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92.19%vs40.63%、73.44%],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1%vs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于提高降压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1.0.02
高血压这种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发展趋势,如果患者的血压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可会对靶器官造成损伤,导致合并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程度大大提高[1]。本院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参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38~84岁,平均年龄(51.66±6.66)岁;病程1.6~15.8年,平均病程(5.24±2.11)年;高血压分级:30例患者为高血压1级,19例患者为高血压2级,15例患者为高血压3级。实验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37~86岁,平均年龄(51.69±6.64)岁;病程1.8~15.7年,平均病程(5.25±2.12)年;高血压分级:32例患者为高血压1级,18例患者为高血压2级,14例患者为高血压3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针对性的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在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给予患者吲达帕胺片治疗,1.25~2.5 mg/,1次/d[2]。
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辩证分型选择合适的方剂,如果患者为肝肾阴虚型,可以给予患者祀菊地黄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山药15 g、熟地黄20 g、获菩12 g、女贞子20 g、丹皮15 g、祀果15 g、怀菊花10 g、泽泻15 g、丹参15 g、山英肉12 g、葛根15 g;如果患者为肝阳上亢型,则给予患者方剂:石决明先煎20 g、夜交藤10 g、杜仲12 g、黄芪12 g、朱获神10 g、川牛膝12 g、桅子15 g、母草10 g、天麻12 g、钩藤后下12 g[3];如果患者为阴阳两虚型,则给予患者方剂:牡丹皮9 g、熟地黄20 g、山茱英12 g、牛膝9 g、山药12 g、肉桂5 g、泽泻9 g、白茯苓9 g。以上方剂1剂/d,14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腰腿酸软、耳鸣、失眠、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 mmHg以上且在正常范围内,或舒张压下降程度在20 mmHg以上,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腰腿酸软、耳鸣、失眠、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 mmHg以内但是在正常范围内,或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19 mmHg,则判定为有效;治疗4个疗程后未达到上述指标,则判定为无效[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参照组显效率为40.63%(26/64),有效率为32.81%(21/64),无效率为26.56%(17/64),总有效率为73.44%;实验组显效率为62.50%(40/64),有效率为29.69%(19/64),无效率为7.81%(5/64),总有效率为9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参照组[(126.55±8.43)mmHgvs(141.21±9.69)mmHg],舒张压明显低于参照组[(73.20±10.08)mmHgvs(92.19±10.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6/64),其中3例患者头痛,5例患者恶心,5例患者反胃吞酸,3例患者口腔溃疡;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5/64),其中1例患者头痛,2例患者恶心,1例患者反胃吞酸,1例患者口腔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很高的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更是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西药对该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但是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5]。高血压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头痛”病范畴,主要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所导致的,可以根据辩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阴阳两虚型,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辩证分型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等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中药方剂来进行治疗。在我院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64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64例患者应用中医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92.19%vs40.63%、73.44%],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1%vs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于提高降压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 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治86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07(03):55-56.
[2] 丁子云.中医辩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4(02):342-343.
[3] 王伟彬.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4,18(23):69-70.
[4] 陈明静.浅析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0(10):228-229.
[5] 周 芸.中医治疗高血压患者122例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5,14(08):230-231.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