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石屋说石》

2016-11-17 10:31
中华奇石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石界石屋祝寿

在赏石界大家所熟知的侯桂林先生与石为友,拜石为师,赏石启智,寻石问道,一路走来,成绩斐然,继2010年出版论石专著《与石共语》后,时隔五年,又写出二十余万字,并配以300多幅彩图的煌煌巨著:《文源石屋说石》,2016年8月由北京线装书局正式出版发行。

《文源石屋说石》,集中了侯先生近五年来对奇石、对赏石有关问题负责任的思考与探讨。尤其是第一章“回归古典,感恩本真”,既是作者多年来个人赏石的精神源头的总结概括,也可以看作本书的主旨纲领。作者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中国赏石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经典理念,并且一再着重强调与重申:石界要回归古典石文化的本真——乐山乐水,敬畏自然,生万物而不私,育万物而不倦,利万物而不争。与石结友,拜石为师,尚德励志,羞沾名利,托石寄情,善于题咏等核心价值观及其理念,这不啻一声响雷,直击当下赏石界普遍存在的重石轻文、厚金薄情、追名逐利、有失德性的庸俗浮躁之风,切中了石界的要害,道出了作者心中探寻已久的石道。书中以下各章正是对石道的具体细微的阐发和论证,相信读者读后会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全书共分七章,内容丰富,体例灵活,图文并茂,编排有度,形式活泼,印制精良。有一般论石著作的赏心悦目,更有一般论石著作所缺乏的真知灼见和理论深度。其中既有对古典四大名石及黄河石的重新认识与推崇,也有对赏石理论框架的重新建构,也有对创立赏石艺术学的热心倡导,还有对小品组合创作方式的探讨推广,更有对尊重打磨石地位的呼吁。这些理论一经发表,一段时间内曾为石界理论的热点与风尚。因此本书极具赏石理论引导启发性,是进入石界,提升赏石境界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虽然名为《说石》,其实是作者与石头和石友浓烈真挚情感的记录。作为一位爱石人,一日不可无石,收藏鉴赏奇石就成为侯先生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论石而石中有情,石中有爱,在本书中作者营造的石头的世界里彰显了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

“立足三晋”一章,记录了侯先生对家乡赏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无论是对垣曲日月石的探寻,历山梅花石的欣赏,为切割打磨石的正名,还是陵川千层石、霍州雪浪石等探寻,“石魂木韵”家居赏石的深入探讨等等,都是侯老为家乡石文化鼓与呼的不懈努力。这一章中十几篇语短情长的即席发言,很有文献资料价值,见证了侯先生和山西各地乃至全国石友的交流,篇篇精彩,句句含情,饱含欣赏、鼓励之情又富有卓越见解。

“石寿而康”一章,记录了侯先生八十大寿的温馨场面,一块块祝寿纪念石,一幅幅祝寿书画,一首首祝寿诗,见证了侯老与各地石友之间的珍贵情谊,读来让人特别感动。这一章真实再现了石友们的高雅生活情趣与纯洁友情。从内容上讲,在一般论石专著中并无此篇章,看似本书的花絮,恰是本书之独特之处和最为精彩的篇章和亮点之一。因石结缘,以石交友,赏石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生活处处有石头,石头处处结情谊,正是作者所倡导的古典石文化母题中的应有之义。

“石屋小语”一章,是作者赏石悟石的点滴感悟。分为说石、悟石、读石、咏石四节,无论是说石的知识性、悟石的哲理性,还是读石的启发性、咏石的文学性,都是作者多年来总结的赏石领域的真知灼见。语淡情浓,语简义深,颇为耐读,相信会给读者留下诸多的人生启迪。

在本书最后的附录中,作者将自己80年的人生经历做了概括介绍,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供稿:《名堂文库》

猜你喜欢
石界石屋祝寿
群仙祝寿图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石屋(散文)
这场战“疫”,赏石人在行动
——石界抗疫系列报道
纪念石友马鸿斌
外婆的祝寿野餐会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群贤毕至,共创石界盛事——中国(武汉)首届观赏石·珠宝·科普国际文化节在武汉客厅举办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