意摆成倾斜或坠落);受伤(玩具角色已经或正在受到伤害);威胁 (呈现险恶的或者可怕的事件);妨碍 (新的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遭到妨碍);隐藏 (玩具被埋没或隐藏在其他玩具后面)。治愈主题的呈现形式包括:连接 (玩具间连接或者结合);旅程 (沿着小路或围绕中心的运动);能量 (呈现活力、生气和运动);深入(呈现深层的探索或发现);培育 (为成长和发展提供滋养或帮助);变化 (创造性的使用沙和玩具);灵性 (出现宗教和精神的象征);诞生 (新生命的出现);居中 (中心出现协调、平衡与和谐状态);整合 (呈现有组织的结构整体性的情境)。
③沙的使用的频次及方式:动沙方式子维度包括:不碰沙;用工具动沙;用手动沙但无形状;用手随意弄出形状;仔细用手塑型。沙的塑形子维度包括:沙画;挖沙做水;堆沙做山;其他。
④自我像的表现及方式:子维度包括:无自我像;替代性自我像;真实自我像。
⑤箱庭制作的时间。
3.2箱庭特征维度结果
3.2.1玩具使用的数量和类型
按照玩具使用类型子维度统计实验组、对照组被试在每个子维度上的使用数目,分别进行独立组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玩具总数、有生命的玩数、植物类、交通类、家居建筑类、连接物类以及障碍物类的使用数目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玩具总数、有生命玩具数、家居类数、连接物数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另外在无生命玩具数和障碍物数上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其他类型差异不明显。
表1 不同数量和类型玩具使用数目的独立组t检验 (M±SD)
图1为一个实验组被试的箱庭作品,有生命玩具、植物和连接物都比较少,交通类玩具比较多。图2为一个对照组被试的箱庭作品,连接物和有生命玩具比较多。
图1 一名实验组被试的箱庭作品:一触即发
图2 一名对照组被试的箱庭作品:我的故乡
3.2.2箱庭作品的场景和主题
从作品场景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工作场景和非现实场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对照组被试多呈现的是工作和家庭的场景,以描述现实生活场景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为主。而实验组的箱庭作品多呈现出非现实场景,以精神寄托和自我探索为主。从箱庭主题来看,对照组多呈现治愈主题,在箱庭中表现出深入、连接、诞生、整合等主题。而实验组多呈现创伤主题,多表现出混乱、分裂、受伤、妨碍等主题。少数被试只是将自己喜欢的玩具罗列在沙箱之中,无法进行箱庭命名,作品也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主题。
表2 箱庭作品的主题和场景的独立组χ2检验
图3是一名实验组被试的作品,呈现出分裂、限制、孤立等创伤主题。图4是一名对照组被试的作品,呈现出能量、培育、诞生等治愈主题。
图3 一名实验组被试的箱庭作品:隔离
图4 一名对照组被试的箱庭作品:大丰收
3.2.3沙的使用频次和方式
在沙子的表现方式上,研究发现:对照组中大部分被试会选择挖沙做水或堆沙做山,并且交叉选择的被试比较多。而实验组中动沙的被试通常只使用一种表现方式,比较多的是挖沙做水,也有个被试选择挖沙做路,其中 “挖沙做水”和 “堆沙做山”两个维度的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两个组对沙子使用方式上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总的来说实验组创造性、认真塑沙的次数比较少,对沙子的随意性比较大。
表3 沙的使用方式和沙的塑形的独立组χ2检验
3.2.4自我像的表现及方式
图5 一个实验组被试的箱庭作品:无题
图6 一个对照组被试的箱庭作品:渡假
3.2.5箱庭制作的时间
在箱庭制作时间上,二者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实验组被试制作箱庭作品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被试。
表4 箱庭制作时间统计表 (单位:分钟)
3.3访谈资料结果
对30名实验组被试的访谈录音进行转录,再对转录后的文本进行质性分析。考虑到篇幅所限,本研究中只呈现分析后的部分结果,即对个体自身心理成长的影响及表现。具体的编码流程、分析步骤以及详细的文本资料将在另一篇研究报告中阐述。
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认为,家庭中发生过不忠事件对自己的心理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包括以下几种:①与同龄人相比,过早的开始确立恋爱关系;②在恋爱关系中,安全感很差,表现为对伴侣多疑、反复分手/复合、对未来充满担忧、自卑;③可以恋爱,但对婚姻有恐惧;④建立亲密关系有困难,包括爱情和友情;⑤维系长时间的恋爱关系有困难;⑤对 “背叛感”反应强烈,辐射在生活的很多方面;⑥渴望迫切拥有自己的小家庭,拒绝与原生家庭深入的联结;⑦害怕孤独,但又经常独自一人;⑧生活中经常体验到“流浪感”,容易情绪化。
4.1箱庭作品中玩具使用和场景
我在办公室门口往里看了一眼,只有一个有些年纪的老太太带着老花镜正在看作业。我想她应该就是马老师了,可是我却有些胆怯了。突然之间,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联系比大雨里同拼一辆出租车还淡薄。
玩具是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心象的表现和象征语言,数量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来访者内心的丰富程度,在一次箱庭作品中使用过多或过少的玩具可能反映出来访者不同的心理问题 (张雯等,2011)。本研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被试在制作箱庭时使用的玩具数量总数比较少,其中,在有生命玩具数、家居类数、连接物数方面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但在障碍物数上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箱庭作品场景散乱,玩具多无组织地散放在沙箱之中。
