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版物,一向喜欢,那些为大展特展而出的专辑和图录尤其好,常能从中知道一些平日不太会注意,或别处无法知道的事。
武侠和历史小说里常听说奏折,密折,朱批,圣旨,国书,所以每逢在图册里遇到,总是看得兴致盎然。
看大臣对皇上讲话的语气,虽然官样文章,也能窥见人物的性情。至于皇帝的朱批,不仅看文辞,也看笔迹,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品味。
有一封湖广总督杨宗仁雍正元年三月初九日的请安折,没有事情要汇报,就是单纯的请安。雍正皇帝批了“朕安”,却把原折中的“奴才”二字涂掉,改为“臣”,并且批示:“向后称臣得体”。清朝满汉有别,满族人对皇上称奴才,汉人没资格。汉军旗的人,本来觉得可以同满人一体对待的,看曹寅的几份折子,都是称臣,年羹尧的亦然。不知规矩究竟如何。
由此想到,慈禧当年放话,说什么“宁赠友邦,勿与家奴”,要么是我们理解有误,要么就是她老人家也不太清楚奴才的确切意思。
曹寅家虽是汉人,和康熙的关系实非一般,记得史景迁的《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中,讲了一些奏折的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是,康熙总爱让曹寅当包打听,讲一些当地官僚的家庭私事,平日的言谈,以及民间传闻。在这封奏折里,曹寅报告了苏杭织造捐资平抑米价和洪武陵墓塌陷两件事,康熙的朱批说:“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折来奏。”
唉,皇帝也喜欢闲话,这下子,我们也心安理得了。
还有一件奏折,是曹寅恭贺朝廷荡平葛尔丹叛乱的。康熙对亲自领兵这件事非常得意,忍不住写了一大段:
“朕亲统六军,过少(沙)漠瀚海,北征葛尔旦。皆赖上天之眷佑,旬有三日内,将厄鲁特杀尽灭绝,北方如无烽火,天下再不言兵矣。”
很多人以为一旦做了皇帝,万事都该满足,其实不然。
唐朝有位皇帝,唐宣宗,痴迷文学,喜欢白居易。他大概觉得,当皇帝,那是凭出身,算不得本事。进士凭真功夫,那才是人中龙凤。宣宗没法子去应试考进士,只好在内廷自己玩,题名为“乡贡进士李道龙”。他的真名叫李忱。
康熙英明,性情算是平和。雍正也英明,为人极严厉。读他的朱批,浑身紧张。想李卫田文镜那些人,善始善终,真不容易。
台北故宫所藏的清廷硃批奏折15.8万多件,我虽对清史一窍不通,还是无限神往,无他,好玩!
(选自《往书记》/张宗子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