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李,钟 翔
(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安徽省高校排球队训练与比赛现状研究
李李,钟翔
(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校排球队的训练以及比赛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每周训练次数少、时间短并且训练方法不够合理;进行全年系统训练的球队非常少;每年参加正规大型的比赛少等结论。并提出一些提高安徽省高校排球队竞技水平的建议。
高校排球队;训练;比赛;现状
1.1研究对象
安徽省高校排球队训练与比赛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从CNKI期刊网检索1988—2016年的体育学术期刊以及在巢湖学院图书馆查阅有关高校排球队训练及比赛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就论文相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信效度检验后,发放问卷。在2016安徽省大学生排球赛期间,对参加普通本科组的近30所高校中的16所高校排球队发放了问卷,并及时回收。
1.2.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2003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2.1安徽省高校排球队训练与比赛现状
2.1.1每周训练时间的安排从表1看,安徽省高校排球运动队每周基本的训练时间和次数都没有办法保证。有关全年训练情况,只有25%的高校能保持全年系统训练,有75%的高校只有在有比赛任务时才进行赛前训练。安徽省大部分的高校是不进行全年系统训练的,仅有的几所全年训练的高校每周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也是明显落后于现代训练与竞赛的要求。通过对全年系统训练的安徽省高校进行调查得出,6.1%的高校每周平均训练的次数为4次,有13.4%的高校为3次,高达49.3%的高校每周平均训练的次数只有2次。12.3%的高校每堂训练课的时间只有60~90min,68.5%的高校每堂训练课为90~120min,只有19.2%的高校训练课的时间达到120~180min。如果按每次训练课为120min,每周平均训练次数达到3次计算的话,那么大多数高校的周训练时间只有360min。很明显,如此少的训练次数和时间没有办法让运动员达到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1.2训练场地与器材排球训练场地与器材是排球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直接影响到训练的质量与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最近几年安徽省各高校为通过教育部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纷纷加大了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所以各高校的运动场地及器材基本都能满足训练要求,在发放问卷的14所高校中都有室内训练馆,这有力地保证了阴雨天的正常训练。并且各个学校的体育馆都会优先保证球队的训练。在对训练器材的调查中发现,安徽省各高校排球训练器材都较充足,排球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上海南华银五星或者是摩腾等质量较好的排球。在运动员的运动装备方面,由于各学校的经费情况不同,有的学校按年度发放,有的学校在重要比赛前发放。训练场地和器材都能保证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2.1.3球队假期集训情况调查显示,安徽省没有常年进行假期集训的高校,87.5%的高校只有比赛任务时才集训,甚至有12.5%的学校从来不进行假期集训。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校只在有比赛任务时才进行假期训练,在没有比赛任务时一般都不进行假期集训。这表明了大部分高校只是在比赛前进行突击训练,只重视训练的短期效应,忽视了长期效应以及训练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表1 运动队的训练情况
投稿日期:2016-07-18
2.1.4安徽省高校排球队的比赛现状安徽省高校排球队的比赛次数非常少,除了每4年1次的省运会高校组外,只有各高校所在市组织的大学生排球联赛。我省到目前只在2016年举办过1次全省大学生排球赛。本次比赛有近60支高校代表队参加了普通本科组、普通专科组、体育专业组的比赛。调查显示,安徽省各个高校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非常少。每年有1次比赛机会的学校多达56.3%;每年有2次和2次以上比赛次数的高校为0%,每年1次比赛次数没有的高校竟然占43.7%。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我省高校排球队长期处于只练不赛的情况下。
调查统计显示,55.5%的高校参加过省级以下比赛,主要是各高校所在市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如芜湖市大学生运动会。有45.5%的球队参加了省级比赛。没有一支球队参加过全国比赛,只有巢湖学院和安徽农业大学参加过几次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由此可见,安徽省高校不仅参加的比赛少而且参加比赛级别低。我们常说训练靠个人,提高靠比赛。训练是学习技术的过程,比赛是学习如何应用技术的过程。平时训练是基础,但要通过比赛检验训练的效果,在比赛中暴露的问题再在平时训练中给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以赛代练”不仅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巩固己有的训练成果,还能使他们更加适应比赛的气氛。但是,目前安徽省高校排球队的比赛次数太少,使球队得不到足够的、大强度的比赛对抗,这种只训不赛的状况严重影响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2.1.5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和心理训练运用情况安徽省高校排球队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普通大学生,并不是高水平运动员,因此他们的学业任务特别重,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学业,又要提高运动成绩,这就需要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要更加合理有效。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5.3%的学生认为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基本合理,有27.4%的学生认为很合理,还有7.3%的学生认为不合理。这说明教练员没有对采用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引起重视。