对于成长于婚姻不忠家庭大学生来说,家庭所遭遇的背叛和不幸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了阴影,内在世界不够积极、丰满、有安全感,更多感受到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个体所能驾驭的玩具类型和数量都非常有限。障碍物的过多使用暗示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防御性较强,连通性差,自我设阻的行为较多,从而带来更多挫折的关系体验。混乱的箱庭场景往往是来访者内心情绪的表达或问题的展现,也可能是内心冲突对抗的表现。实验组被试比对照组被试呈现出更多混乱的箱庭场景,暗示了他们可能有着更多的发展局限和混乱的心理内容。
4.2箱庭作品中的主题
箱庭作品的主题是对作品所表现出的象征性意义的总括,反映来访者内在心路历程的变化 (申荷永,高岚,2004)。本研究发现,实验组被试在初始箱庭中多出现创伤主题,特别是在混乱、忽视、倒置和攻击等方面。混乱多表现为分散与分裂,非常随意,事先没有基本的规划,物品形状和规则不固定,在箱庭制作过程中相互之间缺少配合和支持,作品呈现混乱无序的场面。分裂在箱庭中表现为箱庭作品缺乏整体性,相互之间被隔开或缺乏联系。倒置与正确放置是一种相反的动作,这也反映出制作者心理的失常。
国外关于婚姻不忠的研究发现,整体上来说,婚姻不忠的后果是负面的,婚姻不忠会引起家庭成员的痛苦,愤怒,脆弱感,情感上和人际上的混乱,背叛感,甚至是暴力倾向,焦虑,抑郁,自杀倾向和一些创伤后应激反应 (PTSD)(Atkins,Yi,&Baucom,2005)。本研究的访谈结果也发现,虽然不忠行为发生在父母身上,较之婚姻关系来说,亲子关系是间接的受害者。但不少子女仍然强调,家庭中发生的不忠事件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创伤感很重。一部分原因是不忠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家庭环境的巨变,不管最终父母选择了离异还是和好,因为不忠产生的关系裂痕都没有被真正的修复,家庭氛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成长中所体验到的窒息感、压力感、逃离感、背叛感一直困扰着子女。另一部分是不忠事件对子女价值观、感情观的影响,对于正值青春期而目睹父母婚姻不忠对子女的影响更大。尽管接受访谈时,很多被试都已经成年,部分被试也有过恋爱经历,但几乎所有的被试都坦诚,自己当前对感情的态度受到了家庭中不忠事件的影响,只不过每个人受到的影响程度和表现出来的结果状态有所不同。箱庭能引发未处理的过去创伤的无意识记忆 (Pearson&Wilson,2001),促进早期记忆的回溯,能引领个人进入重建和修复童年创伤的重要工作 (Kay&Barbara,2010)。因此,箱庭疗法能很好地处理个体因为创伤经历所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 (张雯,张日昇,徐洁,2009;Xu,Zhang,&Zhang,2006)。
4.3箱庭作品中沙子的使用情况
箱庭中的沙子具有联结、沟通意识与无意识的媒介作用,也是心像得以具体化的表达媒介,通过接触沙子可以唤醒我们心中沉睡的原始冲动、梦想、本能 (陈顺森,2013)。在箱庭治疗中,来访者选用干沙还是湿沙,是否触碰沙子,是否使用沙子塑形,接触沙子时是否有情感的唤起等都有不同的意义。不愿意接触沙子意味着来自无意识的害怕,对沙子仔细塑形或随意制作能看出来访者的意志力、目的性、紧张或放松 (Kalff,2007)。塑造沙子者能够使用其内部创造性资源来适应环境,因此,愿意使用沙子来塑造和建构箱庭世界是其心理成熟的标志,不愿意接触沙子反映了个体与母亲元素或自我的中心处于隔离状态 (Bowyer,1970)。
实验组被试在初次面对沙子时显得更为僵硬、呆板,甚至有些抗拒,这是个体回避与自身无意识的沟通和对话的表现。对于大多数实验组被试来说,因为成长于婚姻不幸福的家庭中,父母的婚姻危机会加深其自身的不安全感。父母任何一方婚姻不忠行为给家庭带来的冲击、争吵、随时都有破碎可能的经验,对其成长来说都是不愿触及的创伤体验。这类被试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多地回避可能触动无意识体验的机会,防御性更强,更容易紧张,对关系也更为敏感。
父母婚姻不忠对其子女的心理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以初始箱庭特征作为视角,通过研究发现,与家庭中未经历不忠事件的大学生相比,成长中经历过父母婚姻不忠的大学生的初始箱庭作品在玩具使用类型、箱庭主题、动沙方式以及制作时间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陈顺森.(2013).箱庭疗法摆出心世界.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杜玉春,张日昇.(2011).情感创伤青年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9(3),219-224.
凌四宝,杨东明,舒曼.(2003).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比较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6),91-94.
李祖娴,聂衍刚,田婧妤.(2009).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7(3),270-273.
孟彬,张炳奎,林涛.(2011).父母婚姻状况对子女人格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56(50),2661-2662.
申荷永,高岚.(2004).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菲菲,张日昇,徐洁.(2008).对一名受虐男孩的箱庭治疗.心理与行为研究,6(1),17-22.
王素然,严贺杰.(2010).父母婚姻关系与大学生子女人格相关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32(4),120-121.
