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为民,邵 军,孙新文,黄 新,史文军
(1.八师石河子市畜牧兽医站,新疆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 832000;3.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新疆石河子市规模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林为民1,邵军2,孙新文2,黄新3,史文军2
(1.八师石河子市畜牧兽医站,新疆石河子832000;2.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0;3.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奶牛肢蹄病;病种;发病情况;蹄变形;蹄叶炎;蹄底刺伤和挫伤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高发高害的“四大主要疾病”之一,是蹄变形、蹄病和四肢疾病的统称。蹄变形是指由于多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致使蹄角质异常生长,蹄外形发生改变而不同于正常的蹄形,又称变形蹄;蹄病是指蹄部组织病理变化的过程;四肢疾病是指四肢(除蹄部以外)各组织的病理变化。奶牛发生肢蹄病后,生产性能下降,发情与受孕延迟,严重时使用年限大为缩短,甚至被淘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资料显示,一头奶牛每年因肢蹄病造成的损失可达320欧元,其中由于产奶量降低造成的损失最大,占44.9%;其次为过早淘汰,占39.4%[1]。因此,掌握该地区奶牛肢蹄病的发生病种和发病情况,对控制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发展有重大意义。
1.1 调查时间和范围
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调查了石河子地区(垦区)121团、121团东野镇、133团、142团、143团、石总场、147团、148团、150团等地的12个规模牛场,共计5 659头22月龄以上成年奶牛。为了方便叙述,将这12个规模奶牛场进行了编号,分别为1号至12号。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牛场肢蹄病发病既往史。通过访问已退休技术人员,了解当年牛场肢蹄病发病情况。
1.2.2 发病及记录。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奶牛场肢蹄病流行病学调查表》,主要包括调查时间、奶牛场、肢蹄病病种、泌乳阶段、最近2个泌乳期产奶量、近15天治疗情况及采集血液和尿液样品情况等,由奶牛场和片区兽医负责填写。
1.2.3 现场调查。利用多功能电动翻转手术台对12个牛场的成母牛逐一进行修蹄,记录肢蹄病发生的种类和部位,按以下公式计算蹄病总发病率、各种蹄病发病率。肢蹄病总发病率(%)=肢蹄病牛总头数/总牛头数×100;某种蹄病发病率(%)=某种蹄病牛头数/总牛头数×100;蹄变形发生率(%)=蹄变形奶牛头数/总牛头数×100;某蹄病所占比率(%)=某蹄病发病数/肢蹄病总数×100。
1.2.4 统计学方法。将现场修蹄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和Excel 2007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1 肢蹄病总体发病情况
虽然12个规模奶牛场都隶属于一家公司,奶牛饲养管理、圈舍与运动场地面情况、休息、补充“添砖”、挤奶方式、饲养密度等主要情况相似,但由于公司和各个奶牛场领导对修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一,修蹄工作存在差异,导致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亦有不同;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间的数据统计是以全部成母牛做为一个整体,分别记录各个奶牛场肢蹄病发病率(表1)。
通过SPSS 19.0的卡方检验得出,每年修蹄2次、1次以及不修蹄的牛,其蹄发病数差异极显著(P=0.00),说明修蹄可以降低规模奶牛场肢蹄病的发生概率。岳庆磊等[2]研究发现,蹄病的发生与削蹄的有无、次数的多少,以及技术高低有重大关系,不削蹄的、削蹄次数少的,其蹄病的发病率较高。规模奶牛场肢蹄病发病与修蹄次数见表2。
表1 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间的12个规模奶牛场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表2 规模奶牛场肢蹄病发病与修蹄次数统计
2.2 肢蹄病病种及各病种发病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在该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表3)。其中,蹄变形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蹄叶炎,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经显著性检验,发病率较高的6种蹄病依次为蹄变形、蹄叶炎、指(趾)间皮炎、蹄糜烂、蹄底溃疡和白线裂,显著高于(P<0.01或P<0.05)其他蹄病,其他蹄病发病较少。临床图片见图1。
2.3 蹄变形与蹄叶炎的相关性
2013年5月至2015年的2月,在2~11号10个管理、饲养和环境相似的牛场,选择471头蹄部变形的奶牛进行不间断跟踪观察,结果有201头奶牛出现不同程度的蹄病(表4)。
本组实验中,10个牛场总计蹄变形数471头,蹄叶炎发病数166头,通过SPSS 19.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有蹄变形的与患蹄叶炎奶牛数相关性显著(R=0.842,p<0.05)(表5);通过Excel 2007将其数据制出的散点图显示(图2),随着奶牛蹄变形数量的增加,奶牛患蹄叶炎数量呈上升趋势,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这是由于变形蹄角质压迫蹄壁真皮的乳头层和血管层,导致发生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红细胞聚集性增和全血粘度增高,血细胞通过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减小蹄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造成蹄部缺血缺氧,从而使蹄部变形加剧[3]。蹄变形与趾间皮炎、腐蹄病、指(趾)皮肤增生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表3 奶牛肢蹄病病种及各病种发病情况调查统计表
图1 临床肢蹄病图片
表4 奶牛蹄变形与蹄病发病情况统计
表5 奶牛蹄变形与蹄叶炎的发病相关性统计
图2 奶牛蹄变形与蹄叶炎的相关性
在上述相同的10个牛场内,在相同的时间段,选择26~31月龄、不同程度出现蹄叶炎症状的奶牛191头,进行不间断跟踪观察,结果详见表6。蹄叶炎发病奶牛数是191头,其中155头奶牛表现出不同症状的蹄变形,6头表现出趾间皮炎,6头表现出蹄部不同部位腐蹄病,1头奶牛出现右前肢指(趾)皮肤增生。由于此次观察的蹄叶炎病牛群较少,不能有效分组,故未做相关性研究,但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在观察期间,191头蹄叶炎奶牛中有155头出现不同症状的蹄变形,能够看出奶牛蹄叶炎增加了奶牛蹄变形的风险。邓益锋等[4]研究指出,蹄叶炎容易转变为蹄变形。
表6 奶牛蹄叶炎与蹄变形等发病情况统计
2.4 不同月份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
肢蹄病在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3月至6月间的发病数量较多,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表7)。这可能是由于该时期随着气温的升高,运动场冻结的含有较多水份的泥土、粪尿及其他杂物开始融化,地面以下15~40 cm范围内稀泥较多,奶牛蹄部球关节、腕关节和付关节以下长期浸泡在潮湿、污浊的泥水里,造成蹄壳角质软化,加之氨气的腐蚀作用,引起蹄病发生几率较大幅度增加[5]。
