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上述“兜底”构想。据记者初步统计,济南、杭州、温州、绍兴、金华、义乌等六市出台了类似的“容错机制”。
评论:杜绝“拍脑袋”式的盲目决策,离不开责任追究;加强责任倒查,也不能将干事创业者“一棒子打死”。济南等地构建“容错机制”,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值得点赞。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改革创新的路上,谁都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工作失误或某些不可控因素而犯错误。在改革攻坚的当下,需要更多的地方和部门为改革创新者服下“定心丸”。
近日,福建省多批次水产品检出禁药,涉及多家大型超市。在养殖、流通、销售等环节,均存在违规用药的情况和未及时检出的风险。记者了解到,“市场自检”是目前保障水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些超市的“市场自检”往往是滞后的,待问题检测出来时,水产品已经进了市民的肚子。
评论:保证食品安全,岂能靠自检?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家来说,怎么可能告诉消费者自己销售的产品有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之所以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商家钻了监管的空子。埋怨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们不可能随时发现安全隐患。严格执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近日,和一起生活了20多年的张女士去领结婚证时,58岁的朱先生却因不识字没法填表犯了难。他说,民政局要他回原籍开个“我是文盲”的证明,否则就办不了结婚证。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西安市长安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却表示,应该是朱先生听岔了,“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可由工作人员代填,当事人签名或按手印都可以。
评论: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群众办事儿需要靠媒体“压阵”的例子时常发生。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但非得舆论曝光才能纠偏,实在不该成为窗口部门的常态。不曝光不整改,这种“看人下菜碟儿”现象最令群众反感。
近日,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在该市江南镇召开公开宣判大会,8名讨薪的农民工因妨碍公务分别被判处6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其中两名宣告缓刑。此新闻一出,舆论哗然。
评论: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应有之义,但更为重要的是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要符合法治原则。按照十几年前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阆中的“公审大会”明显违背了法治精神。在大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居然发生如此有悖法治的事件,令人匪夷所思,但愿这样的情况不再出现。
近日,在广西南宁市《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现场,面对媒体曝光的公务员上班炒股斗地主、有车一族入住廉租房、盖一次公章“收费”2000元等问题,多名市民嘉宾当场愤然指责,其中一名市民还给到场的几位县委书记每人送上一把苍蝇拍,期盼他们严惩百姓身边的腐败。
评论:电视问政送领导苍蝇拍,有舆论称很像一种意在引发关注的“行为艺术”。更痛恨身边的腐败现象,更反感身边的衙门作风,这是广大群众最具共性的社会心理。2016年,中央纪委把反腐的重点聚焦基层,正是对广大群众强烈呼声的一种积极回应。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除了汽车、家电等特殊商品,领导干部也有了“召回”制度。近日,在云南省砚山县,经日常监督、民主测评、组织评价等程序,第一批36名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被公告召回,进行“回炉再造”。
评论:干部能上不能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干部“召回”制度,是对不胜任现职干部的一种组织措施,打开了干部能下的通道。近些年,已有一些省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云南省砚山县的这则新闻或许可以表明这样一种趋势:在好干部标准的衡量下,“南郭先生”们将很难继续混下去了。
近三年来,鉴于查办贿赂犯罪的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为堵住贿赂源头,四川省检察机关2015年开展了深化打击行贿犯罪专项行动,全省查办行贿者241人。2016年,四川将建立打击行贿犯罪常态化机制,重点查办“围猎干部”、主动行贿、情节恶劣的犯罪分子。
评论:在多年来的执法实践中,主动行贿、多次行贿、行贿数额巨大的一方往往安然无事,由此产生了“受贿罪重,行贿罪轻”的错误导向。只有双管齐下,既严厉查处受贿犯罪,也不让行贿犯罪者逍遥法外,才能彻底遏制腐败的蔓延。
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针对上海公安部门破获的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再发公告表示,此前之所以公布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的信息,主要是为防止消费者出现恐慌。
评论:用权威哄骗民众,无论主观意图如何,只会消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社会的稳定不应该以牺牲政府的公信力为代价,实事求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正道!