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王礞礞
上海具有较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可追溯到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前,奶牛的规模化养殖也有50 年的历史,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2012年,《中国乳业》杂志社对上海市的13 家规模奶牛场进行了问卷调研。从调研结果看,总体上,上海的奶牛养殖业健康科学,成母牛单产、生鲜乳质量、良种培育、奶牛场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推广等方面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55%的奶牛场建于2000年以前,最早的奶牛场建于1957年;45%的奶牛场建于2000年以后。64%的奶牛场的建成时间和投入使用时间是在同1 年,36%的奶牛场的投入使用时间比建成时间晚1 年。
调研的奶牛场的设计规模均在1 000 头以上,最大设计规模为12 000 头。
调研的奶牛场中,国有企业占77% ,联营企业占15% ,私营企业占8% (图1)。
85%的奶牛场拥有自有饲料地,拥有饲料地的奶牛场100%种植玉米,27%额外种植了小麦。但仅有17%的奶牛场表示自有饲料地中提供的玉米和小麦可以100%满足奶牛场对粗饲料的需求。
调研的奶牛场的奶牛存栏数均在1 000 头以上,其中61%的奶牛场奶牛存栏数在1 000~2 000 头之间,15%的奶牛场奶牛头数在2 001~3 000 头之间,3001~4 000 头、4 001~5 000 头和万头以上的奶牛场各占8%(图2)。
奶牛场保持合理的牛群结构有助于维持生产的稳定、效益的提升和高效的管理。各阶段牛群的比例推荐为:犊牛(0~6 月龄)10~15%、后备牛(7 月龄至分娩)30%、成母牛55%~60%(其中干奶牛5%)。调研的奶牛场中,23%的成母牛比例≤50%,46%的奶牛场成母牛比例在51%~60%之间,31%的奶牛场中成母牛比例在70%以上。
图1 奶牛场性质分布
图2 奶牛存栏分布情况
图3 奶牛场人均饲养奶牛情况
根据奶牛场规模大小的不同,奶牛场所拥有的员工数也不同。调研的奶牛场中,人均饲养的奶牛头数高的可达89 头/人,低的仅为8 头/人,平均为18 头/人(图3)。
奶牛场员工年龄层次差异较大,调研发现,50岁以上员工小于10%的奶牛场占31%,在10%~15%的奶牛场占23%,在20%~35%的奶牛场占38%,极个别奶牛场50 岁以上员工比例可达81%,奶牛场员工趋于老龄化。
不同奶牛场员工的人均工资各不相同,最高可到5 500 元/月,最低仅为1 300 多元/月(图4)。
各家奶牛场员工分工明确,均有1 名专职场长。场长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工资为5 000~15 000 元/人•月。奶牛场均根据奶牛场规模的大小配备了不同数量的专职兽医师、配种员、挤奶工和饲养员,人均工资分别为1 800~4 500 元/月、3 200~7 000 元/月、1 700~3 500 元/月和1 600~4 100 元/月。50%以上的奶牛场配备了专职的营养师、质检员、配料送料工;人均工资分别为3 200~6 000 元/月、1 700~4 000 元/月、2 000~3 700 元/月。
调研的奶牛场所养殖的奶牛均为荷斯坦奶牛。除1 家为进口外,其余各家均为自繁自育。奶牛场规模越大,成母牛数越多,所产犊牛数也越多,犊牛的成活率在90%~94%之间的为15%,犊牛的成活率为95%的占38%,大于95%的占46%。母犊牛数约占年产犊牛数的42%~54%。69%的奶牛场给犊牛饲喂代乳粉。奶牛场不出售母牛犊,公犊牛每头的出售价格大部分在280~420 元之间,少数在1 000 元以上。
38%的奶牛场采用国产普通冻精,77%的奶牛场采用进口普通冻精,23%的奶牛场两者都用。23%的奶牛场采用国产性控冻精,38.5%的奶牛场采用进口性控冻精,38.5%奶牛场不用性控冻精。
奶牛场中,经产牛情期受胎率在25%~30%的有15.5%,在40%~50%的有69%,在70%~80%的有15.5%。青年牛情期受胎率普遍高于经产牛情期受胎率,在50%~60%和60%~70%之间的各有38%的奶牛场,大于70%的有23%,最高的奶牛场为99.62%。产犊间隔最长时间为480 天,最短为263 天。平均产奶天数最高为382 天,最低为120 天。31%的奶牛场的年淘汰率在8%~20%,54%的奶牛场淘汰率在21%~30%,15%的奶牛场年淘汰率为30%。
调研的奶牛场中,有25%的奶牛场采用的是散栏饲养,75%的奶牛场采用的是拴系饲养。
奶牛分群的依据主要有产奶量、泌乳期、胎次和年龄。上海的奶牛场大多以前2 个指标进行奶牛分群。
调研奶牛场使用TMR的比例比较高,达到77%,且以立式为主,TMR的品牌一半为司达特。