2.5 发病数量和胎次的关系
3~6胎次的奶牛发病数较多,其蹄变形和蹄叶炎发病数极显著高于1胎和2胎(P<0.01)(表8)。
通过调查发现,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牛场奶牛肢蹄病平均发病率为37.55%,已逐渐成为危害垦区奶牛业生产效益的重大疾病之一,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通过对奶牛场肢蹄病种的调查,首次临床确诊了14种奶牛肢蹄病,这与京津地区奶牛的肢蹄病病种不同[6],其原因可能是地理环境、气候、饲养管理,等等。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与修蹄次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经常修蹄能明显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通过修蹄能及早发现和处置肢蹄部疾患,减少奶牛肢蹄病的发生。蹄角质异常变形,使真皮层受压迫,循环系统出现障碍,营养物质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增加了蹄叶炎发生的几率;蹄叶炎又恶化了蹄角质营养供给,加剧了蹄变形严重程度,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此次结论与吴树清等[7]提出的“变形蹄牛较正常蹄形牛更易发生蹄病”相符合。蹄变形和蹄叶炎又使蹄抵抗力下降,负重能力降低,遇有外力作用和细菌感染,能够造成白线裂、腐蹄病和指(趾)皮肤增生等蹄病出现,与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似。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胎次与奶牛发生肢蹄病的关系不尽相同,3~6胎次(5~8岁)的奶牛发病较多,占发病奶牛的85.19%以上。这与已发表文献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出入,原因可能是在垦区3胎次以上(即5岁以上)奶牛泌乳量较高,奶牛体内物质代谢旺盛,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因而其发病率也有所提高。全年每个月份均有肢蹄病发生,其中3—6月发病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月份,所以应特别注意该期间的肢蹄病防控。飞节软肿、蹄裂、指(趾)间蜂窝织炎、感染性关节炎、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可能是外力或细菌感染引起,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活环境预防。
表7 不同月份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统计
表8 发病与胎次的关系统计表
[1] 王东源,王玉舜,谷禹,等. 天津地区奶牛蹄病分析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22(2):37-39.
[2] 岳庆磊,李肖. 高产奶牛的修蹄技术及护理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08(10):27-28.
[3] 陈铁桥,谭运华,李秀山,等. 荷斯坦奶牛变形蹄血液流变学的研究[J].中国奶牛,2006(11):27-30.
[4] 邓益锋,仇焕雷,芮荣. 奶牛蹄变形及蹄病发生规律的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3):91-93.
[5] 王海林,舒适,郑家三,等. 黑龙江垦区规模化奶牛场肢蹄病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1):5-6.
[6] 李增强.京津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蹄病影响因素的初步调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7] 吴树清,马刚. 内蒙古包头地区奶牛变形蹄与蹄病的发生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1):9-12.
(责任编辑:杜宪)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Disease Types and Morbidity of Dairy Limb Hoof Disease in Large Scale Farms in Shihezi City of Xinjiang
Lin Weimin1,Shao Jun2,Sun Xinwen2,Huang Xin3,Shi Wenjun2
(1. Shihezi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8th Infantry Division,Shihezi,Xinjiang 832000;2.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0;3.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s,Urumchi,Xinjiang 83000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sease types and morbidity of dairy limb hoof diseases in large scale farms in Shihezi city,a total of 5 659 adult dairy cows from 12 farm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April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orbidity rate of limb hoof disease was 37.55%,14 kinds of diseases were found. The rate of hoof deformity was highest(ratio of 10.90%),followed by laminitis(7.88%),and morbidity by stabbing and contusing the bottom of cow hooves was low(0.05%). The laminitis was easier caused by hoof deformity(P<0.01). On the contrary,the occurrence risk of hoof deformity also increased by laminitis.The dairy limb hoof disease often occurs in March and May per year. The laminitis could be caused by the feed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benefi ciated burden material,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was high in the dairy cows of 3~6 parities.
dairy limb hoof disease;disease types;morbidity situation;hoof deformity;laminitis;stabbing and contusing the bottom of cow hooves
S851.31
B
1005-944X(2016)11-0008-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1.003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市科技计划——垦区奶牛主要肢蹄病发病原因调查与肢蹄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2015ny08)
邵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