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 郑悦
一批以“新中产阶层”为主要用户群的创业项目,雨后春笋般活跃在大众视线之中,不少专注于早期投资的风投机构已经将“中产阶层生活方式”作为主要关注和投资的方向。
就连最新的一期《经济学人》杂志都忍不住讨论中国的新中产,毕竟“这个阶层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尚未出现”。从2015年年中开始,新中产和消费升级成为诸多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的热词。2016年普遍被认为是新中产消费的元年。
新中产的崛起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热爱旅行,但不以扫货为目的,而是开拓视野;热爱运动,但不是追逐高尔夫等贵族运动,而是坚持跑步、徒步等体育运动;热爱时尚,但不是以拥有奢侈品为荣,而是有独特的品味;热爱环保,但不以作秀,而是从垃圾分类、救助贫困生开始。
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中产正在崛起。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认为,新中产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家庭。而根据估算,中国中产的人数在未来20年将从2.3亿人增加到6.3亿人。
相较于“屌丝”的生意以规模取胜,中产阶层无疑“含金量”更高,但投资,创业服务这个^群的项目,如何胜券在握?
比如,这群人是传统概念上的“有钱人”吗?他们在哪里?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新中产”有什么特别的消费习惯?针对“中产”的个性化服务和规模化收益之间是否矛盾?
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对创业者还是风投机构,都在兴奋和忐忑地求解中。可以预见的是,这批快速庞大的人群因其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带动了消费市场的转型,高价值产品的消费将加速增长。BCG的报告显示,婴幼儿用品、消费电子产品和金融服务依然是消费者最愿意升级消费的前三大品类,而个人护理产品(比如护肤品和美容产品)以及旅游独家产品的排名正在上升。
再往资本链条的上游追溯,中国社会的富裕阶层(包括大众富裕阶层和高净值人群)正在开始成为创投热潮“隐形的手”。一些投资理念进化更快的富裕人群,正从过去的“快进快出”粗放型投资开始尝试“长线投资”,作为其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将投资目光投向比如TMT、医疗和新金融产业等主题的投资基金。
在此之前,这个群体最主要的财富积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股市和楼市的高增长。
一些创新型的投资机构已开始尝试与传统VC不同的运作管理模式,比如拥有100万元人民币资产,即可能成为基金有限合伙人(LP),此前LP的入场资格一般最低是600万元及以上,如此一来,包括互联网中高层在内的更多有专业领域资源的个人,将可以参与到早期投资之中。
但这些还都只是开始。要改变中国富裕阶层的投资心态和追逐产品的习惯,绝非一蹴而就的事。中国创投环境亟待成熟,投资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等等,都将深深影响这一天的到来:通过股权投资,广大投资者合力打造明天的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