85%的奶牛场使用卧床,垫料以木屑为主。所有奶牛场均使用了饮水和降温设备。降温设备以风扇和喷淋2 种形式为主,62%的奶牛场2 种方式同时使用,还有23%的奶牛场在风扇的基础上增加了喷雾。
调研的奶牛场粗饲料以苜蓿、羊草、青贮为主。7.7%的奶牛场在粗饲料中补充了秸秆;23%的奶牛场添加了其它品种的粗饲料。苜蓿以进口为主,价格在3 000~3 210 元/吨;羊草均从黑龙江或内蒙古购买,价格在1 400~1 600 元/吨;青贮购买和自种各占一半,价格为250~600 元/吨。
精饲料分进口和国内购买,价格为2 253~3 800 元/吨。
17%的奶牛场饲料中的精粗比大于1,17%的奶牛场等于1,67%的奶牛场饲料精粗比小于1。奶牛日粮中粗饲料的最佳比例是50%~60%,因此,大部分奶牛场饲料的精粗比较为合理。
粪污收集方式分为人工、铲车、水冲和机械刮板4 种。调研的奶牛场以人工粪污收集为主,占77% 。
粪污处理方式主要分为直接还田、做沼气、做有机肥3 种。62%的奶牛场做有机肥;15.5%的奶牛场做沼气;7.7%奶牛场直接还田;还有15.5%的奶牛场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83%的奶牛场粪污处理的收益处于亏损状态;15%的奶牛场粪污处理收益持平;仅有2%的奶牛场表示粪污处理可以盈利。
奶牛场的疾病治疗费用在1~200元/头•年以下的占31%,在201~400元/头•年的占46%,高于401 元/头•年的占23%,其中最高可达651 元/头•年。
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肢蹄病、繁殖类疾病、代谢类疾病、消化类疾病均是奶牛的高发疾病,对奶牛场的养殖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23%的奶牛场认为乳房炎对奶牛场的养殖效益影响最大;38%的奶牛场认为肢蹄病对奶牛场的养殖效益影响最大;31%的奶牛场认为消化类疾病对奶牛场的养殖效益影响最大;7%的奶牛场认为繁殖类疾病对奶牛场效益影响最大。
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在1%~15%之间不等,大多数牛场为3%。多发月份为7~9月的高温潮湿季节。15.5%的奶牛场每头牛的治疗费用在100 元以内;46%的奶牛场每头牛的治疗费用在100~200 元之间;38.5%的奶牛场的治疗费用在200 元以上,最高为1 000 元/头。临床型乳房炎的死亡率都不高,均不到1%。但因为该病而导致淘汰的奶牛数却不在少数,58%的奶牛场在0~10%之间,25%的奶牛场在10%~20%之间,17%的奶牛场达到30%。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31%的奶牛场发病率在10%以下,54%的奶牛场在10%~20%之间,15%的奶牛场发病率高于20%。多发月份仍以7~9月为主,但有的奶牛场全年高发。上海奶牛场用于每头奶牛的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费用,这可能和隐性乳房炎比较难以发现,因而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有关。隐性乳房炎几乎不导致奶牛的死亡,淘汰率也明显低于临床型乳房炎,最高为10%。
调研奶牛场中,肢蹄病发病率小于5%的占31%,在5%~10%之间的占46%,大于10%的占23%。肢蹄病的高发月份为9~10月,可能和上海这几个月潮湿多雨有关。肢蹄病几乎不引起奶牛死亡。55%的奶牛场淘汰率在0%~5%之间,27%的奶牛场淘汰率在5%~10%之间,18%的奶牛场淘汰率大于10%,最高为20%。
繁殖类疾病的发病率在5%以下的奶牛场占17%,发病率在5%~10%的占58%,在11%~15%的占25%;治疗费用在20~400 元/头之间;淘汰率在5%以下的奶牛场占55%,在5%~10%的占27%,在10%~20%的占18%。
代谢类疾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病率比较低,平均为2.5%,最高为5%;治疗费用在15~300 元/头之间;淘汰率平均为4.7%,最高为20%。
消化类疾病的发病率在5%以下的奶牛场占58.0%,发病率在5%~10%的占33.7%,在11%~15%的占8.3%;每头牛的治疗费用在15~350元之间;淘汰率小于10%。
20%的调研奶牛场成母牛年平均单产在6 000~8 000 千克;60%在8 000~10 000 千克;20%在10 000 千克以上(图5)。年单产超过10 000 千克的奶牛头数占泌乳牛的比例各奶牛场差异很大,36.4%的奶牛场比例小于10%,45.5%的奶牛场在10%~30%,18.6%的奶牛场大于30%,最高为48%。
表1 2010年和2011年调研奶牛场直接饲养成本、完全饲养成本和泌乳牛年利润分布情况
上海各奶牛场生鲜乳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含量都比较高,且相差不大。乳脂率在3.27%~3.82%,乳蛋白率在3.00%~3.25%,干物质含量在9.40%~12.71%。卫生指标方面:细菌总数为1 万~17 万CFU/mL,体细胞数为12 万~80 万个/mL。
