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先生与我家的几则往事

2016-11-17 18:35杨眉
读书文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石墙江津陈先生

杨眉

从称谓说起

江津前清进士杨鲁丞,是我的高祖父。故居是鹤山坪上麻柳乡的石墙院,人称进士府 (因为进士府有双重石墙包围,故被叫作石墙院) 。后来由于子孙繁衍,进士的后人便分居四处,除石墙院外,还有相距不远的卷洞门、小屋基和牌坊。我儿时就住在牌坊。

1939年的春天,经当时农工银行的邓燮康先生介绍,石墙院住进了一对老夫少妻,老的已年过花甲,少的不过三十出头。

当时,我家祖孙三代,都称男房客为陈先生(据说他本人不让我们称陈老先生);对女房客就有两个称呼,当着陈先生的面,只能称陈姨太,背了陈先生,就称陈太太。熟悉了,就简呼陈太。

我在读小学,记得有次不注意,当着陈先生的面呼女房客为陈太太,陈先生立即纠正,要我喊陈姨太。

当时,只知陈先生是大教授、大文豪,却不知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曾连任过五届党的总书记。凭直觉,只觉得这老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陈先生为什么会住进石墙院

陈先生为什么会住进石墙院?听我家长辈讲:陈先生住进石墙院,不单是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更主要的另有一个缘故。

陈先生与邓燮康先生友好,邓先生与我幺叔公杨学渊又是知交。当陈先生逃亡到了重庆,一天,在一书肆购得我高祖父的 《群经大义》 和研究小学 (文字学)的手稿,认为很有价值,应该整理出版。陈先生从邓先生那里,打听到我高祖父杨鲁丞的故居在江津鹤山坪石墙院,便由邓先生出面找我幺叔公杨学渊商量,让陈先生住进了石墙院,以便让他翻阅我高祖父的藏书和整理我高祖父的遗著。陈先生夫妇住进石墙院后,我们杨家老老少少都十分欢迎他夫妇,主客之间,以礼相待,相处融洽。

后来得知,经陈先生整理的部分手稿,由当时迁到白沙的国立编译馆出版过,但我家未见过此书。

陈先生曾几次来我家做客

陈太姓潘 (后来才得知她的名字叫兰珍),住的时间一长,便和我母亲很友好。距我家牌坊不到两里路的双石桥是个赶二、五、八的乡场。陈太常来赶场购物,有时便顺道来我家吃午饭。记得陈先生也到过我家几次。陈太对我母亲讲,陈先生很喜欢吃我母亲泡的时鲜跳水咸菜和我母亲亲手包的皮蛋,称赞我母亲包的皮蛋是艺术食品,透明的蛋清上鲜明地现出小鱼、小虾和水草,看去,像一幅幅天然的图画。

可能是为了回报我母亲的多次馈赠,陈先生得知我幼年丧父,便义务地指导我作文。他要我珍惜时光,要我多读书多背诵。陈先生对我讲,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经验之谈,讲得很有道理。他要我母亲督促我熟读 《千家诗》 和 《唐诗三百首》。

陈先生曾为我家写过两幅条幅

陈先生来我家做客,很随和,大人和孩子都愿意和他说话。陈先生说话带安徽方音,有时叫人听不大懂。

有次,陈先生在我家客堂欣赏挂在壁上的郑板桥的竹石、王宫午的墨龙和刘芳六的刘海戏蟾时,我母亲因听人讲陈先生的字写得好,便请他为我家写两幅字,陈先生慨然允诺。不久,陈太来双石场赶场,便为我家捎来了两幅条幅。一幅写的是李白的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另一幅写的是朱熹的《绝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后来我母亲对我说,据陈太讲,《绝句》 这幅是陈先生让我母亲用来挂在我的书房要我牢记的。

土改中,我家所有字画,皆散失。

陈先生介绍我到聚奎中学读书

当时,江津有两所名校,一所是公立江津中学,一所是私立聚奎中学。时值抗战时期,为躲空袭,江津中学迁到油溪。两校同日招生,学生只能选考一所。我在江津城南的育才小学毕业后,荣幸地考上了江津中学。我母亲为了感谢陈先生指导过我作文,在庆贺酒时,也请了陈先生夫妇。席间,陈先生对我母亲说:“何不让孩子读聚奎中学,那里环境清幽,名教员多,是育人的好地方。”我母亲回言:报考了江津中学,就不能报考聚奎中学。陈先生便主动答应由他写信给邓燮康先生,介绍我去聚奎中学。在陈先生夫妇的劝说下,我母亲果然送我去了白沙,免考进了聚奎中学初中十六班,教国文的就是和陈先生很友好的周光年 (周光召的胞兄) 校长。

“文革”期间,红卫兵抄出了陈先生为我写的这封介绍信,让我吃尽了写小字 (写交待) 的苦头。

陈先生遇盗后出面为我家担保

1940年秋天,陈先生石墙院寓所被盗。

据家人讲,贼人将盗得的陈先生刚写成的厚厚的一册书稿,在后园的大柏树下用火烧掉,只剩下书脊。陈先生非常气愤,报告了县府。县府让宪兵团派人到了鹤山坪,借口清查,便到处抄家。因为陈先生出面为我家担保,我们杨氏四家,才得免于灾祸。

陈先生呕心沥血写成的书稿丢了,不但痛心疾首,同时又夜以继日地忙于从头整理草稿,可惜书未成而人已殁。至于烧的是什么书,至今还是个谜。

往事历历。得编者诚恳约稿,一种心情让我到陈独秀先生墓前,遂有 《水调歌头·凭吊江津陈独秀先生墓》 之作。兹引作结,词曰:

独秀先生死,安葬几江滨。鼎山五月,风景绮丽动游人。约得二三知己,携带香茗美酒,凭吊奠空坟。杜宇声声里,花雨落缤纷。

忆儿时,家鹤岭,近为邻。音容笑貌,回首已过六旬春。幸喜今朝盛世,历史遵从事实,功过两分存。称赞当年勇,五四咤风云。

(选自《陈独秀印象》/丁晓平 编选/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猜你喜欢
石墙江津陈先生
永远的怀念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微型钢管桩拦石墙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的应用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