徐洁,张日昇,陈顺森,张雯.(2011).复杂哀伤丧亲女孩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9(2),109-114.
张日昇.(2006).箱庭疗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雯,李晓辉.(2012).在中国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及探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6),114-118.
张雯,张日昇.(2013).对一名社交恐怖症青少年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11(6),433-439.
张雯,张日昇,姜智玲.(2011).强迫症状大学生的箱庭作品特征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4),553-557.
张雯,张日昇,徐洁.(2009).强迫思维女大学生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心理科学,(4),886-890.
Atkins,D.C.,Yi,J,Baucom,D.H.,et al.(2005).Infidelity in couples seeking marital therapy.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3),470-473.
Bowyer,R.(1970).TheLowenfeldworldtechnique.London:Pergammon Press.
Kalff,M.(2007).Twenty point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sandplay.Journal of Sandplay Therapy,16(2):17-35.
Kay,B.,&Barbara,M.(2010).sandplay-silent workshop of psyche.Nanjing:Jiangsu education press.
Pearson,M.,&Wilson,H.(2001).Sandplay and Symbol Work. Australia: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Xu,J.,Zhang,R.S.,&Zhang,W.(2007).Case study of sandplay therapy witha 11-year-old girl with selective mutism.Archives of Sandplay Therapy,(20),75-88.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play produ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Experi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and to supply detailed and special information for sandplay therapy for them.Thirty participants in eash group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sked to make initial sandplay and then analyzed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Result showed as following:there we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specially in the dimensions of numbers and categories of sandplay miniatures,sandtray scene and theme,types of touching sand and making time. This indicated that initial sandplay produc-tions could present mental problems and symptom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experi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such as barren inner world,high defensive,unstable self,and more traumatic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 on Offspring'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its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play Products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Experi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
Zhang Wen,Zhang Risheng
(School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Education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Beijing100101;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stitute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
marital infidelity,characteristics of sandplay productions,initial sandplay.
B844
2015-2-28
张日昇,E-mail:risheng@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