排球心理训练就是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进行影响,发展运动员各种良好心理品质,使运动员学会在比赛中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各种方法,从而为完成比赛任务做好心理准备。调查显示,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教练员中只有12.5%的经常运用心理训练方法,18.7%的教练员偶尔运用心理训练方法,还有68.8%的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根本不使用心理训练方法。以上数据说明心理训练方法在安徽省高校排球队中没有得到很好使用。
2.2安徽省高校排球队训练及比赛情况对策
2.2.1增加训练时间从前面的调查结果来看,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每周的训练时间短、次数少。我们从运动训练的基本常识中可以知道,一个运动项目在竞赛成绩上要有所提高,创造好的成绩,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要成为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不能少于15h,否则要想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是非常困难的。而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每周的训练时间普遍在6h左右,离15h还差距很远,所以要想提高我省高校排球队水平就必须增加训练时间。
2.2.2增加球队比赛次数从前面的调查数据中可得出,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每年只有1次比赛机会的球队占56%,没有比赛机会的球队高达44%,说明安徽省高校参加比赛的机会太少,我们知道运动竞赛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体育界,对“以赛代练”“赛练结合”“以赛促练”的理念是高度认同的。这在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和田径运动员刘翔的实战中得到过印证。我们知道排球训练目标的达到是受很多种因素影响的,如运动员的现实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潜力、训练的条件以及对手的水平,但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受竞赛的影响。如果没有竞赛,平时的训练将没有任何意义,除此以外竞赛对排球训练也起着反馈的效应。比赛可以考察一段时间的训练成果,通过比赛教练员还能获得很多方面的反馈信息,这样就可以让教练员在以后的训练中解决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知道运动员的能力包括训练能力和比赛能力,比赛是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比赛经验的缺少是影响竞技水平的重要原因。没有比赛可打,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不高,从而影响训练质量,所以要提高我省高校排球水平就必须增加比赛场次,一方面希望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改革完善竞赛制度,尽快把安徽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办成一个常态化的赛事,不能像现在这样几十年办一届。同时需要安徽省排球协会和各个高校借助社会力量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例如,2013年由巢湖学院主办的安徽省大学生排球精英赛就是很好的一种尝试,这个比赛完全市场化运作,通过企业赞助解决了所有的比赛经费。只有建立这种稳定的大学生排球赛制,才能对安徽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2.3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心理训练调查显示,在心理训练运用方面,“经常用”的占12.5%,“偶尔用”的占18.7%,“不运用”高达68.8%。可见,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教练员在训练方法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用心理训练的极少。在训练方法的采用上必须更加科学,如采取多种训练手段和变化各种训练方法。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训练工具,对运动员进行更加科学的训练。要想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运动员不但要具备全面的技术动作,还要有能打硬仗的心理素质做保证,往往在水平相当球队的较量中比拼的就是谁的心理素质过硬,谁就可能获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因此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安徽省高校排球队每周训练次数少、时间短并且训练方法不够合理。能够进行全年系统训练的球队非常少。每年参加正规大型的比赛少,并且各队之间的友谊赛也非常少,这些严重限制了安徽省高校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以上这些因素是导致安徽省高校排球竞技水平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安徽省高校排球竞技水平,教练员就必须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次数。并且必须要进行常年系统训练。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球队参赛次数,尽可能多地进行校际间的交流比赛。同时,教练员还应该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去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徽省高校排球竞技水平。
[1]排球教材编写组.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G842
A
1674-151X(2016)08-04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5.025
2016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ASS2016236)。
李李(1987—),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排球训练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