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成都市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限制因素的阶层比较
张蕾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本文基于休闲限制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影响成都市城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进行阶层比较,场地、自身技能缺乏、时间是不同阶层女性在休闲体育行为参与所面临的共性化限制因素,而阶层较底的女性受制于兴趣、同伴效应、运动中的不舒感所带来的阻碍因素明显高于较高阶层,形成阶层差异。
成都女性;休闲体育;休闲限制;限制因素;比较
传统社会认为女性应该扮演并传递“柔弱、温和、内敛”的形象,并对女性身体和行为有严格的规训,认为女性不应该或不适合去参加有对抗的、激烈的体育活动,社会对女性的这一价值构建导致休闲体育运动参与中很少有女性的身影出现,而这一文化在早期封闭的社会系统中对女性进行不断强化,为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形成了主要障碍。现代社会,伴随着男女平等文化的影响,女性逐渐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空间。女性不仅在社会经济地位上有所提高,在休闲体育的参与上也更加主动和深化。但是传统社会对于女性休闲体育参与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失,而现代社会为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行为的发展又衍生出新的障碍。本文以休闲限制理论为基础,对成都市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限制性因素进行阶层对比。
1.1研究对象
成都市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限制因素的阶层比较。
1.2研究方法
(1)以“女性”“体育”“休闲限制”等收集查阅相关文献20多篇,形成论证的理论基础。(2)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个人社会阶层调查,第2部分为个人休闲体育参与制约因素调查,对问卷采用专家判断与重测法分别进行内容效度与信度检测,内容效度中达到“比较满意”以上的为83%,重测信度为0.78。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66份,有效问卷713份,有效率89.13%。(3)采用SPSS21.0、Excel2003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比较。
2.1社会阶层的界定
所谓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以李强“中国大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为参考,基于地区经济实际最终形成社会阶层地位量表,将社会阶层地位测量标准建立为“教育、职业、收入”的3个维度之上,其中将“教育”细分为7个层面,即博士、硕士、大本、大专、高中(中专、高职、技校)、初中、小学及以下,依次分值为7、6、5、4、3、2、1分。将“职业”细分为7个层面,即企事业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或中级技术人员或中型私营企业主、独资经营者,一般管理人员或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商业、服务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体力劳动工或职员,临时工、无业者,依次分值为7、6、5、4、3、2、1分。将“收入水平”细分为,5000元以上,5000~4500元,4500~4000元,4000~3500元,3500~3000元,3000~2500元,2500元以下,依次分值为7、6、5、4、3、2、1分。综合上述3个维度的综合性得分,3~7分即为社会底层;8~10分即为社会中下层;11~14分即为社会中层、15~17分即为社会中上层18~21分即为社会上层。本研究抽取的成都市800名城市女性综合得分呈现出的阶层分化结构为:社会上层为8位、社会中上层为97位、社会中层为258位、社会中下层为245位、社会下层为105位。
2.2休闲限制理论的界定
Crawford和Godbey(1987年)探究了个体参与休闲的决定过程,通过分析限制因素对休闲偏好和休闲参与的影响,归纳出了3类限制因素,即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邱亚君(2008年)认为,体育参与是休闲体育行为区别于一般的休闲行为的最大特点,在上述“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为框架的休闲限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体验限制”作为影响女性参与休闲体育行为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借鉴邱亚君提出“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4个限制因素作为讨论的基本理论依据。
投稿日期:2016-06-20
3.1成都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在自身限制层面上的阶层差异
“自身限制”是指影响女性对休闲体育参与的一种内在偏好,这一偏好不受外在影响,是决定女性休闲体育行为发展的首要因素。自身限制往往包括个体惰性;自身缺乏对运动技能的了解;休闲体育项目的不感兴趣以及休闲体育参与过程中的个人心理,如害羞感的产生。表1数据可见,城市各阶层女性在自身限制的四个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惰性(31%)、兴趣不足(29.9%)、自身技能缺乏(22.2%)是影响各阶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最主要的3大自我限制因素。此外,还呈现出一定的阶层差异:(1)社会阶层较低的女性因缺乏运动技能而限制其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明显高于其他阶层。(2)社会阶层越低的女性对休闲体育参与的兴趣越低。反之,较高阶层的女性对参与休闲体育中所实现的身体与心理建设的自我认知性上相对较高,兴趣比较强烈。(3)因害羞成为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在社会较底阶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对于较底阶层而言更多的认为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在一个开放性空间中进行身体活动,害怕受到外界周遭的关注而变得敏感不够自信,这一心理为较低阶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形成更多的障碍。
