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芬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丁小芬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实践内容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每个学期,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并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形成“高校与小学,教学实践、裁判实践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全程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新模式的提出有助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小学体育教师;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尽管在现行的培养目标下,我国的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模式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但在本文对湖南7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多数高校在培养小学体育教师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延续着传统的守旧模式,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本文所提出的“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实践内容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每个学期,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并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形成“高校与小学,教学实践、裁判实践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全程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新模式的提出有助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一要体现本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的共性。本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既不同于专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也不同于研究生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需使得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甚至可以开设一些微型课程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能力。二要体现本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的个性。小学体育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年龄处于儿童阶段,对于体育课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对各个体育项目的安全性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小学体育教师的实践教学培养中不仅仅要教会小学生各种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安全教育类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体现在:加强学生基本教育技能和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师范性、突出小学体育教育专业性,提高专业化水平。
3.1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
3.1.1创新与实践能力相关的课程内容本着“少而精、新而实、薄而通”的原则,增加实践性、应用性、专题性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传统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仅限于课堂上的学生实践教学,这种锻炼只能在学术将一门技术课基本上学完才能进行实践教学;而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把教学实践贯穿于整个学习周期(4年8个学期),这样使得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完成一堂课的教学。
3.1.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炼出各学科课程中与实践能力有关的课程内容并对提炼的课程内容讲授顺序进行优化,使之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帮助学生“内化”为教师技能。
3.1.3实现全程一体化为学生创建教学技能“实践场”,确保实践能力培养的连续性,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2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环节,而是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它是将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整个大学4年,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实践内容落实到每个学期的每门课程,在不同学期的不同课程教学中侧重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并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训练与竞赛强化相结合”的“全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旨在多角度、多层次、开放性、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的“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图1)
投稿日期:2016-06-16
图1 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分为6个模块:基础实践模块、教学实践模块、裁判模块、实习模块、论文设计模块及第二课堂模块。第1学期的基础实践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教育与训练等简单的被动的实践,逐渐过渡到到教学实践模块,包括教学文件的制定、教材教法的应用、语言表达和动作示范以及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同时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裁判模块也要及时跟上,包括各个课程内裁判实践以及校内外竞赛裁判实践等,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并且教学实践模块裁判模块一直贯穿于8个学期中。在第2、第4、第5学期中,组织学生到小学进行见习、实习,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对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了最直观地感受。每一个学期的实习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要求是逐步加大难度。在第7、第8个学期时,学生要以论文的设计实践为重点,提高科研能力。除此外,在第1~第8个的学期中,第二堂也是不可忽视的实践环节,包括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就实践教学平台而言,从以各课程为实践平台到以社区、乡镇、企业、校内公共体育课、中小学等实践基地为实践平台,拓展了实践平台的外延,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
构建以“全程一体化”为基本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突出体育专业学生的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对其能力上的劣势加以补偿,将实践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阶段,达到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契合,不同模块间的高校接,不断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小学体育教师。
[1]申仁洪,黄甫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14.
[2]王智秋.构建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若干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2(6):70.
[3]韩妍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规格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7):101.
G807.2
A
1674-151X(2016)08-10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5.053
丁小芬,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