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2016-11-17 10:11李海东黄文伟
高教探索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

李海东 黄文伟

摘 要: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当前,广东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迎来了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以标准建设为引领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期。为此,广东于2013年启动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秉承“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理念,全面推动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和现代学徒制的标准研制工作,已完成9个项目的研制,在研项目65个,参与的学校和企业超过200个,参与的教师和企业专家超过1000人,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形成了从供需调研到职业能力分析,再到课程体系建构和标准编制的技术路径,着手开发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初步形成了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并获得了包括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分析报告、标准、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等在内的系列成果。

关键词:广东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

在当今世界,标准往往决定了行业技术路线,并最终决定企业的产品发展方向,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也就是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对职业教育来说,情况也是如此。科学而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方向。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发达的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就是通过开发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对学习成果进行等级评定,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终身教育体系的衔接,并为职业资格在不同国家、不同系统和不同院校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标准研制工作相对滞后,在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效研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以完善制度标准为重点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000余字的要点中 “标准”一词共出现13处;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教学标准体系,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2015年12月教育部启动了15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项目研发工作。可以说,2015年中国职教步入了“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年”。

广东于2013年率先启动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希望通过科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来推动人才培养过程及评价方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职业教育的内部衔接和外部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层面,广东承担了教育部委托的市场营销、运动训练2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研发项目。在省域层面,截至2016年8月,广东先后有74个专业开展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工作,涉及中高职衔接、中高本衔接、现代学徒制及IHK证书本土化等标准研制项目,省财政投入研制经费1000万元,院校配套800万元,初步形成了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路径。

一、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缘起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1]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问题是标准研制的先导,标准研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研制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缘起于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是解决职业教育不能充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问题。当前,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为主题、融合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工业4.0”浪潮正深刻影响着广东,以互联网引领转型升级,主动瞄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形成了广东经济发展新业态。2015年,广东GDP总量为7.28万亿,在全国排名第一,人均GDP67896.82元,超过1万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符合工业4.0时代发展的经济特征。工业4.0在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现有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同时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比如,工业4.0相当于全球化一起生产,这要求一线生产的员工具备对产品的判断和立刻作出决策的能力,因而对从业者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综合能力、素质和前瞻性的要求非常高。在当前广东职业教育尚不能充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历史条件下,对相关企业技术变化、运营方式变化、劳动组织变化等带来的岗位职业能力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将其准确反映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中,可以较好地解决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对接不畅的问题,引导省内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朝着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针对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岗位,开发岗位教学标准,推进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变化,是未来广东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是解决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不畅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包括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直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完整体系,近年来,广东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形式衔接。自2010年开始启动“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以来,全省共有46所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占高职院校的58%,163所中职学校参加中高职衔接试点,占中职学校总数的五分之一,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计划招生数达到7万多人,中职学校参与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学生数量超过20万人。此外,从2013年起,广东先后开始试行专本“3+2”和“2+2”分段培养。2014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高职院校与东莞理工学院等11所本科院校的13个专业开展专本“3+2”分段培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9所本科院校的11个专业开展专本“2+2”分段培养。可以预见,未来广东中高衔接、专本衔接的专业数量和规模还将不断扩大。在中高职、高职本科衔接试点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广东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趋同、课程内容重叠等问题也日益突显,如何从形式对接转向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质对接,是提升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这就需要通过研制中高本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标准给予准确界定。

三是解决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差异较大,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不同学校同一专业虽然需要体现学校自身及所在区域特色,但在人才培养规格核心指标如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结构、基本资源配置、人才评价等方面应基本一致,如果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规格五花八门,则会导致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理解、不认同。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会考虑专业培养之外的因素,如是否党员、是否学生干部、有无企业实践经验等,这种混乱的局面最终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下降,致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断减弱,从而削弱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当前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不相同、互不对接,这种情形只有通过研制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才能予以改变。也就是说,只有在建立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持相对统一,做到既特色鲜明又规范可控。

四是广东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需要标准先行。近几年,广东逐渐步入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政策层面,《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制订;在实践层面,广东与英国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上的合作,以及与德国在IHK职业资格证书引进上的交流,都迫切需要学习借鉴相关专业的国际标准,通过国际标准本土化,使之符合广东实际并真正落地,从而提高广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广东特色、国际水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构建见图1。

二、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内部结构

职业教育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而颁发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整体上看,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应包括职业院校设置标准、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人才评价标准、教师专业标准、BTEC证书标准、IHK证书标准等。其中,职业院校设置标准、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是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师专业标准是行业技术标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BTEC证书标准、IHK证书标准等是国际证书标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人才评价标准是行业技术标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则是行业技术标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供需矛盾、国际证书标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因而位于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核心地位(本研究中的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主要围绕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展开)。见图2。