调研的奶牛场中,85%采用管道式挤奶,采用并列式和提桶式挤奶的奶牛场各为7.7%;还有15%的奶牛场以上几种方式均采用。
挤奶次数都是每天3 次。生产的生鲜乳25.0%卖给了蒙牛,67.0%卖给上海光明,8.0%卖给伊利。生鲜乳的销售价格根据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高低,从3 880~4 500 元/吨不等。调研的奶牛场都采用了第三方检测手段。
直接饲养成本主要包括粗细料和精饲料,生鲜乳生产65%的成本来源于饲料,它直接反应了奶牛的饲养成本。完全饲养成本是指除了直接饲养成本外,还要考虑折旧、人工、利息、水电等因素后的奶牛饲养成本。2010和2011年,调研奶牛场直接饲养成本、完全饲养成本和泌乳牛年利润如表1所示。
调研的奶牛场有42%认为500~1 000 头的奶牛场规模较为理想;58%的奶牛场认为1 000 头以上的奶牛场规模更为理想。50%的奶牛场有扩大奶牛场规模的计划。
国家为了扶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上海的牛场中有85%享受到了国家奶牛良种(冻精)补贴;77%的奶牛场享受到了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购置补贴、奶牛政策保险补贴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补贴;31%的奶牛场享受到了后备母牛补贴;23%的奶牛场享受到了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补贴。
7.1 上海地区的奶牛场的建场时间在2000年前和2000年后的各占一半,规模以千头为主,性质多为国有企业。牛场大多没有足够的饲料地以满足牛场对粗饲料的需要,这和上海城市建设中心正在逐步转向郊区,奶牛养殖用地紧缺有关。早期的奶牛场大多布局不合理,粪尿污染问题突出,和目前所倡导的“种养结合”的理念相违背。因此,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奶牛单产水平,对上海地区的奶牛场来说尤为重要。
7.2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和管理优势。上海与奶业发达国家的交流广泛,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吸引了国外很多优秀人才。但由于奶牛场工作辛苦,工作量大,休假时间少,员工趋于老龄化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极个别奶牛场几乎81%的员工都是50 岁以上。而且奶牛场员工的工资除场长较高外(超过10 000 元/人•月),其它工种最高为6 000 元/人•月,对于像上海这样的高消费城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7.3 上海市民具有较好的饮奶习惯,2011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 300 万人左右,流动人口也有900 多万人,如此庞大的人群,加上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很好的乳制品消费市场,尤其巴氏杀菌奶销量很大。但上海奶牛场泌乳牛亏损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2010年达到17%,2011年也有9%。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上海劳动力成本高,能源和饲料资源缺乏竞争力;而且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价格在近几年不断上涨,水、电、煤气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这些都导致奶牛场成本上升,效益明显下降。
7.4 上海地区夏季高温高湿,严重制约了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奶牛耐寒怕热,荷斯坦奶牛生长适宜温度和适宜湿度分别为10~20 ℃和60%~80%。温度达到25 ℃以上将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温度越高影响越大,最高下降幅度可达50%,而且高温高湿的天气还会导致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和犊牛出生体重下降,同时也增加了奶牛患乳房炎和肢蹄病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