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睿,周洪澜,高宝山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吉林 长春130021)
*通讯作者
膀胱腺癌2例报告
王明睿,周洪澜,高宝山*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吉林 长春130021)
膀胱腺癌发病率低,仅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2%[1]。膀胱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特殊,具有明显的浸润性和转移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并不乐观。现总结本中心经手术治疗的2例膀胱腺癌患者,并回顾性分析膀胱腺癌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1,女,67岁,因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15天入院。泌尿系彩超:膀胱腔内可见一32 mm×21 mm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周围散在点状血流信号。磁共振盆腔平扫:膀胱前壁中线区可见团块影,大小约3.2 cm,T1WI呈等及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病变向膀胱外突出,与脐尿管分界不清(图1)。膀胱镜检查:膀胱前壁偏右侧可见一直径约2.5 cm的暗红色球形肿物,表面附着坏死物质,部分呈滤泡样改变。
病例2,男,47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伴尿痛1个月入院。既往膀胱结石病史,26年前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泌尿系彩超:膀胱左后壁见一中等略强回声,大小15.7 mm×4.8 mm,改变体位未见明显移动,与前列腺分界欠清,其内未见明显血流。磁共振盆腔平扫:膀胱腔内见结节样异常信号影,大小约9.0 mm×5.0 mm,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与膀胱后壁分界不清。双侧精囊腺信号减低。双侧腹股沟区、双侧髂血管旁见多个结节,大小约4.0 mm-9.0 mm(图2)。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尿道内口6点处可见一肿物,大小约15 mm×15 mm,宽基底,肿物表面光滑。膀胱镜下留取病理提示:膀胱中分化腺癌。
1.2 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
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膀胱顶底壁交界处有大小约30 mm×25 mm×25 mm肿瘤,突入膀胱,表面有出血及坏死组织附着,质地偏硬。距肿瘤2 cm处用电刀环形切开膀胱黏膜、肌层直至显露脂肪,肿瘤附着于腹膜,围绕肿瘤切除腹膜,并向脐部切除,寻找到脐尿管,近脐部高位切断。将膀胱肿瘤处全层膀胱壁连同覆盖腹膜、部分脐尿管一并切除。术后剖开肿物,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术后病理:粘液腺癌,侵及膀胱结缔组织。肿瘤体积30 mm×25 mm×25 m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神经可见癌浸润,脉管未见癌浸润,周切缘未见癌浸润(图3)。免疫组化:CK20(+),CK7(-),Villin(+),β-catenin(浆+)。
病例2:行经腹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回肠膀胱术。术后剖开膀胱,距尿道切缘34 mm,距左侧输尿管开口40 mm,距右侧输尿管开口5 mm,膀胱底壁见一肿物,大小约8.0 mm×6.0 mm×5.0 mm,切面淡褐色,实性、质脆。术后病理:膀胱腺癌,中分化,侵及上皮下结缔组织,脉管及神经未见癌浸润(图4)。免疫组化:CK20(+),CK7(灶状+),KI-67(+40%),Villin(+),CDX-2(部分+),β-catenin(细胞质+)。
2.1 膀胱腺癌的组织来源及分类
膀胱腺癌根据其组织来源不同被分为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和继发性膀胱腺癌[2]。根据肿瘤的病理特点,又可将膀胱腺癌分为黏液腺癌、乳头状癌、印戒细胞癌、非特异性癌及混合性癌五类。目前认为膀胱腺癌的组织来源有三种:①胚胎脐尿管残留:肿瘤多发生于膀胱的前壁或顶壁;②膀胱壁内胚胎腺的残留:肿瘤时常发生于膀胱三角区、颈部,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③膀胱尿路上皮组织化生:膀胱长期经慢性炎症、结石或致癌物的刺激,导致尿路上皮向黏膜固有层增殖,形成上皮芽,之后逐渐形成von Brunn巢,再转化为腺性或囊性膀胱炎,最终发展为膀胱腺癌[3]。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组织化生被认为是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主要病因。
2.2 膀胱腺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膀胱腺癌发病率低,仅占膀胱肿瘤的0.5%-2%。
于膀胱前壁中线区见大小约32 mm团块影,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病变向膀胱外突出,与脐尿管分界不清。
图1 盆腔磁共振平扫,T2W1加权像
膀胱腔内见大小约9.0 mm×5.0 mm结节样稍低信号影,与膀胱后壁分界不清。
图2 盆腔磁共振平扫,T2W1加权、脂肪抑制像
肿瘤组织内见大量粘液分泌,部分区域形成粘液湖。粘液湖内有腺癌细胞漂浮其中。肿瘤分化较好,以腺管样及筛状结构为主。细胞浆内有粘液分泌,部分区域有印戒细胞形成。HE染色,40×。
图3 病例1术后病理
肿瘤大部分由结肠型腺性成分组成,分化程度较好,大量腺管形成。腺腔排列紊乱,组织异型性明显。HE染色,40×。
图4 病例2术后病理
继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与原发灶密切相关,本文不做讨论。原发性膀胱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脐尿管腺癌为50岁,均以男性多见[1]。
膀胱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相似,最常见的症状为肉眼血尿,其次是尿路刺激症状,但血尿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晚;部分患者可有黏液尿,黏液量不等,稠厚者可阻塞尿道而发生尿潴留,这是膀胱腺癌的特点之一。起源于膀胱顶部脐尿管的腺癌,位置隐匿,多无症状,少部分患者以触及下腹部肿物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有反复腺性膀胱炎发作或膀胱结石的病史。
2.3 膀胱腺癌的诊断及治疗
膀胱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B超、CT检查、MRI和膀胱镜。其中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并可留取肿瘤组织活检明确诊断。而B超、CT检查、MRI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膀胱腺癌因其症状出现晚、恶性程度高、浸润深、转移早、对放化疗不敏感等特点,至今手术治疗仍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膀胱腺癌极易向深部浸润,因此对于确诊的膀胱腺癌,应慎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于膀胱颈部、三角区、广基或多发的体部肿瘤宜直接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3]。脐尿管腺癌的治疗通常为脐尿管切除以及膀胱部分切除,Siefker-Radtke等[4]认为广泛的部分切除(切缘阴性)与膀胱根治性切除的疗效相近。对其他部位的局限性病灶也可行扩大的膀胱部分切除术,但需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并提倡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手术切缘,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决定手术范围。对于保留膀胱的患者,术后还应规律行膀胱灌注。对于术后是否需要常规行局部放疗,目前仍有争议,部分研究认为放疗可降低肿瘤的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也有学者认为腺癌对放疗不敏感,而且放疗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腹泻、肠梗阻、肾功能损害等,不主张常规应用[5]。
2.4 膀胱腺癌的预后
膀胱腺癌的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其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诊断应更加积极、彻底的手术是改善膀胱腺癌预后的关键。
[1]Grignon D J,Ro J Y,Ayala A G,et al.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a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72cases[J].Cancer,1991,67(8):2165.
[2]江伟凡,孙 光,刘晓强,等.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4):273.
[3]张荣明,沈周俊,何 威,等.膀胱腺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1,(6):333.
[4]Siefker-Radtke AO,Gee J,Shen Y,et al.Multimodalitymanagement of urachal carcinoma: the M.D.Anderson Cancer Center experience[J].J Urol,2003,169(4):1295.
[5]吴美荣,吴志华.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46.
1007-4287(2016)10-1776-02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