3.2成都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在伙伴限制层面上的阶层差异
“伙伴限制”是指女性在休闲体育行为发展过程中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一种的干预性的因素。休闲体育活动具有个人项目和群体项目的2种类型,如慢走、健身舞属于1个人独立可以完成的范畴,而乒乓球、羽毛球则属于2人或2人以上的搭配才完成的内容。事实上,在女性休闲体育参与中很多个人性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常常是以集体形式来开展的,如当前流行的广场舞、太极拳,多是十几个人以上自发在一起的组织化活动,没有一定的组织和同伴效应,对城市各阶层女性的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常常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伙伴限制”对较高阶层的制约因素最小,随着社会阶层地位的降低,受伙伴限制的制约性影响越大,中国文化一直潜移默化为人们灌输着一种集体观念和大一统精神,但是阶层较高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独立,对自身生活的质量和独立个性化发展的自我意较高,对群体与他人的依赖性较底,在选择休闲体育活动方面也表现出独立理性。
3.3成都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在结构限制层面上的阶层差异
“结构限制”与自身限制相对,是指女性在休闲体育行为参与中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而形成的限制性因素。一般而言,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结构限制往往包括女性闲暇时间的多寡与配置;体育场地配置;天气因素以及运动过程若产生一定消费的负担能力。表2数据是城市各阶层女性在结构限制的四个维度上的结构化体现。很明显,“天气”和“费用”两项原因对女性休闲体育参与中所形成限制影响相对最小,各阶层女性完全可以选择与自身消费能力契合的消费水平。其中各个阶层中都有超过30%以上的人口认为“时间不足”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制约因素。现代城市女性兼顾“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传统社会认为女性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承担家庭各项事务应该承担更多的这一价值取向依然在现代社会持续发酵,在社会和家庭双重责任之下,严重挤压了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此外,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还受制于一定“场地因素”,并呈现出随着阶层地位降低,受场地因素影响的现象越高。高阶女性由于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基于经济条件的缘由对多元化场地的选择相对有优势,而较底阶层更多的被动依赖于公共体育空间的配置。
3.4成都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在体验限制层面上的阶层差异
体验是指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内心感受、体悟或亲身感受。体验限制是指女性在休闲体育参与或参加过程中由于
表1 成都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在自身限制层面上的阶层差异
表2 成都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在结构限制层面上的阶层差异
表3 成都城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在体验限制层面上的阶层差异
受到亲身或外界感官刺激带给自己的一种生理感受或者心理认知而潜在的影响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一种因素。表3可知,与“教练”的接触是否融洽作为限制因素在各个阶层中女性中的体现并不明显,尤其是较底阶层女性参与商业性休闲体育活动的机会不多,与教练的接触较少。休闲体育活动于其他休闲活动相比,它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活动,运动损伤、乳酸增多而导致的肌肉酸痛等状况时有发生,随阶层的降低,这一因素女性中群体中的阻碍因素越高,可将加强科学锻炼的引导。
从“休闲限制理论”的4个层面即“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讨论各阶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受限因素。从自身限制而言,“惰性、兴趣不足、自身技能缺乏”对各阶层休闲体育行为发展的限制成份较大,较底阶层因内心的不自信而造成的害羞心理与兴趣越低而潜在的限制自身休闲体育行为发展的步伐与其他阶层相比更加突出;从结构限制而言;由于现代女性需承担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责任,闲暇时间被大大的挤压,缺乏时间是限制各个阶层参与休闲体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阶层地位的降低,受场地影响的因素越高。从伙伴限制而言,较底阶层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对同伴和组织的依赖性更强,更容易因周边伙伴的的缺乏等原因而影响其对休闲体育的参与,较高阶层女性对休闲体育参与则表现得更加独立自主。从体验限制而言,对活动环境的不适,或因运动中的身体不适而成为阻碍进一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象在较底阶层中表现得相对突出。不同阶层的女性在休闲体育行为参与中面临着不同程度地限制因素,形成不同的阶层差异。
[1]郑杭生,刘精明.转型加速期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划分[J].社会科学研究,2004(2).
[2]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邱亚君,许娇.女性休闲体育限制因素特点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4(1).
G812
A
1674-151X(2016)08-13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5.069
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转型期社会阶层形塑下城市女性休闲体育行为差异之研究——以成都市为个案(编号:11YTYB10)。
张蕾(1981—),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休闲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