三、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总体思路

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总体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力核心、系统培养。能力核心、系统培养是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衔接贯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面向学生职业生涯成长,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分级培养人才。重点在于根据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级教育所对应的不同层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明确各层级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系统规划和设计中职、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2]只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才能体现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本质,及时回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岗位及能力需求变化;只有以系统培养为指导,才能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进阶,才能实现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三个层级教育基于职业能力进阶的实质性衔接,并与终身教育对接。

二是价值本体、集成创新。所谓价值本体,就是价值上归根到底的“应该”或“应该是”,即“世界归根到底应该是什么”或“人归根到底应该把什么作为价值上的阿基米德点”的问题。[3]在职业教育领域,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也要遵循价值本体思路,明确职业教育归根到底应该是人的职业成长教育,而非就业教育或简单培训,应该把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可能涉及的职业能力及素质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阿基米德点。所谓集成创新,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当前国内流行的“互联网+”理念就是一种典型的集成创新形式,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彼此选择、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集成创新概念虽然主要用于产业界,但也适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它强调灵活性,重视质量和产品多样化,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范化、多元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要遵循集成创新思路,在价值本体(主要是“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职业能力进阶系统及相应的职业生涯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要素(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英国、德国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国际标准引入模式等)的选择与集成,在人才培养规范化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培养。

三是需求导向,重点突破。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兼具职业与教育双重属性,并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特征。一方面,职业教育必须满足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现有的职业教育供给出发,重点突破那些不能满足受教育者学习及产业发展需求的薄弱环节,这种需求可以通过供需调研体现在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之中。

四是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应坚持国际合作方向,积极与国际先进的现代职业标准对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充分利用英国、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相关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标准的研制工作,以确保标准研制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方法路径

基于上述思路,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针对性地开发出了系列方法,并将方法的运用建立在配套的制度框架内。

一是供需调研、明确方向。在职业教育领域,供需调研是一种通过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受教育者需求)的对比分析,明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找出对策的一种实证调研方法。通过供需调研可以将现有职业教育规模、教师、课程、教学、评价等供给情况,与相关行业人才需求、能力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岗位变化以及学生需求等进行比较,进而明确标准研制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标准研制的目标方向,围绕相关专业的目标岗位群与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能力学习模块。

二是分解能力、突出重点。在供需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职业能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其作为区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及对应岗位的工具。“二维四步五解”的职业能力分析就是研制团队根据国内外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结合广东省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具体要求,总结提炼出的一种本土化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它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通过专业对接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细分为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细分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细分为职业能力四个步骤,最后从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五个方面解析职业能力。[4]通过能力分解,有效地将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特别是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显性化,为后续的课程体系建构及课程内容开发奠定基础。

三是课程转换、实现对接。以前期的供需调研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分析为重要依据,在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能力到课程的转换,可以实现工作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课程转换的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及卡片张贴法,前者是集中有关专业的教育专家召开专题会议,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案。后者是将每个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做成一张张卡片,张贴在每门课程中,以实现能力到课程的转换。课程转换的方式包括直接转换、组合转换和提炼转换。直接转换就是将一个工作项目转换为一门课程;组合转换就是将多个工作项目组合成一门课程;提炼转换即课程与某些工作项目、某个工作任务或某些职业能力点对应,但这些项目、任务和能力点并不是课程的全部。

四是编写标准、固化成果。将能力转换为课程之后,开展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制便水到渠成。首先是专业教学标准,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资源配置及实施建议4个层面,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规范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包括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建议等内容;其次是核心课程标准,通过设立中高职衔接课程,围绕能力进阶一体化设计中高职课程内容;通过明确专业核心课、方向课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起到固化前期供需调研、能力分解、课程转换成果的作用。核心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结构、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内容。

五是开发教材、注重实施。课程标准是教材开发的重要依据,教材则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再组织。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特别明确了相关课程的学习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及知识、技能、态度等要求,依据该标准并结合中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将专业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编写出相应的课程教材和数字化课程资源,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以相关专业工作项目为主线、工作任务为引导、相关活动为基础,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将标准中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反映在课程和教材开发上。

“十三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将成为广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整合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行业企业资源,高质量研制中职-高职、高职-应用本科衔接互通的标准框架体系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探索研制现代学徒制系列标准[5],成为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热点、新亮点和新动力。未来5年,广东的标准研制工作重点将会逐渐转移到标准的完善和推广方面,这样既可以有效指导省内各个学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又可以不断修正现有的标准,形成标准研制的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王敏华.标准化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3:20.

[2][4]杜怡萍,李海东.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能力到课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9,53.

[3]徐长福.马克思的实践首先是一个价值本体概念[J].哲学动态,2003(6):10.

[5]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EB/OL].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01/t20150127_566766.html,2015-01-23.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
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
浅谈工厂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汽车服务类专业学生实景“4S店”实训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